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燃送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854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燃送进装置,包括:助燃管、第一压辊机构和第二压辊机构,第一压辊机构和第二压辊机构相对设置,助燃管被夹压设置于第一压辊机构和第二压辊机构之间,用于为助燃剂提供流动通道,第一压辊机构用于驱动助燃管在第二压辊机构的压紧作用下相对矿热炉炉眼做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压辊机构驱动助燃管在第二压辊机构的压紧作用下相对矿热炉炉眼做直线运动,进而助燃管向矿热炉炉眼送入助燃剂,无需操作员靠近危险范围进行操作,生产安全性有效提高,且降低了生产的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人力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确保了前述工序的稳定高效进行,为后续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燃送进装置
本技术总体而言涉及出炉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助燃送进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矿热炉出炉过程中需完成开眼、拉眼、堵眼等工序,实际出炉过程中由于受炉况、设备弊端、人工操作等因素影响,会出现炉眼打不开、拉眼钎杆拔不出等问题,此时就需要吹氧来辅助开眼。进行吹氧工序时需要多人同时抓住氧管中前部,不断向炉眼位置送进氧管,使氧管前端进入炉眼内部,依靠氧气助燃,加速开眼,整个过程十分危险,会有高达两千度的料渣不断喷出,操作人员在全身防护的前提下依然时有被灼伤的情况发生,且送进氧管阻力大,使得人工工作强度高;此外,人工进行吹氧操作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无法保证作业质量,不利于后续工序和炉眼维护工作的进行。因此,业界亟需一种能够提高吹氧工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助燃送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吹氧工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助燃送进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助燃送进装置,包括:助燃管、第一压辊机构和第二压辊机构,所述第一压辊机构和所述第二压辊机构相对设置,所述助燃管被夹压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机构和所述第二压辊机构之间,用于为助燃剂提供流动通道,所述第一压辊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助燃管在所述第二压辊机构的压紧作用下相对矿热炉炉眼做直线运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压辊机构包括送进驱动件和第一辊轮,所述送进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辊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轮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辊轮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助燃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助燃管间的摩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压辊机构包括第二辊轮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辊轮设置于所述调节组件上,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辊轮浮动压紧所述助燃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轴、弹性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辊轮安装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弹性结构一端用于抵推所述连接轴,另一端抵接所述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弹性结构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连接轴的端部容纳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中并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容纳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性结构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且一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一端抵接所述连接轴,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导向孔。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快压结构,所述快压结构用于压紧或松开所述限位结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助燃送进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第一压辊机构驱动助燃管在第二压辊机构的压紧作用下相对矿热炉炉眼做直线运动,进而助燃管向矿热炉炉眼送入助燃剂,无需操作员靠近危险范围进行操作,生产安全性有效提高,且降低了生产的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人力操作的诸如误差和失误等带来的不确定性,确保了前述工序的稳定高效进行,为后续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具有很高的经济性,极为适合在业界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助燃送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助燃送进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架体;2、安装座;3、第一压辊机构;31、送进驱动件;32、轴承座;33、轴承;34、转轴;35、第一辊轮;351、第一凹槽;3511、凹凸结构;4、第二压辊机构;41、第二辊轮;411、第二凹槽;42、调节组件;421、导向块;4211、导向槽;422、连接轴;423、导向柱;424、限位结构;425、弹性结构;426、快压结构;5、助燃管;6、支承导向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如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助燃送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助燃送进装置包括:助燃管5、第一压辊机构3和第二压辊机构4,第一压辊机构3和第二压辊机构4相对设置,助燃管5被夹压设置于第一压辊机构3和第二压辊机构4之间,用于为助燃剂提供流动通道,第一压辊机构3用于驱动助燃管5在第二压辊机构4的压紧作用下相对矿热炉炉眼做直线运动。该实施例中,助燃送进装置可设置于出炉机的执行大臂上,出炉机对应矿热炉设置,执行大臂对应矿热炉的炉眼设置,用于执行开眼、拉眼、吹氧、堵眼等一系列出炉操作;助燃送进装置包括安装座2,安装座2固定设置于执行大臂的架体1上,安装座2用于安装第一压辊机构3和第二压辊机构4,第一压辊机构3和第二压辊机构4可呈下上相对或者左右相对或者呈其他适宜姿态地安装于安装座2上,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压辊机构3和第二压辊机构4下上相对设置于安装座2上为例。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助燃送进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压辊机构3包括送进驱动件31、轴承座32、轴承33、转轴34和第一辊轮35,送进驱动件31可以为电机或者液压马达,用于驱动第一辊轮35转动,送进驱动件31的外壳端面可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设置于安装座2一侧,送进驱动件31的动力输出轴穿过安装座2上的孔后与转轴34传动连接,此传动连接可以是通过平键连接或者其他可传递转动的连接形式,转轴34穿设于轴承33内并由轴承33支承,轴承33设置于轴承座32内,轴承座32可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设置于安装座2的与送进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燃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助燃管、第一压辊机构和第二压辊机构,所述第一压辊机构和所述第二压辊机构相对设置,所述助燃管被夹压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机构和所述第二压辊机构之间,用于为助燃剂提供流动通道,所述第一压辊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助燃管在所述第二压辊机构的压紧作用下相对矿热炉炉眼做直线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燃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助燃管、第一压辊机构和第二压辊机构,所述第一压辊机构和所述第二压辊机构相对设置,所述助燃管被夹压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机构和所述第二压辊机构之间,用于为助燃剂提供流动通道,所述第一压辊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助燃管在所述第二压辊机构的压紧作用下相对矿热炉炉眼做直线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机构包括送进驱动件和第一辊轮,所述送进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辊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轮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燃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轮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助燃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燃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用于增大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助燃管间的摩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燃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机构包括第二辊轮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辊轮设置于所述调节组件上,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彩彩钟海胜杨忠义齐志坤卢顺魁雷洋洋侯国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朗信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