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多支盘锚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068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支盘锚固结构,包括锚头、拉杆、多支盘锚固体,锚头包括锚具、承压板、框架梁,拉杆包括锚杆、对中支架,多支盘锚固体为一锚孔,锚孔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直锚固段、支盘锚固段,支盘锚固段上间隔设置若干支盘,支盘的孔径大于直锚固段的孔径,锚杆前段为自由段后段为锚固段,对中支架套装在锚固段上并与锚杆焊接,锚杆位于锚孔内并与其同轴心,锚孔前端连接框架梁,锚杆前端由框架梁节点穿出,锚具、承压板由前至后依次套装在锚杆前端,承压板抵靠框架梁,锚具将承压板、锚杆与框架梁锁固,支盘锚固段内填充有灌浆料,本多支盘锚固结构,能够充分发挥锚杆多支盘锚固体整体的承载力,能够很好的限制位移,达到良好的锚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支盘锚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支盘锚固结构。
技术介绍
锚杆的极限锚固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它关系到了锚固效果和经济效益,由锚杆的锚固力公式可知,锚杆的极限锚固力主要取决于多支盘锚固体直径、长度以及注浆体的性能。已有研究表明,锚杆的极限锚固力并不会随着锚固段的加长而无限增长,一旦锚固长度超过了一定范围,对提高锚杆的承载能力意义不大。因而可以通过增加局部多支盘锚固体直径的方式,提出一种新型多支盘的锚固结构体系,从而有效提高锚杆的极限锚固力。现有的扩孔型锚杆大多为端部扩大头锚杆,无法充分发挥锚杆多支盘锚固体整体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土质边坡支护的多支盘锚固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多支盘锚固结构,包括锚头、拉杆、多支盘锚固体,所述锚头包括锚具、承压板、框架梁,所述拉杆包括锚杆、对中支架,所述多支盘锚固体为一锚孔,锚孔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直锚固段、支盘锚固段,所述支盘锚固段上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支盘,所述支盘的孔径大于直锚固段的孔径,所述锚杆前段为自由段后段为锚固段,对中支架套装在锚固段上并与锚杆焊接,锚杆位于锚孔内并与其同轴心,锚孔前端连接框架梁,锚杆前端由框架梁节点穿出,锚具、承压板由前至后依次套装在锚杆前端,承压板抵靠框架梁,锚具将承压板、锚杆与框架梁锁固,所述支盘锚固段内填充有灌浆料。进一步的,所述灌浆料为水泥砂浆。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的自由段上涂覆有防腐层。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的自由段外套装有PVC塑料套管。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板的承压面应与锚孔轴线垂直。进一步的,所述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梁安装在立柱上,立柱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若干框架梁,所述锚杆安装在框架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的中心。进一步的,所述锚孔前端、锚具、承压板外包裹有混凝土喷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能够充分发挥锚杆多支盘锚固体整体的承载力,且能够很好的限制位移,适应性较强,达到良好的锚固效果,其不仅能够大幅度的提高锚杆的极限锚固力、限制位移,而且能够很好的节省材料,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图1为多支盘锚固结构的结构详图;图2为多支盘锚固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多支盘锚固结构的侧视图;图4为多支盘锚杆拉拔实验—不同支盘直径的荷载-位移曲线;图5为多支盘锚杆拉拔实验—不同盘数的荷载-位移曲线。