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799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长针脚的走针段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前针踵和后针踵;后针踵的上侧面高于前针踵的上侧面;插片为长条薄片状,其上边沿包括第一水平边沿、第二水平边沿和边沿缺口;边沿缺口的底边低于第二水平边沿;长针脚在针槽内前后移动时,前针踵在插片的边沿缺口所对应的这段长度范围内移动,后针踵在插片的第二水平边沿所对应的这段长度范围内移动,并且前针踵的上侧面一直位于边沿缺口的底边的上方。本申请中,长针脚上设置一高一低的两个针踵,不仅能进行基础编织还能进行特殊编织,且不易撞针、漏针,插片上设置边沿缺口,确保前针踵能从针槽中露出,使高度不同的前针踵和后针踵能根据具体编织要求参与编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脑横机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包括针板本体、插片和组合织针,多个插片依次排列插装在针板本体上,两个相邻插片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组合织针的针槽,现有的组合织针通常包括舍针、长针脚、短针脚以及选针片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长针脚的走针面上通常设置两个高度一致的针踵,如图2所示的含有长针脚的组合织针与横机底板配合的示意图,长针脚的两个针踵分别为针踵a和针踵b,横机底板往复运动进行编织时,其针踵b的运动轨迹为图中C2所示,相应的针踵a的运动轨迹为图中C1所示,但是,由于横机底板结构紧凑,长针脚针踵a会与横机底板上部的三角发生碰撞,进而影响横机的工作效率,鉴于此,公开号为CN209098926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仅有一个针踵的长针脚,此种长针脚由结构紧凑的横机底板带动时,能大大减少发生撞针现象,但是不能进行紧吊目、挑半目、翻针这些特殊编织,只能进行一些基础的编织,因此,大大降低横机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长针脚进行改进和优化,相应地需要对针板装置中的插片进行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针板装置,该针板装置中的长针脚能够减少撞针现象发生且能进行特殊编织,插片根据长针脚的改进而作相应改进和优化。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包括针板本体、插片和组合织针,多个插片依次排列插装在针板本体上,两个相邻插片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组合织针的针槽,所述组合织针包括舍针、长针脚、短针脚和选针脚;所述舍针和长针脚的前端相衔接;所述短针脚设置在长针脚后部的上面,并与之贴合;所述选针脚设置在短针脚上面,并与之贴合;所述长针脚包括针本体段、走针段、推针段和弹性复位段,所述针本体段的两端分别与走针段、弹性复位段连接,所述走针段与推针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针段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两个针踵:前针踵和后针踵;所述针本体段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的上侧面,所述后针踵位于两者的上侧面的交接处;所述后针踵的上侧面高于前针踵的上侧面;所述插片为长条薄片状,其上边沿包括第一水平边沿、第二水平边沿和边沿缺口;所述第一水平边沿高于第二水平边沿,两者之间通过一竖直边沿过渡连接,所述边沿缺口的底边低于第二水平边沿,第二水平边沿与边沿缺口的一侧边连接;所述长针脚在针槽内前后移动时,前针踵在插片的边沿缺口所对应的这段长度范围内移动,后针踵在插片的第二水平边沿所对应的这段长度范围内移动,并且前针踵的上侧面一直位于边沿缺口的底边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前针踵和后针踵均为矩形块状,后针踵的高度高于前针踵的高度。优选的,所述走针段的上侧面上还设置一个用于对后针踵强度起到加强作用的凸起块,该凸起块位于前针踵和后针踵之间且靠近后针踵。优选的,所述凸起块为矩形块状,其高度低于前针踵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推针段的前端设置用于连接舍针的嵌接凸块,该嵌接凸块的前端面为圆弧面。优选的,所述插片上设置有一号安装孔、二号安装孔和三号安装孔;所有插片的一号安装孔内穿设一条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所有插片的二号安装孔内穿设一条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选针脚通过选针脚后部定位钢丝和选针脚前部定位钢丝而定位在针槽内;所有插片的三号安装孔内穿设一条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短针脚前部限位钢丝防止短针脚沿针槽向前移动过度。优选的,所述短针脚包括短针脚本体,所述短针脚本体的前端连接有呈矩形块状的针锺,短针脚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凸起一,短针脚本体的后末端设置有凸起二;所述针锺、凸起一和凸起二布置在短针脚本体的同侧。优选的,所述选针脚包括选针脚本体,选针脚本体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六段提花片,选针脚本体的下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卡槽一和三个卡槽二,两个卡槽一和三个卡槽二由前至后依次布置,相邻的卡槽一与卡槽二之间通过一段折线段连接;所述选针脚本体的前端连接有推抵部,后端连接有C型定位部;所述C型定位部开口的那一侧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选针脚本体平行,且正对三个卡槽二;所述短针脚和选针脚贴合在一起时,凸起一具有三个位置:分别卡到两个卡槽一中和与折线段中的倾斜段贴合;凸起二位于相应的卡槽二中。优选的,所述C型定位部的一侧设置有下压凸起块。