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097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治具,包括至少一个子载具、母载具和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母载具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旋转件和卡紧件,所述子载具设置于所述旋转件和卡紧件之间,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旋转件从第一状态转到第二状态时,所述旋转件推动所述子载具插入所述卡紧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件的旋转推动子载具插入所述卡紧件内,便可完成固定,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治具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治具。
技术介绍
PCB(印制电路板)元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固定在较小的载具(子载具)上,这些较小的载具承载和固定不同尺寸大小的PCB元件,然后再将这些小载具固定到大载具(母载具)上,以便后续工位的翻转等动作。现有技术中,固定方式通常为螺栓连接、铆钉连接、焊接等。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常用的固定方式操作较为复杂,且固定和拆卸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便捷地固定PCB元件的固定治具。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治具,包括至少一个子载具、母载具和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母载具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旋转件和卡紧件,所述子载具设置于所述旋转件和卡紧件之间,所述旋转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旋转件从第一状态转到第二状态时,所述旋转件推动所述子载具插入所述卡紧件内。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所述旋转件在转动平面内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转动半径大于其他方向上的转动半径。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所述旋转件关于其转轴中心对称。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所述旋转件为椭圆柱形,当所述旋转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其短轴方向指向所述子载具,当所述旋转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其长轴方向指向所述子载具。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包括两个子载具,所述两个子载具之间共用一个所述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两个子载具之间,每个所述子载具相对于所述旋转件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卡紧件。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所述旋转件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片,当所述旋转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子载具的上方。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所述子载具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片对应的限位槽,当所述旋转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所述夹紧件包括固定块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借助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母载具连接,所述固定板平行于所述母载具并向所述子载具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所述夹紧件还包括弹性件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借助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活动板朝向所述子载具方向设置。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治具的所述子载具和母载具之间还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子载具下表面的凹槽和设置于所述母载具上表面的凸起,所述凹槽和凸起均沿所述子载具的移动方向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件的旋转推动子载具插入所述卡紧件内,便可完成固定,操作简单便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一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卡紧件的示意图。其中:1-子载具;2-母载具;3-旋转件;4-限位片;5-卡紧件;5a-固定块;5b-固定板;5c-弹簧;5d-活动板;5e-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固定治具,包括至少一个子载具1、母载具2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于母载具2上,定位组件包括旋转件3和卡紧件5,子载具1设置于旋转件3和卡紧件5之间,旋转件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旋转件3从第一状态转到第二状态时,旋转件3推动子载具1插入卡紧件5内。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方便地通过旋转旋转件3实现对子载具1固定和拆卸操作。为了实现旋转件3的转动能够推动子载具1插入卡紧件5内,旋转件3需要在转动平面内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半径大于其他方向上的半径,这里的转动半径指的是旋转件3最外侧到转轴的距离。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旋转件3可以为圆柱形,其转轴设置于偏心位置,从而其最远离转轴的位置处为转动半径最大处,其最靠近转轴的位置处为转动半径最小处,当旋转件3从第一状态转到第二状态时,其转动半径最大处逐渐转向子载具1,从而利用半径差推动子载具1。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旋转件3还可以为其他立体形状,如三棱柱、四棱柱、带有凸起的圆柱体等,只要满足前述“在转动平面内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半径大于其他方向上的半径”的条件即可。在一个母载具2上可以固定多个子载具1,配合有多组定位组件,再进一步地,每两个子载具1之间可以共用一个旋转件3,该旋转件3需要关于转轴中心对称,旋转件3设置于两个子载具1之间,卡紧件5设置于两个子载具1与旋转件3相对的一侧。旋转件3转动时能够同时推动两侧的子载具1,对称设计也能够平衡旋转件3收到的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旋转件3优选为椭圆柱形,由于其周侧为曲面,从而转动过程较为平顺。当旋转件3处于第一状态时,其短轴方向指向所述子载具1,当旋转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其长轴方向指向子载具1。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将子载具1推入卡紧件5内后脱出,在旋转件3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片4,限位片4设置于旋转件3的长轴方向一侧,当旋转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限位片4位于子载具1的上方,这样子载具1的两端都被压住,在后续翻转工序中更不容易脱出。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子载具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片4对应的限位槽。限位槽的宽度至少要确保限位片4能够转入。设置限位槽的目的在于,在第二状态时,限制子载具1的横向位移,防止子载具1从侧面滑出。优选地,旋转件3顶端表面开设有插孔,该插孔可与电机插头的形状相对应,从而拧动旋转件3的步骤可以使用电机完成,也可使用机械臂自动完成,更加高效便捷。为了实现对子载具1的导向和限位,还能在子载具1和母载具2之间设置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子载具1下表面的凹槽和设置于母载具2上表面的凸起,当然也可以是设置于子载具1下表面的凸起和设置于母载具2上表面的凹槽。凹槽和凸起均沿子载具1的移动方向设置。通过设置这样的凹槽和凸起,在转动旋转件3时,子载具1能够沿着凹槽方向运动,不会产生偏移,从而能够更好的卡紧子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子载具、母载具和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母载具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旋转件和卡紧件,所述子载具设置于所述旋转件和卡紧件之间,所述旋转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旋转件从第一状态转到第二状态时,所述旋转件推动所述子载具插入所述卡紧件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子载具、母载具和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母载具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旋转件和卡紧件,所述子载具设置于所述旋转件和卡紧件之间,所述旋转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旋转件从第一状态转到第二状态时,所述旋转件推动所述子载具插入所述卡紧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在转动平面内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转动半径大于其他方向上的转动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关于其转轴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为椭圆柱形,当所述旋转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其短轴方向指向所述子载具,当所述旋转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其长轴方向指向所述子载具。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子载具,所述两个子载具之间共用一个所述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两个子载具之间,每个所述子载具相对于所述旋转件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金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兹泰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