一种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13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播种装置,涉及农业机械领域,该播种装置通过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第二播种机构实现插秧,同时每个第一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一储苗斗,每个第一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播种口,三个第一储苗斗底部的三个第一播种口形成正三角形结构,每个第二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二储苗斗,每个第二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播种口,三个第二储苗斗底部的三个第二播种口形成正三角形结构,从而使得在实际播种时,一个第一播种机构能够同时播种三束秧苗,一个第二播种机构能够同时播种三束秧苗,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同时第一播种机构和第二播种机构分两排交错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播种效率,且秧苗的排布均匀合理,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播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播种机,尤其是用作水稻插秧的插秧机,普遍存在播种/插秧样式单一,仅能实现多行平行播种/插秧,样式单一,插秧/播种效率低下,且对作物产量的提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播种/插秧效率,且提高作物产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一种播种装置,包括行走底盘、多个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第二播种机构,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行走底盘上,且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沿第一直线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沿第二直线方向设置,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行走底盘用于带动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匀速前进;每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一储苗斗,每个所述第一储苗斗上设置有第一插秧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一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供秧苗伸出的第一播种口,三个所述第一播种口呈正三角形设置,所述第一插秧组件用于抓取所述秧苗并伸出所述第一播种口,并将所述秧苗插在下方,三个所述第一播种口呈三角形设置,且三个所述第一插秧组件同步插秧;每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二储苗斗,每个所述第二储苗斗上设置有第二插秧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二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供秧苗伸出的第二播种口,三个所述第二播种口呈正三角形设置,所述第二插秧组件用于抓取所述秧苗并伸出所述第二播种口,并将所述秧苗插在下方,三个所述第二播种口呈三角形设置,且三个所述第二插秧组件同步插秧。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插秧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架、第一插秧杆、第一活动秧夹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承载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苗斗上并与所述第一播种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架上并与所述第一插秧杆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插秧杆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活动秧夹设置在所述第一插秧杆的一端,用于夹取所述第一播种口中的所述秧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秧夹包括第一固定夹块和第一活动夹块,所述第一活动夹块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夹块上,且所述第一活动夹块和所述第一固定夹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秧苗的第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固定夹块内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活动夹块内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电磁铁用于在所述第一插秧杆的一端活动至所述第一播种口时通电,以使所述第一活动夹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夹块相互靠拢并夹取所述秧苗,所述第一电磁铁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插秧杆的一端插入地面时断电,以使所述第一活动夹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夹块相互分离并将所述秧苗留在地面中。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插秧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架、第二插秧杆、第二活动秧夹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承载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苗斗上并与所述第二播种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架上并与所述第二插秧杆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插秧杆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活动秧夹设置在所述第二插秧杆的一端,用于夹取所述第二播种口中的所述秧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动秧夹包括第二固定夹块和第二活动夹块,所述第二活动夹块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夹块上,且所述第二活动夹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夹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秧苗的第二夹持空间,所述第二固定夹块内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活动夹块内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电磁铁用于在所述第二插秧杆的一端活动至所述第二播种口时通电,以使所述第二活动夹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夹块相互靠拢并夹取所述秧苗,所述第二电磁铁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插秧杆的一端插入地面时断电,以使所述第二活动夹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夹块相互分离并将所述秧苗留在地面中。进一步地,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承载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三个所述第一储苗斗的外部,且三个所述第一承载架呈三角形设置;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二承载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三个所述第二储苗斗的外部,且三个所述第二承载架呈三角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角度调节器和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一插秧杆与所述第一驱动臂连接,并在所述第一驱动臂的带动下沿轴向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驱动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器上,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架上,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驱动臂的角度;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角度调节器和第二驱动臂,所述第二插秧杆与所述第二驱动臂连接,并在所述第二驱动臂的带动下沿轴向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臂设置在所述第二角度调节器上,所述第二角度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架上,所述第二角度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驱动臂的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秧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架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活动秧夹电连接,用于同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活动秧夹;所述第二插秧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架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秧夹电连接,用于同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秧夹。