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46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包括电取暖器外壳,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下端对称安装两个支撑脚,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一面安装有防护网,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安装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有封板,所述封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电取暖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端固定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顶部相接触,所述挡板下端固定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底部相接触,所述挡板背离第一L型板的一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固定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实现便捷清理积聚在电取暖器内的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型电取暖器
本技术是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属于电取暖器

技术介绍
电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器。目前,薄型电取暖器在使用过程中,薄型电取暖器内壁上附着的灰尘难以清理,长时间聚集不仅造成薄型电取暖器内部环境差,而且灰尘容易随着热风吹向人体,影响人体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电取暖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薄型电取暖器在使用过程中,薄型电取暖器内壁上附着的灰尘难以清理,长时间聚集不仅造成薄型电取暖器内部环境差,而且灰尘容易随着热风吹向人体,影响人体身体健康的问题,本技术实现便捷清理积聚在电取暖器内的灰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包括电取暖器外壳,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下端对称安装两个支撑脚,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一面安装有防护网,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安装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有封板,所述封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电取暖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端固定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顶部相接触,所述挡板下端固定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底部相接触,所述挡板背离第一L型板的一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固定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安插在限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电取暖器外壳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安装电源线,所述电取暖器外壳远离防护网的一面下部位置固定条形盒。进一步地,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外表面加工有防滑纹。进一步地,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靠近封板的一侧从上之下均匀布置多个载板,所述载板固定在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挡板的一面。进一步地,所述封板安装挡板的一面开设有两个圆孔,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靠近封板的一侧布置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挡板的一面,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与圆孔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圆孔啮合在螺纹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远离第一L型板的一面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固定两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安插在两个限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与挡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和挡板形成的结构安插在电取暖器外壳内后,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和挡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壁粘贴,进而灰尘通过防护网进入电取暖器外壳内后附着在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或挡板上,防灰尘积聚在电取暖器外壳内壁上,需要清理灰尘时,将封板从电取暖器外壳上拆下后抽出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和挡板,进而达到拆卸清理灰尘的目的,实现便捷清理积聚在电取暖器内的灰尘,将挡板安插在电取暖器外壳内时,使电取暖器外壳内的限位条安插在挡板上的限位槽内,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薄型电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薄型电取暖器中挡板和电暖气外壳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薄型电取暖器中挡板和封板的立体装配图;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薄型电取暖器中电暖气外壳的左视图;图中:1-电取暖器外壳、2-把手、3-封板、4-支撑脚、5-防护网、6-条形盒、7-电源线、8-挡板、9-第一L型板、10-第二L型板、11-限位条、12-圆孔、13-限位槽、14-载板、15-固定块、16-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包括电取暖器外壳1,电取暖器外壳1下端对称安装两个支撑脚4,两个支撑脚4实现对电取暖器外壳1的均衡支撑。电取暖器外壳1一面安装有防护网5,在电取暖器外壳1上安装防护网5,防误触碰电取暖器外壳1内的电热管。电取暖器外壳1内远离防护网5的一面安装挡板8,挡板8一端固定有封板3,封板3通过连接螺栓与电取暖器外壳1固定连接,挡板8上端固定第一L型板9,第一L型板9与电取暖器外壳1内顶部相接触,挡板8下端固定第二L型板10,第二L型板10与电取暖器外壳1内底部相接触,通过将第一L型板9、第二L型板10和挡板8形成的结构安插在电取暖器外壳1内后,第一L型板9、第二L型板10和挡板8与电取暖器外壳1内壁粘贴,进而灰尘通过防护网5进入电取暖器外壳1内后附着在第一L型板9、第二L型板10或挡板8上,防灰尘积聚在电取暖器外壳1内壁上,需要清理灰尘时,将封板3从电取暖器外壳1上拆下后抽出第一L型板9、第二L型板10和挡板8,进而达到拆卸清理灰尘的目的,实现便捷清理积聚在电取暖器内的灰尘。挡板8背离第一L型板9的一面开设有限位槽13,电取暖器外壳1内远离防护网5的一面固定有与限位槽13相配合的限位条11,限位条11安插在限位槽13内,将挡板8安插在电取暖器外壳1内时,使电取暖器外壳1内的限位条11安插在挡板8上的限位槽13内,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电取暖器外壳1远离防护网5的一面安装电源线7,电取暖器外壳1远离防护网5的一面下部位置固定条形盒6,将电源线7存放在条形盒6内,实现隐藏存放电源线7的目的,防电源线7杂乱无章摆放。电取暖器外壳1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有把手2,把手2外表面加工有防滑纹,在电取暖器外壳1上安装把手2,为转移电取暖器外壳1提供抓握载体,防滑纹的设计增加把手2表面的摩擦系数。电取暖器外壳1内靠近封板3的一侧从上之下均匀布置多个载板14,载板14固定在电取暖器外壳1内远离挡板8的一面,在电取暖器外壳1内安装载板14,为安装在电取暖器外壳1内的电热管提供支撑载体。封板3安装挡板8的一面开设有两个圆孔12,电取暖器外壳1内靠近封板3的一侧布置两个固定块15,固定块15固定在电取暖器外壳1内远离挡板8的一面,固定块15上开设有与圆孔12相配合的螺纹孔16,连接螺栓穿过圆孔12啮合在螺纹孔16内,将连接螺栓穿过封板3上的圆孔12拧入固定块15上的螺纹孔16内,实现封板3与电取暖器外壳1的固定连接。挡板8远离第一L型板9的一面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3,电取暖器外壳1内远离防护网5的一面固定两个限位条11,两个限位条11分别安插在两个限位槽13内,采用两个限位条11与两个限位槽13相配合,提高限位导向的效果。第一L型板9、第二L型板10与挡板8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便于生产加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包括电取暖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下端对称安装两个支撑脚,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一面安装有防护网,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安装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有封板,所述封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电取暖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端固定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顶部相接触,所述挡板下端固定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底部相接触,所述挡板背离第一L型板的一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固定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安插在限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包括电取暖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下端对称安装两个支撑脚,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一面安装有防护网,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安装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固定有封板,所述封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电取暖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端固定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顶部相接触,所述挡板下端固定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与电取暖器外壳内底部相接触,所述挡板背离第一L型板的一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取暖器外壳内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固定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安插在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取暖器外壳远离防护网的一面安装电源线,所述电取暖器外壳远离防护网的一面下部位置固定条形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取暖器外壳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旭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