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夜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兼具照明和充电功能的多用夜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小夜灯主要分为插电式与充电式两种,其中,插电式的小夜灯往往使用场景比较局限,功能单一;充电式的小夜灯需要连接电源线充电,桌面繁杂凌乱的电线容易导致丢失与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夜灯,该多用夜灯具有两个充电位,从而其一方面可对照明部件充电,另一方面还可对手机等电器进行无线充电,从而减少电源线的数量。在一些工作模式下,该多用夜灯可同时对两个不同的照明部件进行充电,减少了电源线的数量。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夜灯,包括: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壳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充电位和第二充电位,所述第一充电位上配置有第一连接端口,第二充电位上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照明部件,其底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适配的第三连接端口,当照明部件放置于第一充电位时,其上的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可对照明部件充电;无线充电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充电位上,无线充电模块的底部配置有第四连接端口,所述第四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可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供电。作为优选,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为空心的圆盘状结构,其底部与所述第二充电位相匹配,其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滑的若干波纹状凸起结构的防滑垫的防滑垫,无线充电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13),壳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充电位(11)和第二充电位(12),所述第一充电位(11)上配置有第一连接端口(111),第二充电位(12)上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口(121),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和第二连接端口(121)电性连接;/n照明部件(2),其底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适配的第三连接端口,当照明部件(2)放置于第一充电位(11)时,其上的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13)可对照明部件(2)充电;/n无线充电模块(3),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充电位(12)上,无线充电模块(3)的底部配置有第四连接端口(33),所述第四连接端口(33)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121)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13)可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可充电电池(13),壳体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充电位(11)和第二充电位(12),所述第一充电位(11)上配置有第一连接端口(111),第二充电位(12)上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口(121),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和第二连接端口(121)电性连接;
照明部件(2),其底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适配的第三连接端口,当照明部件(2)放置于第一充电位(11)时,其上的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111)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13)可对照明部件(2)充电;
无线充电模块(3),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充电位(12)上,无线充电模块(3)的底部配置有第四连接端口(33),所述第四连接端口(33)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121)相适配,从而第一可充电电池(13)可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3)为空心的圆盘状结构,其底部与所述第二充电位(12)相匹配,其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滑的若干波纹状凸起结构的防滑垫(32)的防滑垫(32),无线充电模块(3)内设置有充电线圈(31),该充电线圈(31)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端口(33)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部件(2)包括灯壳,所述灯壳内设置有上下叠放的发光面罩(25)和发光模组(23);所述发光模组(23)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13)连接,所述发光模组(23)内设第二可充电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生,陈耀卫,徐勋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帕诺迩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