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8886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包括导线、避雷器以及电蚀丝。避雷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邻近导线且与导线间隔设置,第一电极与导线之间形成主间隙,第二电极远离导线;电蚀丝的一端用于与接地线连接,另一端与避雷器的远离导线的一端连接,电蚀丝与第二电极间隔设置,电蚀丝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辅间隙。上述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能应用于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上,用于在避雷器击穿后切断放电通道,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易发生频繁的放电、引起线路跳闸的问题。整个设备不再接地,放电通道被切断,也就不再成为线路上的薄弱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雷器脱离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避雷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避雷器脱离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10kV架空线路的运行维护中,防雷一直是工作重点之一。为了防雷,电网企业广泛使用了氧化锌避雷器,包括无间隙避雷器和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其作用是在线路上增加一个薄弱点,使雷击放电在氧化锌避雷器处发生,从而保护绝缘子及设备不遭受雷击。其中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由于其击穿后不会引起长接地故障的特性,多用于线路防雷;无间隙避雷器则多安装于台区及设备处,用于防雷及防止系统内过电压。无间隙避雷器由于击穿后会引起长接地故障,所以近年有部分无间隙避雷器配备了热熔或热爆型的避雷器脱离器,其原理是利用无间隙避雷器在工频电压下一直存在的泄漏电流,当避雷器被击穿后,泄漏电流增大,引起脱离器中电阻丝温度逐渐升高,到达一定程度后熔化熔丝或引爆炸药使脱离器工作,使避雷器跌落,断开放电通道。但对于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由于空气间隙隔离作用,没有泄漏电流,所以热熔或热爆型的避雷器脱离器无法正常工作;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被击穿后,虽然不会引起长接地故障,但由于其雷电冲击放电电压低于线路绝缘子,这样才能使其成为线路薄弱点,下次再有雷电过电压时,反而会更频繁的放电,引起线路跳闸。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易发生频繁的放电、引起线路跳闸问题,提供一种避雷器脱离器装置。一种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包括:导线;避雷器,所述避雷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邻近所述导线且与所述导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导线之间形成主间隙,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导线;电蚀丝,所述电蚀丝的一端用于与接地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避雷器的远离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辅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的远离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电蚀丝的用于远离所述接地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间隙、所述避雷器和所述辅间隙依次串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脱离器装置还包括透明保护套,所述电蚀丝容置于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的一端套设所述连接部,另一端用于套设所述接地线的与所述电蚀丝连接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蚀丝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蚀丝本体、烧蚀段及第二电蚀丝本体,所述烧蚀段朝向所述第二电极且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蚀丝本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蚀丝本体用于与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烧蚀段的直径分别小于所述第一电蚀丝本体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电蚀丝本体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第一电蚀丝本体的远离所述烧蚀段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蚀丝本体、所述烧蚀段及所述第二电蚀丝本体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脱离器装置还包括透明保护筒,所述电蚀丝部分容置于所述保护套内,部分伸出穿过所述透明保护筒设置且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蚀丝具有与所述接地线连接的第一端部及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的第二端部,且所述电蚀丝除了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之外的其余部分均容置于所述透明保护筒内。上述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由于主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及辅间隙不承受导线上的系统工频电压;当导线上产生雷电过电压时,首先击穿主间隙放电,然后通过避雷器、辅间隙对接地线放电,将雷电流释放到大地,雷电过电压释放完毕后,避雷器马上切断工频续流,主间隙恢复绝缘,系统恢复正常;当避雷器击穿后,无法切断工频续流,工频续流在主间隙、辅间隙上持续燃弧,将辅间隙中的电蚀丝烧蚀熔断,使其断开与接地线之间的连接,这样放电通道被切断,系统恢复正常;上述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能应用于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上,用于在避雷器击穿后切断放电通道,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带串联空气间隙避雷器易发生频繁的放电、引起线路跳闸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的电蚀丝未烧断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的电蚀丝烧断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避雷器脱离器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避雷器脱离器装置的首选实施例。但是,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避雷器脱离器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避雷器脱离器装置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包括导线、避雷器以及电蚀丝。所述避雷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邻近所述导线且与所述导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导线之间形成主间隙,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导线;所述电蚀丝的一端用于与接地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避雷器的远离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辅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包括导线、避雷器以及电蚀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邻近所述导线且与所述导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导线之间形成主间隙,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导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蚀丝的一端用于与接地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避雷器的远离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辅间隙。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10,包括导线100、避雷器200以及电蚀丝300。所述避雷器200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210,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极220,所述第一电极210邻近所述导线100且与所述导线10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210与所述导线100之间形成主间隙400,所述第二电极220远离所述导线100。所述电蚀丝300的一端用于与接地线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避雷器200的远离所述导线10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蚀丝300与所述第二电极220间隔设置,所述电蚀丝300与所述第二电极220之间形成辅间隙5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200采用氧化锌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蚀丝300用于在辅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线;/n避雷器,所述避雷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邻近所述导线且与所述导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导线之间形成主间隙,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导线;/n电蚀丝,所述电蚀丝的一端用于与接地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避雷器的远离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辅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线;
避雷器,所述避雷器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另一端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邻近所述导线且与所述导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导线之间形成主间隙,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导线;
电蚀丝,所述电蚀丝的一端用于与接地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避雷器的远离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电蚀丝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辅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的远离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电蚀丝的用于远离所述接地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间隙、所述避雷器和所述辅间隙依次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脱离器装置还包括透明保护套,所述电蚀丝容置于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的一端套设所述连接部,另一端用于套设所述接地线的与所述电蚀丝连接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器脱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倩刘剑毕炳昌毛放毕伟灿陈德豪熊国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