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66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病理实验工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包括笔筒、旋转筒和放料筒;所述笔筒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所述放料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笔筒的上端,并共用开口,放料筒的侧壁上设有两条第一滑槽,所述笔筒和放料筒之间安装有旋转筒,旋转筒的上下两端均开口。该新型免疫组化笔,通过笔筒、旋转筒、封闭筒和放料筒的配合使用,在放料筒中的笔泥使用完后,转动旋转筒使限位块和移动圆块下降,并转动封闭筒使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错开,从而封闭筒和放料筒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进行重新向放料筒的内部填充熔融状态的笔泥,便于填充笔泥,只需要更换笔泥就可重新使用,实现了循环使用的目的,较少了资源的浪费,方便了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
本技术涉及病理实验工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
技术介绍
免疫组化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和细胞中特定的目的物进行定位和定量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已经广泛应用与科学和医学的各领域经研究和诊断中,目前常用的组织或细胞切片主要有,石蜡切片、冷冻切片、细胞爬片及细胞涂片。免疫组化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玻璃载玻片上的组织滴加相关试剂,例如抗体、显色剂和染色剂等,若直接滴加试剂,可能会直接溢出或者形成较大面积液滴,造成试剂浪费,影响试验效果均一性,甚至直接流走造成干片,导致实验失败。现有的采用免疫组化笔在组织样本周围画圈或其他形式在使用盖玻片限制滴加试剂的范围,但免疫组化笔价格昂贵,大多都是一次性使用,笔液使用完毕即整体更换,造成浪费,并且现有的免疫组化笔的笔液在使用过程中会四处扩散,不易控制用量,需进行干燥,导致其不方便使用,造成交叉污染,故而提出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具备可重复循环使用和控制用量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采用免疫组化笔大多都是一次性使用,笔液使用完毕即整体更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笔液在使用过程中会四处扩散,用量不容易控制,不方便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可重复循环使用和控制用量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包括笔筒、旋转筒和放料筒;所述笔筒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所述放料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笔筒的上端,并共用开口,放料筒的侧壁上设有两条第一滑槽;所述笔筒和放料筒之间安装有旋转筒,旋转筒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所述旋转筒的筒体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旋转筒的下端开口处还连接有旋钮;所述放料筒的内部还设有移动圆块,所述移动圆块的外侧连接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穿过两条第一滑槽并插接在旋转筒上的螺旋槽内部。优选的,所述移动圆块的直径和放料筒的内径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笔筒的上端还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笔筒通过外螺纹连接有笔帽,所述笔帽的内部开设有锥形通孔。优选的,所述笔筒的下端设有弹性安装环,所述旋转筒的下端还开设有与弹性安装环相匹配的安装槽,用于将笔筒和旋转筒卡接。优选的,还包括封闭筒,所述封闭筒位于旋转筒和放料筒之间,封闭筒上设有两个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下端分别周向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滑槽和卡槽呈L型,两个所述限位块还分别穿过两个第二滑槽并且插接在旋转筒上的螺旋槽内部,所述卡槽和限位块相匹配,使封闭筒可在放料筒的外侧转动,所述封闭筒的下端的连接有转动杆,用于转动封闭筒。优选的,所述放料筒的内部还填充有笔泥,所述笔泥为半固体笔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型免疫组化笔,通过笔筒、旋转筒、封闭筒和放料筒的配合使用,在放料筒中的笔泥使用完后,转动旋转筒使限位块和移动圆块下降,并转动封闭筒使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错开,从而封闭筒和放料筒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进行重新向放料筒的内部填充熔融状态的笔泥,整个过程简单,便于填充笔泥,只需要更换笔泥就可重新使用,实现了循环使用的目的,较少了资源的浪费,方便了使用。