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性纤维和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7868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通过使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少于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而使抗菌性玻璃的配合量为少量即可、进而发挥优异的抗菌性的抗菌性纤维以及这样的抗菌性纤维的有效的制造方法。所述抗菌性纤维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作为配合成分,使抗菌性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50μm的范围内的值,抗菌性纤维具备芯部和鞘部,使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1(重量%),且使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2(重量%)时,Q1和Q2满足下述关系式(1)。Q1<Q2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菌性纤维和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性纤维和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具有芯部和鞘部并使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少于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而使抗菌性玻璃的配合量为少量即可、进而发挥优异的抗菌性的抗菌性纤维和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对纤维制品实施抗菌加工的抗菌性纤维制品不断普及。作为制造这样的抗菌性纤维的方法,存在:使抗菌性玻璃组合物(玻璃粒子)固定于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的纤维基质的表面的方法,以及使抗菌性玻璃组合物分散于纤维基质中的方法(专利文献1)。作为使玻璃粒子固定于纤维基质的表面的方法,公开了通过如下例子而得到抗菌性纤维,即,(a)介由形成于纤维基质的表面的粘接高分子层以粘接形态固定玻璃粒子,(b)将固定后的玻璃粒子的表面侧进一步用由高分子等形成的被覆层覆盖,(c)预先用固定树脂层覆盖玻璃粒子的表面,利用加热使固定树脂层软化而附着于纤维基质的表面,然后,使树脂层固化,由此将复合粒子固定。另外,作为使玻璃粒子分散于纤维基质中的方法,公开了如下内容:预先在可成为纤维基质的纺丝原液中配合玻璃粒子,对其进行纺丝,由此得到分散形态的抗菌性纤维。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抗菌性聚酯纤维:一种芯部含有抗菌剂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碱减量加工后的鞘部的比例相对于纤维重量为2~20重量%,芯部的抗菌剂的含量相对于纤维重量为0.1~10重量%,且碱减量加工前后的色差(ΔE)小于2.0。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73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587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通过使玻璃粒子固定于纤维基质的表面的方法而得到的抗菌性纤维,为了将玻璃粒子固定于纤维表面而利用粘结剂使其固定或者用被覆层覆盖。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为了使玻璃粒子固定,不仅麻烦,而且难以得到足够的抗菌性,进而成本高,在经济上也不利。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通过使抗菌性玻璃粒子分散于纤维基质中的方法而得到的抗菌性纤维,体现出抗菌效果的仅为固定于纤维表面的抗菌性玻璃粒子,与此相对,纤维的中心部也含有玻璃粒子。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必须大量添加含有昂贵的银等的抗菌性玻璃粒子。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抗菌性纤维为了防止因碱减量加工而导致发生作为抗菌成分的银的氧化、发生变色(着色)、其结果抗菌性降低,仅在芯部含有抗菌剂。因此,由于纤维表面不存在抗菌剂,所以存在得不到足够的抗菌效果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制成如下抗菌性纤维,从而即便抗菌性玻璃的配合量少也发挥优异的抗菌性,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所述抗菌性纤维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作为配合成分,使抗菌性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50μm的范围内的值,抗菌性纤维具备芯部和鞘部,使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1(重量%)、且使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2(重量%)时,Q1和Q2满足规定关系式。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使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少于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而使抗菌性玻璃的配合量为少量即可、进而发挥优异的抗菌性的抗菌性纤维和这样的抗菌性纤维的有效的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性纤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抗菌性纤维的特征在于,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作为配合成分,使抗菌性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50μm的范围内的值,抗菌性纤维具备芯部和鞘部,在使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1(重量%)、且使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2(重量%)时,Q1和Q2满足下述关系式(1),Q1<Q2(1)即,能够将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调节成少于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进而即便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是较少量的抗菌性玻璃的配合量也能够从初期开始就发挥长期优异的抗菌性。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使Q1为0重量%、或者小于1重量%但不包括0重量%。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少难以参与抗菌效果体现的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使Q2为1~10重量%的范围内的值。通过这样构成,能够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以更优选的范围配合抗菌性玻璃。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进一步含有凝聚二氧化硅粒子作为配合成分。通过这样构成,从而使富于亲水性的二氧化硅粒子附着于抗菌性玻璃的周围,因而不仅抗菌性玻璃的溶解速度变得均匀,而且作为抗菌性纤维的着色性也优异。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使抗菌性玻璃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1~5μm的范围内的值。通过这样构成,不仅能够使抗菌性玻璃更均匀地分散到树脂成分中,而且能够将抗菌性玻璃稳定地加工成抗菌性纤维。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优选使热塑性树脂为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烯烃树脂中的任一种以上。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抗菌性玻璃更均匀地分散到树脂成分中,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抗菌效果。在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时,抗菌性纤维的形态优选为纺织品、无纺布和毛毡中的任一种。即,如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抗菌性纤维,由于为规定形状的抗菌性纤维,因而即便减少抗菌性玻璃的配合量,也能够得到发挥优异的抗菌性的纺织品、无纺布和毛毡。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为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性纤维具备芯部和鞘部,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作为配合成分,所述抗菌性纤维的制造方法中包含下述工序(1)~(3)。工序(1):准备抗菌性玻璃,工序(2):在使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1(重量%)、且使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2(重量%)时,以Q1和Q2满足下述关系式(1)的方式使得到的抗菌性玻璃分散到热塑性树脂中,准备芯部用纺丝原液和鞘部用纺丝原液,Q1<Q2(1)工序(3):使用芯鞘复合纺丝模头,使芯部用纺丝原液成为芯部、使鞘部用纺丝原液成为鞘部而进行复合纺丝,制成平均直径为1~50μm的抗菌性纤维,即,通过包含工序(1)~(3),能够使芯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少于鞘部的抗菌性玻璃的含量。因此,能够使抗菌性玻璃的配合量相对于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较少量即可,进而发挥优异的抗菌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抗菌性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照片(SEM图像,倍率2000)。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芯部和鞘部的抗菌性纤维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抗菌性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照片(SEM图像,倍率2000)。图4中的(a)~(c)为实施例1的抗菌性纤维的EDX面扫描分析结果。图5中的(a)~(c)为实施例2的抗菌性纤维的EDX面扫描分析结果。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为一种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作为配合成分,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作为配合成分,使所述抗菌性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50μm的范围内的值,所述抗菌性纤维具备芯部和鞘部,使所述芯部中的所述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1,且使所述鞘部中的所述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2时,所述Q1和Q2满足下述关系式(1),所述Q1和Q2的单位是重量%,/nQ1<Q2 (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04 JP 2018-2272191.一种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包含热塑性树脂和抗菌性玻璃作为配合成分,使所述抗菌性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50μm的范围内的值,所述抗菌性纤维具备芯部和鞘部,使所述芯部中的所述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1,且使所述鞘部中的所述抗菌性玻璃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抗菌性纤维的总量为Q2时,所述Q1和Q2满足下述关系式(1),所述Q1和Q2的单位是重量%,
Q1<Q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Q1为0重量%、或者小于1重量%但不包括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Q2为1~10重量%的范围内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凝聚二氧化硅粒子作为配合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性纤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抗菌性玻璃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1~5μm的范围内的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宏治佐藤裕介
申请(专利权)人:兴亚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