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848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罐和第二压力罐,两者底部通过水路连接管,顶部通过气路连接管连接,第二压力罐顶部设置有压缩气体出口,第一压力罐底部设置有压缩气体进口,还包括一增压循环泵,所述增压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和喷嘴与第一压力罐连接,所述增压循环泵的入水口与三通控制阀的一个端口连接,所述三通控制阀的另一端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压力罐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最后一个端口通过管路与水箱连接。采用高压喷雾的方式在密闭的环境下将水分散为微雾,然后将压缩气体与微雾进行混合流动从而达到对压缩气体加湿的目的。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很好的对压缩进行加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湿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加湿是通过往干燥的气体里增加水粒子,从而提高气体中的湿度。加湿形式可分为两大类:水加湿和蒸汽加湿。水加湿属于等焓加湿,有:湿膜加湿,高压喷雾加湿,高压微雾加湿,汽水混合加湿和喷淋等;蒸汽加湿属于等温加湿,有:电极加湿,电热加湿,干蒸汽加湿等。虽然加湿的方式很多,但大部分都是针对常压下的气体进行加湿,尤其是对空气进行加湿,以增加环境的湿度。但在某些的对湿度要求高的特定情况下,就需要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进来达到加湿目的,比如对压缩气体进行加湿,并没有合适的装置,因此需要一种专用的加湿装置来到达对压缩气体进行加湿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采用高压喷雾的方式在密闭的环境下将水分散为微雾,然后将压缩气体与微雾进行混合流动从而达到对压缩气体加湿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罐和第二压力罐,两者底部通过水路连接管,顶部通过气路连接管连接,第二压力罐顶部设置有压缩气体出口,第一压力罐底部设置有压缩气体进口,还包括一增压循环泵,所述增压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和喷嘴与第一压力罐连接,所述增压循环泵的入水口与三通控制阀的一个端口连接,所述三通控制阀的另一端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压力罐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最后一个端口通过管路与水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出口位于所述压缩气体进口的上方。r>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力罐内部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出口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气路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压力罐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压力罐的入气口伸入到第二压力罐内。进一步的,所述喷嘴与增压循环泵连接的管路穿透第一压力罐的循环水入口进入到第一压力罐内部,从而使得所述喷嘴设置于第一压力罐的内部。高压循环泵出来的高压水通过喷嘴在第一压力罐内分散为雾状,同时底部设有循环水出口,连接三通控制阀,底部压缩气体进口设在循环水出口的下方,这样压缩气体进入第一压力罐内部后,会进行初步加湿,然后在与微雾接触加湿。同时,所述第一压力罐内设有液位计,控制液位,具体为三通控制阀一端接循环水出口,一端接增压循环泵,最后一端接水箱用于补充水,水位高于或等于液位计时,循环水出口与增压泵之间两通进行循环,低于液位计时,补充水接口与增压泵接通进行补水,但达到液位计时,进行切换继续循环喷雾。最后,气路连接管插入第二压力罐内,这样会将压缩气体带过来的微雾沉降在第二压力罐内,不会从压缩气体出口将微雾带出,从而使得从压缩气体出口出去的仅为自带有湿度的压缩气体。本技术所述的高压气体加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高压喷雾的方式在密闭的环境下将水分散为微雾,然后将压缩气体与微雾进行混合流动从而达到对压缩气体加湿的目的。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很好的对压缩进行加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压力罐,2、第二压力罐,3、水路连接管,4、气路连接管,5、增压循环泵,6、管路,7、喷嘴,8、三通控制阀,9、水箱,10、液位计,11、循环水出口,12、压缩气体出口,13、压缩气体进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罐1和第二压力罐2,两者底部通过水路连接管3,顶部通过气路连接管4连接,第二压力罐2顶部设置有压缩气体出口12,第一压力罐1底部设置有压缩气体进口13,还包括一增压循环泵5,所述增压循环泵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6和喷嘴7与第一压力罐1连接,所述增压循环泵5的入水口与三通控制阀8的一个端口连接,所述三通控制阀8的另一端口通过管路6与第一压力罐1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最后一个端口通过管路6与水箱9连接。其中,所述循环水出口11位于所述压缩气体进口13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罐1底部设置有液位计10,所述液位计10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出口1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路连接管4的一端与第一压力罐1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压力罐2的入气口伸入到第二压力罐2内,且伸入的长度为第二压力罐2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7的管路6穿透第一压力罐1得到循环水入口,从而使得所述喷嘴7设置于第一压力罐1的内部。高压循环泵出来的高压水通过喷嘴7在第一压力罐1内分散为雾状,同时底部设有循环水出口11,连接三通控制阀8,底部压缩气体进口13设在循环水出口的下方,这样压缩气体进入第一压力罐1内部后,会进行初步加湿,然后在与微雾接触加湿。同时,所述第一压力罐1内设有液位计10,控制液位,具体为三通控制阀8一端接循环水出口11,一端接增压循环泵5,最后一端接水箱9用于补充水,水位高于或等于液位计10时,循环水出口11与增压泵之间两通进行循环,低于液位计10时,补充水接口与增压泵接通进行补水,但达到液位计10时,进行切换继续循环喷雾。最后,气路连接管4插入第二压力罐2内,这样会将压缩气体带过来的微雾沉降在第二压力罐2内,不会从压缩气体出口12将微雾带出,从而使得从压缩气体出口12出去的仅为自带有湿度的压缩气体。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力罐(1)和第二压力罐(2),两者底部通过水路连接管(3),顶部通过气路连接管(4)连接,第二压力罐(2)顶部设置有压缩气体出口(12),第一压力罐(1)底部设置有压缩气体进口(13),/n还包括一设置于第一压力罐外的增压循环泵(5),所述增压循环泵(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6)和喷嘴(7)与第一压力罐(1)的循环水入口连接,所述增压循环泵(5)的入水口与三通控制阀(8)的一个端口连接,所述三通控制阀(8)的另一端口通过管路(6)与第一压力罐(1)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最后一个端口通过管路(6)与水箱(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力罐(1)和第二压力罐(2),两者底部通过水路连接管(3),顶部通过气路连接管(4)连接,第二压力罐(2)顶部设置有压缩气体出口(12),第一压力罐(1)底部设置有压缩气体进口(13),
还包括一设置于第一压力罐外的增压循环泵(5),所述增压循环泵(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6)和喷嘴(7)与第一压力罐(1)的循环水入口连接,所述增压循环泵(5)的入水口与三通控制阀(8)的一个端口连接,所述三通控制阀(8)的另一端口通过管路(6)与第一压力罐(1)的循环水出口连接,最后一个端口通过管路(6)与水箱(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气体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出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善勇鲁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康乐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