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04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用铜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铜线缠绕在出料辊上,出料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侧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侧分别设有的凹槽,连接杆置于凹槽内与凹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竖杆,所述支撑竖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连接有铜线穿过的压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将离开出料辊的铜线进行压直,方便将铜线做成椭圆形铜线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用铜线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内部需要用到椭圆形并且缠绕在一起的铜线圈,如图1所示,铜线1在加工成椭圆形铜线圈之前先缠绕在出料辊2上,出料辊2被穿过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与出料辊2固定连接。当出料辊2上的铜线1需要展开时,将出料辊2置于支撑结构上侧。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底座3,第一底座3上侧固定连接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板31,一对第一支撑板31的上表面向下分别设有凹槽311,将连接杆21放入凹槽311内与凹槽311转动连接。向远离出料辊2的一侧拉动铜线1,在拉动铜线1的过程中,出料辊2转动,出料辊2带动连接杆21在凹槽311内转动。出料辊2上的铜线1逐渐离开出料辊2,工作人员将离开出料辊2的铜线1手动绕成椭圆形铜线圈(参照图2),根据电机型号需要绕成的椭圆形铜线圈圈数够了时,将铜线1剪断,将椭圆形铜线圈进行收集。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铜线1由于长期缠绕在出料辊2上,铜线1会发生形变弯曲,离开出料辊2的铜线1不直,工作人员将弯曲的铜线1制作成椭圆形铜线圈时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其具有将离开出料辊的铜线进行压直,方便将铜线做成椭圆形铜线圈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铜线缠绕在出料辊上,出料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侧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侧分别设有的凹槽,连接杆置于凹槽内与凹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竖杆,所述支撑竖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连接有铜线穿过的压直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远离出料辊的一侧拉动铜线,在拉动铜线的过程中,出料辊转动,出料辊带动连接杆在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的凹槽内转动,出料辊上的铜线逐渐离开出料辊,支撑竖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上,支撑横杆与支撑竖杆固定连接,压直装置与支撑竖杆连接,离开出料辊的铜线进入压直装置内进行压直工作,然后对压直后的铜线做成椭圆形铜线圈,其具有将离开出料辊的铜线进行压直,方便将铜线做成椭圆形铜线圈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直装置包括支撑横杆上侧固定连接有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有贯穿固定块靠近出料辊一侧和远离出料辊一侧的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下表面设有压直槽,所述预留孔内设有压直板,所述压直板与固定块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离开出料辊的铜线进入固定块内的预留孔内,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向下移动压直板,压直板向下压铜线,使铜线的下侧完全置于压直槽内,铜线的上侧与压直板紧密抵接,弯曲的铜线经过压直槽和压直板后,被压直板压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铜线穿过并且靠近预留孔的导向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孔靠近预留孔设置,离开出料辊的铜线先穿过导向孔再进入预留孔内进行压直工作,导向孔对铜线具有导向作用,使铜线更容易进入预留孔中进行压直工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块上侧设有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置于预留孔内并且与压直板的上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纹杆与固定块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下端与压直板固定连接,当需要压直板向下运动压铜线时,转动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带动压直板向下运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横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第一螺纹杆时,转动转动横杆使第一螺纹杆转动,转动横杆使第一螺纹杆转动的过程更顺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孔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穿过导向孔时,铜线与第一橡胶垫接触,第一橡胶垫对铜线具有保护作用,防止铜线与导向孔直接接触,在铜线的表面产生划痕。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直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直板压紧铜线时,第二橡胶垫与铜线接触,第二橡胶垫防止铜线与压直板直接接触,在铜线的表面产生划痕。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直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橡胶垫与铜线接触,第三橡胶垫防止铜线与压直槽直接接触,在铜线的表面产生划痕。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离开出料辊的铜线进入压直装置内进行压直工作,具有将离开出料辊的铜线进行压直,方便将铜线做成椭圆形铜线圈的效果;2.导向孔对铜线具有导向作用,使铜线更容易进入预留孔中进行压直工作;3.第二橡胶垫与铜线接触,第二橡胶垫防止铜线与压直板直接接触,在铜线的表面产生划痕。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技术介绍
中体现椭圆形铜线圈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压直槽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第一螺纹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铜线;2、出料辊;21、连接杆;3、第一底座;31、第一支撑板;311、凹槽;32、固定板;321、导向孔;3211、第一橡胶垫;33、支撑竖杆;34、支撑横杆;35、固定块;351、预留孔;352、压直槽;3521、第三橡胶垫;353、螺纹孔;36、压直板;361、第二橡胶垫;37、第一螺纹杆;371、转动横杆;4、第二底座;41、第二支撑板;42、支撑座;43、步进电机;44、转动杆;45、支撑杆;451、调节槽;46、收料杆;461、第二螺纹杆;462、固定螺母;463、收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压直装置将离开出料辊2的铜线1进行压直,将压直后的铜线1做成椭圆形铜线圈。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板31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3上,连接杆21置于第一支撑板31上侧的凹槽311内与凹槽311转动连接。一对第一支撑板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板32,固定板32设有导向孔321。压直装置设置在靠近固定板32远离出料辊2的一侧,离开出料辊2的铜线1穿过导向孔321进入到压直装置内进行压直工作。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竖杆33,支撑竖杆33位于固定板32远离出料辊2的一侧,一对支撑竖杆33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横杆34。压直装置包括支撑横杆34上侧固定连接有的固定块35,固定块35设有贯穿固定块35远离固定板32一侧和靠近固定板32一侧矩形的预留孔351(参照图5)。预留孔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铜线(1)缠绕在出料辊(2)上,出料辊(2)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下侧设有第一底座(3),所述第一底座(3)上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31)上侧分别设有的凹槽(311),连接杆(21)置于凹槽(311)内与凹槽(311)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3)上侧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竖杆(33),所述支撑竖杆(33)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34),所述支撑横杆(34)连接有铜线(1)穿过的压直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铜线(1)缠绕在出料辊(2)上,出料辊(2)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下侧设有第一底座(3),所述第一底座(3)上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31)上侧分别设有的凹槽(311),连接杆(21)置于凹槽(311)内与凹槽(311)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3)上侧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竖杆(33),所述支撑竖杆(33)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34),所述支撑横杆(34)连接有铜线(1)穿过的压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直装置包括支撑横杆(34)上侧固定连接有的固定块(35),所述固定块(35)设有贯穿固定块(35)靠近出料辊(2)一侧和远离出料辊(2)一侧的预留孔(351),所述预留孔(351)下表面设有压直槽(352),所述预留孔(351)内设有压直板(36),所述压直板(36)与固定块(35)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用铜线展开时的压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1)靠近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焕伟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中信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