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及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047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和电机控制器,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目前电机控制器生产效率低、EMC等问题,具体结构包括上部注塑件、下部注塑件、滤波元件、电流输入输出元件,所述滤波元件包括X电容和Y电容;所述下部注塑件上设有容纳槽和卡槽;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卡设于对应的卡槽内;所述X电容和Y电容位于对应的容纳槽内;所述X电容和Y电容的引线焊接于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的焊槽内,所述上部注塑件紧固于所述下部注塑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简便、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EMC性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本技术主要涉及电动汽车
,特指一种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电机控制器(逆变器)是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随着对功率密度、产线生产节拍等要求的不断提高,逆变器的模块化设计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同时,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也严重影响电机控制器的正常运行。常用的EMC设计方法包括硬件电路和PCB布局设计、屏蔽、接地以及滤波。其中滤波是十分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良好的滤波既可以增强产品的抗干扰能力,也可以控制干扰源的发射以及干扰信号的传播。但在目前的电机控制器中,有采用PCB板布局滤波电容等方式,整体结构复杂,成本高、不便于模块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组装效率、提高电磁抗干扰性的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及电机控制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包括上部注塑件、下部注塑件、滤波元件、电流输入输出元件,所述滤波元件包括X电容和Y电容;所述下部注塑件上设有容纳槽和卡槽;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卡设于对应的卡槽内;所述X电容和Y电容位于对应的容纳槽内;所述X电容和Y电容的引线焊接于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的焊槽内,所述上部注塑件紧固于所述下部注塑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包括电流输入元件和电流输出元件,所述电流输入元件和电流输出元件均为铜排。所述X电容和Y电容胶粘于容纳槽内。所述X电容和Y电容通过环氧胶胶粘于容纳槽内。所述上部注塑件上设有开口,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的对外接口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上部注塑件的周侧设置有多个耳座,所述下部注塑件的周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耳座相对应的螺孔,所述耳座上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耳座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以将上部注塑件固定于下部注塑件上。所述容纳槽和卡槽与所述下部注塑件一体成型。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及电机控制器,电流输入元件和电流输出元件对应的铜排、上部注塑件和下部注塑件等组装后形成预装件,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目前自动化产线生产中零件数量过多而造成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注塑组件内集成滤波元件,包括X电容和Y电容,解决电机控制器的EMC问题;另外在下部注塑件上设置上部注塑件,一方面能够对下部注塑件内的铜排、电容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时也能够充当防护结构,避免外部接插件与注塑组件进行连接时,螺钉等小部件落入下部注塑件的问题,提高作业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1、上部注塑件;101、开口;102、耳座;103、螺栓;2、下部注塑件;201、卡槽;202、容纳槽;203、螺孔;3、滤波元件;301、X电容;302、Y电容;303、引线;4、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01、电流输入元件;402、电流输出元件;403、焊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上,具体结构包括上部注塑件1、下部注塑件2、滤波元件3、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滤波元件3包括X电容301和Y电容302;下部注塑件2上设有容纳槽202和卡槽201,容纳槽202和卡槽201与下部注塑件2为一体化结构;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包括电流输入元件401和电流输出元件402,其中电流输入元件401和电流输出元件402均为铜排,且均卡设于对应的卡槽201内;X电容301和Y电容302位于对应的容纳槽202内;X电容301和Y电容302的引线303焊接于各铜排的焊槽403内,上部注塑件1通过紧固件紧固于下部注塑件2上,形成模块化结构。本技术的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电流输入元件401和电流输出元件402对应的铜排、上部注塑件1和下部注塑件2等组装后形成预装件,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目前自动化产线中零件数量过多而造成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注塑组件内集成滤波元件3,包括X电容301和Y电容302,解决电机控制器的EMC问题;另外在下部注塑件2上设置上部注塑件1,一方面能够对下部注塑件2内的铜排、电容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时也能够充当防护结构,避免外部接插件与注塑组件进行连接时,螺钉等小部件落入下部注塑件2内,提高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本实施例中,X电容301和Y电容302通过环氧胶胶粘于容纳槽202内,X电容301和Y电容302统称为安规电容,在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不危及人身安全。其中X电容301用来消除差模干扰,其中一根引线303通过电阻焊工艺焊接在输入铜排的焊槽403内,另一根引线303通过电阻焊工艺焊接在输出铜排的焊槽403内,X电容301。Y电容30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Y电容302的一根引线303通过电阻焊工艺焊接在输入铜排的焊槽403内,另一根引线303则与大地相连;另一个Y电容302的一根引线303通过电阻焊工艺焊接在输出铜排的焊槽403内,另一根引线303则与大地相连,Y电容302通过接在铜排和地线之间,用来消除共模干扰。本实施例中,上部注塑件1上设有开口101,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的对外接口位于开口101处,从而保证注塑组件与外部接插件的顺利插接;上部注塑件1的周侧设置有多个耳座102,下部注塑件2的周侧设置有多个与耳座102相对应的螺孔203,耳座102上设置有螺钉或螺栓103,螺钉或螺栓103穿过耳座102与螺孔203螺纹连接以将上部注塑件1固定于下部注塑件2上。在组装时,先将X电容301、Y电容302通过环氧胶粘牢于下部注塑件2对应的容纳槽202内,后将电流输入铜排、电流输出铜排通过安装螺钉分别紧固于下部注塑件2上,接着将X电容301、Y电容302的引线303通过电阻焊工艺分别焊接到电流输入铜排、电流输出铜排对应焊槽403内,之后将上部注塑件1通过螺钉或螺栓103紧固于下部注塑件2上。该注塑组件能够实现铜排的统一定位、固定,并保证电气绝缘特性,下部注塑件2上集成的X电容301、Y电容302帮助解决电机控制器EMC问题,上部注塑件1起到遮挡保护作用,用于解决外部接插件与该组件连接时螺钉落入控制器箱体内的问题。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同样具有如上注塑组件所述的优点。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注塑件(1)、下部注塑件(2)、滤波元件(3)、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所述滤波元件(3)包括X电容(301)和Y电容(302);所述下部注塑件(2)上设有容纳槽(202)和卡槽(201);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卡设于对应的卡槽(201)内;所述X电容(301)和Y电容(302)位于对应的容纳槽(202)内;所述X电容(301)和Y电容(302)的引线(303)焊接于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的焊槽(403)内,所述上部注塑件(1)紧固于所述下部注塑件(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注塑件(1)、下部注塑件(2)、滤波元件(3)、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所述滤波元件(3)包括X电容(301)和Y电容(302);所述下部注塑件(2)上设有容纳槽(202)和卡槽(201);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卡设于对应的卡槽(201)内;所述X电容(301)和Y电容(302)位于对应的容纳槽(202)内;所述X电容(301)和Y电容(302)的引线(303)焊接于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的焊槽(403)内,所述上部注塑件(1)紧固于所述下部注塑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输入输出元件(4)包括电流输入元件(401)和电流输出元件(402),所述电流输入元件(401)和电流输出元件(402)均为铜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EMC滤波的注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X电容(301)和Y电容(302)胶粘于容纳槽(20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书强陈建明沈丁建张雷黄芳军危自强李威张磊董军齐师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