2、该新型免疫组化笔,通过螺旋筒和限位块和移动圆块的配合使用,螺旋筒的旋转带动限位块和移动圆块在放料筒内部准确直线上升和下降,对放料筒内部的笔泥进行挤压,并且通过笔帽的使用,笔帽的内部为锥形,使笔泥能够形成粗细均匀的细线条排出,螺旋筒不进行旋转时,笔泥不会被挤压排出,便于进行使用,实现了控制用量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中螺旋筒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中封闭筒填料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中笔筒的示意图。图中:1笔筒、2笔帽、3放料筒、4封闭筒、5移动圆块、6限位块、7旋转筒、8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转动杆、11旋钮、12螺旋槽、13安装槽、14弹性安装环、15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包括笔筒1、旋转筒7和放料筒3;笔筒1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放料筒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笔筒1的上端,并共用开口,放料筒3的侧壁上设有两条第一滑槽8;笔筒1和放料筒3之间安装有旋转筒7,旋转筒7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旋转筒7的筒体上开设有螺旋槽12,旋转筒7的下端开口处还连接有旋钮11;放料筒3的内部还设有移动圆块5,移动圆块5的外侧连接两个限位块6,两个限位块6分别穿过两条第一滑槽8并插接在旋转筒7上的螺旋槽12内部;移动圆块5的直径和放料筒3的内径相匹配;笔筒1的上端还开设有外螺纹,笔筒1通过外螺纹连接有笔帽2,笔帽2的内部开设有锥形通孔;笔筒1的下端设有弹性安装环14,旋转筒7的下端还开设有与弹性安装环14相匹配的安装槽13,用于将笔筒1和旋转筒7卡接;还包括封闭筒4,封闭筒4位于旋转筒7和放料筒3之间,封闭筒4上设有两个第二滑槽9,两个第二滑槽9的下端分别周向设有卡槽15,第二滑槽9和卡槽15呈L型,两个限位块6还分别穿过两个第二滑槽9并且插接在旋转筒7上的螺旋槽12内部,卡槽15和限位块6相匹配,使封闭筒4可在放料筒3的外侧转动,封闭筒4的下端的连接有转动杆10,用于转动封闭筒4;放料筒3的内部还填充有笔泥,笔泥为半固体笔泥,受热会变成熔融状态,冷却会凝固,无需等待干燥,不会扩散,也不会产生扩散;其中图5为封闭筒4填料时的状态示意图,在重新填料时,旋转筒7将限位块6和移动圆块5下降至卡槽15的同一平面时,将旋钮11和拆卸,并转动转动杆10将封闭筒4转动,卡槽15和限位块6卡接,最终使封闭筒4上的第二滑槽9和放料筒3上的第一滑槽8错开,并使从而封闭筒4和放料筒3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而限位块6依然可以和螺旋槽12连接。在使用时:(1)在放料筒3中的笔泥使用完后,转动旋转筒7使限位块6和移动圆块5下降,并取下旋钮11,再转动转动杆10使封闭筒4转动,封闭筒4上的第二滑槽9和放料筒3上的第一滑槽8错开,并使从而封闭筒4和放料筒3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进行重新向放料筒3的内部填充熔融状态的笔泥,笔泥冷却后,将封闭筒4复位,即可重新使用。(2)在使用时,转动旋钮11使旋转筒7转动,螺旋槽12进行位置的变化,使和其连接的限位块6在放料筒3的第一滑槽8的内部进行移动,进而将移动圆块5上的笔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筒(1)、旋转筒(7)和放料筒(3);/n所述笔筒(1)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所述放料筒(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笔筒(1)的上端,并共用开口,放料筒(3)的侧壁上设有两条第一滑槽(8);/n所述笔筒(1)和放料筒(3)之间安装有旋转筒(7),旋转筒(7)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所述旋转筒(7)的筒体上开设有螺旋槽(12),所述旋转筒(7)的下端开口处还连接有旋钮(11);/n所述放料筒(3)的内部还设有移动圆块(5),所述移动圆块(5)的外侧连接两个限位块(6),两个所述限位块(6)分别穿过两条第一滑槽(8)并插接在旋转筒(7)上的螺旋槽(12)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筒(1)、旋转筒(7)和放料筒(3);
所述笔筒(1)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所述放料筒(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笔筒(1)的上端,并共用开口,放料筒(3)的侧壁上设有两条第一滑槽(8);
所述笔筒(1)和放料筒(3)之间安装有旋转筒(7),旋转筒(7)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所述旋转筒(7)的筒体上开设有螺旋槽(12),所述旋转筒(7)的下端开口处还连接有旋钮(11);
所述放料筒(3)的内部还设有移动圆块(5),所述移动圆块(5)的外侧连接两个限位块(6),两个所述限位块(6)分别穿过两条第一滑槽(8)并插接在旋转筒(7)上的螺旋槽(1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圆块(5)的直径和放料筒(3)的内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筒(1)的上端还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笔筒(1)通过外螺纹连接有笔帽(2),所述笔帽(2)的内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雨胜张薇郭高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原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