优选的,所述短针脚本体和针锺夹角处设置阶梯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长针脚上设置一高一低的两个针踵,分别为前针踵和后针踵,前针踵的高度低于后针踵的高度,当进行一些基础编织时,仅需要后针踵即可,由于前针踵高度低,当该长针脚和结构紧凑的横机底板配合工作时,大大减少撞针、漏针现象发生,同时由于设置了前针踵,此长针脚还能进行一些特殊编织,例如紧吊目、挑半目、翻针等,大大提高了横机的功能;2、插片上设置边沿缺口,确保前针踵能从针槽中露出,从而使长针脚上设置的高度不同的前针踵和后针踵能根据具体编织要求参与编织,不仅能进行基础编织,还能进行特殊编织,提高了横机的功能,为用户节省了成本;3、在短针脚上分别设置凸起一和凸起二,在选针脚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卡槽一和三个卡槽二,三个卡槽二从后往前依次为不织位卡槽、吊目位卡槽和编织位卡槽,当短针脚在三角底板的作用下分别处于不织、吊目、编织状态位时,凸起二分别卡合在不织位卡槽、吊目位卡槽和编织位卡槽,此时凸起一相应地贴合在折线段中的倾斜段处以及卡合在相应的卡槽一中,保证了短针脚的稳定性;4、当短针脚处于编织状态位时,选针脚的推抵部的顶部抵触住短针脚本体和针锺夹角处的阶梯块,并且限位杆防止短针脚的后端翘起,从而进一步保证短针脚的位置稳定性;5、C型定位部的一侧设置的下压凸起块可以向下压住长针脚,使长针脚受到稳定的推力,提高机器运行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针板装置。图2是现有技术中含有长针脚的组合织针与横机底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针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长针脚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短针脚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选针脚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插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针板本体1;长针脚2;针本体段21;推针段22;嵌接凸块221;走针段23;弹性复位段24;后针踵25;前针踵26;凸起块27;选针脚3;选针脚本体31;卡槽一32;卡槽二33;C型定位部34;下压凸起块35;六段提花片36;推抵部37;限位杆38;折线段39;短针脚4;短针脚本体41;针锺42;阶梯块43;凸起一44;凸起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包括针板本体(1)、插片(6)和组合织针,多个插片(6)依次排列插装在针板本体(1)上,两个相邻插片(6)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组合织针的针槽,所述组合织针包括舍针(5)、长针脚(2)、短针脚(4)和选针脚(3);所述舍针(5)和长针脚(2)的前端相衔接;所述短针脚(4)设置在长针脚(2)后部的上面,并与之贴合;所述选针脚(3)设置在短针脚(4)上面,并与之贴合;所述长针脚(2)包括针本体段(21)、走针段(23)、推针段(22)和弹性复位段(24),所述针本体段(21)的两端分别与走针段(23)、弹性复位段(24)连接,所述走针段(23)与推针段(22)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针段(2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两个针踵:前针踵(26)和后针踵(25);所述针本体段(21)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23)的上侧面,所述后针踵(25)位于两者的上侧面的交接处;所述后针踵(25)的上侧面高于前针踵(26)的上侧面;/n所述插片(6)为长条薄片状,其上边沿包括第一水平边沿(61)、第二水平边沿(62)和边沿缺口(63);所述第一水平边沿(61)高于第二水平边沿(62),两者之间通过一竖直边沿过渡连接,所述边沿缺口(63)的底边低于第二水平边沿(62),第二水平边沿(62)与边沿缺口(63)的一侧边连接;/n所述长针脚(2)在针槽内前后移动时,前针踵(26)在插片(6)的边沿缺口(63)所对应的这段长度范围内移动,后针踵(25)在插片(6)的第二水平边沿(62)所对应的这段长度范围内移动,并且前针踵(26)的上侧面一直位于边沿缺口(63)的底边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包括针板本体(1)、插片(6)和组合织针,多个插片(6)依次排列插装在针板本体(1)上,两个相邻插片(6)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组合织针的针槽,所述组合织针包括舍针(5)、长针脚(2)、短针脚(4)和选针脚(3);所述舍针(5)和长针脚(2)的前端相衔接;所述短针脚(4)设置在长针脚(2)后部的上面,并与之贴合;所述选针脚(3)设置在短针脚(4)上面,并与之贴合;所述长针脚(2)包括针本体段(21)、走针段(23)、推针段(22)和弹性复位段(24),所述针本体段(21)的两端分别与走针段(23)、弹性复位段(24)连接,所述走针段(23)与推针段(22)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针段(2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两个针踵:前针踵(26)和后针踵(25);所述针本体段(21)的上侧面低于走针段(23)的上侧面,所述后针踵(25)位于两者的上侧面的交接处;所述后针踵(25)的上侧面高于前针踵(26)的上侧面;
所述插片(6)为长条薄片状,其上边沿包括第一水平边沿(61)、第二水平边沿(62)和边沿缺口(63);所述第一水平边沿(61)高于第二水平边沿(62),两者之间通过一竖直边沿过渡连接,所述边沿缺口(63)的底边低于第二水平边沿(62),第二水平边沿(62)与边沿缺口(63)的一侧边连接;
所述长针脚(2)在针槽内前后移动时,前针踵(26)在插片(6)的边沿缺口(63)所对应的这段长度范围内移动,后针踵(25)在插片(6)的第二水平边沿(62)所对应的这段长度范围内移动,并且前针踵(26)的上侧面一直位于边沿缺口(63)的底边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针踵(26)和后针踵(25)均为矩形块状,后针踵(25)的高度高于前针踵(26)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针段(23)的上侧面上还设置一个用于对后针踵(25)强度起到加强作用的凸起块(27),该凸起块(27)位于前针踵(26)和后针踵(25)之间且靠近后针踵(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横机的针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27)为矩形块状,其高度低于前针踵(26)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勇强王靖敏钟佳明俞惠钟韩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