图中:1-框架梁;2-立柱;3-锚杆;4-对中支架;5-锚具;6-承压板;7-自由段;8-PVC塑料套管;9-锚固段;10-支盘;11-直锚固段;12-混凝土喷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多支盘锚固结构,包括锚头、拉杆、多支盘锚固体,所述锚头包括锚具5、承压板、框架梁1,所述拉杆包括锚杆3、对中支架4,所述多支盘锚固体为一锚孔,锚孔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直锚固段11、支盘锚固段,所述支盘锚固段上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支盘10,所述支盘的孔径大于直锚固段的孔径,所述锚杆前段为自由段7后段为锚固段9,对中支架套装在锚固段上并与锚杆焊接,使锚杆在锚孔中处于居中位置,锚杆位于锚孔内并与其同轴心,锚孔前端连接框架梁,锚杆前端由框架梁节点穿出,6、承压板由前至后依次套装在锚杆前端,承压板抵靠框架梁,锚具将承压板、锚杆与框架梁锁固,所述支盘锚固段内填充有灌浆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盘可根据地层条件及支护要求灵活调整支盘的形状(直径、角度)、支盘位置、支盘数量、支盘间距等来适应不同的地层条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灌浆料为水泥砂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锚杆的自由段上涂覆有防腐层,直锚固段内不进行注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锚杆的自由段外套装有PVC塑料套管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压板的承压面应与锚孔轴线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梁安装在立柱2上,立柱上由上至下间隔设置若干框架梁,所述锚杆安装在框架梁与立柱的连接节点的中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孔前端、锚具、承压板外包裹有混凝土喷层12。施工步骤如下:施工前准备:清理边坡植被、杂物等,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标记。钻设锚孔:首先用液压钻机形成垂直孔道,再用相应的扩孔器形成多个支盘空腔,最后清洗孔壁,排出残渣。锚杆植入:将对中支架焊接在锚杆上,在锚杆的自由段上涂一层防腐材料,再套上PVC塑料套管,将制作好的锚杆放入孔中,最后在锚孔的支盘锚固段中注入水泥砂浆。锁紧锚杆:在框架梁与立柱浇筑完毕且达到设计强度后,用锚具将锚杆紧固连接的承压板锁死,然后做保护承压板和锚具的混凝土喷层。完成加固:重复上述步骤,制作下一个工作面的锚杆和框架梁、立柱,并完成各层的锚固,直至整个工作面完成。.在相同的条件下,本多支盘锚固结构具有能够大幅度提高极限锚固力及限制位移的特点,更适用于对位移要求较高的锚固工程;在满足锚固力设计的要求前提下,本多支盘锚固结构能够缩短锚杆的长度,减少材料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根据土层条件及工程要求等,本多支盘锚固结构可灵活调整盘数、盘径及盘距等,适用性较强。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支盘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头、拉杆、多支盘锚固体,所述锚头包括锚具、承压板、框架梁,所述拉杆包括锚杆、对中支架,所述多支盘锚固体为一锚孔,锚孔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直锚固段、支盘锚固段,所述支盘锚固段上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支盘,所述支盘的孔径大于直锚固段的孔径,所述锚杆前段为自由段后段为锚固段,对中支架套装在锚固段上并与锚杆焊接,锚杆位于锚孔内并与其同轴心,锚孔前端连接框架梁,锚杆前端由框架梁节点穿出,锚具、承压板由前至后依次套装在锚杆前端,承压板抵靠框架梁,锚具将承压板、锚杆与框架梁锁固,所述支盘锚固段内填充有灌浆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支盘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头、拉杆、多支盘锚固体,所述锚头包括锚具、承压板、框架梁,所述拉杆包括锚杆、对中支架,所述多支盘锚固体为一锚孔,锚孔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直锚固段、支盘锚固段,所述支盘锚固段上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支盘,所述支盘的孔径大于直锚固段的孔径,所述锚杆前段为自由段后段为锚固段,对中支架套装在锚固段上并与锚杆焊接,锚杆位于锚孔内并与其同轴心,锚孔前端连接框架梁,锚杆前端由框架梁节点穿出,锚具、承压板由前至后依次套装在锚杆前端,承压板抵靠框架梁,锚具将承压板、锚杆与框架梁锁固,所述支盘锚固段内填充有灌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盘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料为水泥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文彬黄炜罗金妹黄聪惠杨坚李先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福建地质勘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