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播种口之间的距离为10-12c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播种口之间的距离为10-12cm。进一步地,三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播种口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与三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播种口形成的三角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30-40c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播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播种装置,通过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第二播种机构实现插秧/播种,同时每个第一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一储苗斗,每个第一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播种口,三个第一储苗斗底部的三个第一播种口形成正三角形结构,每个第二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二储苗斗,每个第二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播种口,三个第二储苗斗底部的三个第二播种口形成正三角形结构,从而使得在实际播种时,一个第一播种机构能够同时播种三束秧苗,一个第二播种机构能够同时播种三束秧苗,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同时第一播种机构和第二播种机构分两排交错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播种效率,且秧苗的排布均匀合理,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播种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播种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第一播种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第一播种机构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第一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第一活动秧夹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播种装置的播种效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附图:1-播种装置;2-行走底盘;3-第一播种机构;4-第二播种机构;5-第一储苗斗;6-第一插秧组件;7-第一播种口;8-第二储苗斗;9-第一承载架;10-第一插秧杆;11-第一活动秧夹;12-第一驱动件;13-第一固定夹块;14-第一活动夹块;15-第一角度调节器;16-第一驱动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第一实施例结合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播种装置1,其通过错位播种/插秧,且使得秧苗呈阵列排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底盘、多个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第二播种机构,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行走底盘上,且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沿第一直线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沿第二直线方向设置,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行走底盘用于带动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匀速前进;/n每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一储苗斗,每个所述第一储苗斗上设置有第一插秧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一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供秧苗伸出的第一播种口,三个所述第一播种口呈正三角形设置,所述第一插秧组件用于抓取所述秧苗并伸出所述第一播种口,并将所述秧苗插在下方,三个所述第一播种口呈三角形设置,且三个所述第一插秧组件同步插秧;/n每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二储苗斗,每个所述第二储苗斗上设置有第二插秧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二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供秧苗伸出的第二播种口,三个所述第二播种口呈正三角形设置,所述第二插秧组件用于抓取所述秧苗并伸出所述第二播种口,并将所述秧苗插在下方,三个所述第二播种口呈三角形设置,且三个所述第二插秧组件同步插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底盘、多个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第二播种机构,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行走底盘上,且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沿第一直线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沿第二直线方向设置,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行走底盘用于带动多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匀速前进;
每个所述第一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一储苗斗,每个所述第一储苗斗上设置有第一插秧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一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供秧苗伸出的第一播种口,三个所述第一播种口呈正三角形设置,所述第一插秧组件用于抓取所述秧苗并伸出所述第一播种口,并将所述秧苗插在下方,三个所述第一播种口呈三角形设置,且三个所述第一插秧组件同步插秧;
每个所述第二播种机构包括三个第二储苗斗,每个所述第二储苗斗上设置有第二插秧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二储苗斗的底部开设有供秧苗伸出的第二播种口,三个所述第二播种口呈正三角形设置,所述第二插秧组件用于抓取所述秧苗并伸出所述第二播种口,并将所述秧苗插在下方,三个所述第二播种口呈三角形设置,且三个所述第二插秧组件同步插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插秧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架、第一插秧杆、第一活动秧夹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承载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苗斗上并与所述第一播种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架上并与所述第一插秧杆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插秧杆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活动秧夹设置在所述第一插秧杆的一端,用于夹取所述第一播种口中的所述秧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秧夹包括第一固定夹块和第一活动夹块,所述第一活动夹块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夹块上,且所述第一活动夹块和所述第一固定夹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秧苗的第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固定夹块内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活动夹块内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电磁铁用于在所述第一插秧杆的一端活动至所述第一播种口时通电,以使所述第一活动夹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夹块相互靠拢并夹取所述秧苗,所述第一电磁铁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插秧杆的一端插入地面时断电,以使所述第一活动夹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夹块相互分离并将所述秧苗留在地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插秧组件包括第二承载架、第二插秧杆、第二活动秧夹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承载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苗斗上并与所述第二播种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架上并与所述第二插秧杆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插秧杆做往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雄唐兴隆任桂英李经勇赵平王虹唐荣莉杨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