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气保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82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9
为了能在确保泄气保用轮胎(1)的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提高耐冲击破裂性能,而且降低滚动阻力,所述泄气保用轮胎(1)具备配设于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增强层(40)和配设于侧壁部(8)的胎侧增强橡胶(50),在胎面部(2)中,在将环岸部(20)中作为最接近轮胎赤道面(CL)的环岸部(20)的中央环岸部(21)所处的区域设为中央区域(Ac)的情况下,带束增强层(40)具有中央增强部(41),该中央增强部(41)是在中央区域(Ac)的位置层叠有比中央区域(Ac)以外的位置多的层数的部分,带束增强层(40)的中央增强部(4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相对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处的胎侧增强橡胶(50)的厚度(Gr)在0.5Gr≤Wc≤2.0Gr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泄气保用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泄气保用轮胎。
技术介绍
充气轮胎组装于轮辋,在内部填充了空气的状态下装接于车辆,通过内部的气压来承受车辆行驶时的载荷,但在充气轮胎的内部的空气由于漏气等而漏出的情况下,变得难以承受载荷。就是说,由气压支承的载荷变成由侧壁部支承,因此侧壁部较大地变形,行驶变得困难。因此,作为能进行空气由于漏气等而漏出的状态下的行驶,即所谓的泄气保用行驶的充气轮胎,已知在侧壁部的内侧配设有胎侧增强橡胶来使侧壁部的弯曲刚性提高的泄气保用轮胎。即,泄气保用轮胎即使在填充于内部的空气漏出,在侧壁部作用有较大的载荷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侧壁部的变形而进行行驶。像这样,泄气保用轮胎设有胎侧增强橡胶,由此,即使在填充于内部的空气漏出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泄气保用行驶,但是此时的驾驶稳定性比填充有内压的状态下的驾驶稳定性差。因此,在以往的泄气保用轮胎中,具有确保泄气保用行驶时的驾驶稳定性的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泄气保用轮胎中,通过在胎面部配置抑制胎面浮起(threadlift)的抑制构件来改善泄气保用行驶时的驾驶稳定性。此外,对于泄气保用轮胎等充气轮胎,有时会因在车辆行驶时压到路面上的石头等突起物而使胎面部损伤,因此,恐怕会因此产生冲击破裂。因此,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存在谋求提高针对这样的突起物的耐久性的技术。例如,对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两层带束保护层的同时将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保护层的宽度设为比轮胎径向内侧的带束保护层的宽度窄,由此谋求提高耐突起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13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8652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泄气保用轮胎通过在侧壁部的内侧配设胎侧增强橡胶而能在未填充内压的状态下行驶,另一方面,由于泄气保用轮胎的侧壁部的刚性变高,因此在通常内压时容易产生冲击破裂。就是说,不具有胎侧增强橡胶的通常的充气轮胎在由胎面部压到突起物时,不仅胎面部挠曲而且侧壁部也挠曲,由此能减轻从突起物对胎面部的按压力,但由于泄气保用轮胎的侧壁部的刚性高,因此在由胎面部压到突起物时侧壁部不易挠曲。因此,在由泄气保用轮胎压到突起物时,与由通常的充气轮胎压到突起物的情况相比较,不易减轻从突起物对胎面部的负荷。此外,由于泄气保用轮胎在侧壁部的内侧配设有胎侧增强橡胶,与通常的充气轮胎相比,侧壁部的体积大,因此轮胎旋转时的损耗能量变大,伴随于此的滚动阻力变大。作为针对冲击破裂的性能的耐冲击破裂性的提高、滚动阻力的降低都可以通过降低侧壁部的刚性来实现,但当降低侧壁部的刚性时,在泄气保用行驶时侧壁部容易挠曲,恐怕会因在侧壁部作用较大的载荷的同时反复挠曲而容易破损。因此,在不降低泄气保用行驶时的耐久性的情况下提高耐冲击破裂性能,并且降低滚动阻力变得非常困难。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确保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提高耐冲击破裂性能,而且能降低滚动阻力的泄气保用轮胎。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泄气保用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胎面部;侧壁部,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带束层,配设于所述胎面部;带束增强层,配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层,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所述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胎侧增强橡胶,配设于所述侧壁部,并且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其中,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并且通过所述主槽划分出多个环岸部,在所述胎面部中,在将所述环岸部中作为最接近轮胎赤道面的所述环岸部的中央环岸部所处的区域设为中央区域、将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区域设为胎肩区域、将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胎肩区域之间的区域设为中间区域的情况下,所述带束增强层具有中央增强部,所述中央增强部是在所述中央区域的位置层叠有比所述中央区域以外的位置多的层数的部分,所述带束增强层的所述中央增强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相对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厚度Gr在0.5Gr≤Wc≤2.0Gr的范围内。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带束增强层的所述中央增强部的宽度Wc的平均宽度小于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50%。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带束增强层的所述中央增强部形成为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胎面部中,所述中央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增强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c、所述胎肩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增强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sh以及所述中间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增强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m的关系在1.2≤(Tc/Tsh)≤1.9的范围内,且满足Tc≥Tm>Ts的关系。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位于所述中央区域和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环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环岸部形成为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位置处的厚度CGe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处的厚度CGc的关系为CGc>CGe的凸形环岸部。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凸形环岸部形成为表示轮胎子午剖视观察下的外轮廓线的接地面向轮胎径向外侧隆起的圆弧的形状,且所述圆弧的曲率半径RR与构成胎面轮廓的圆弧的曲率半径TR的关系在0.1≤(RR/TR)≤0.4的范围内。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胎面部中,划分所述中央环岸部的所述主槽的槽底与所述带束增强层之间的橡胶的厚度的最小厚度Tg与所述中央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增强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c的关系在0.12≤(Tg/Tc)≤0.4的范围内。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构成所述胎面橡胶层的橡胶中,所述中央区域所包含的橡胶在伸长300%时的模量在10MPa以上16MPa以下的范围内。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在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胎肩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胎肩区域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细槽。在上述泄气保用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泄气保用轮胎具备至少一层胎体层,所述胎体层的位于所述胎肩区域的部分在未填充内压的状态下朝向轮胎内表面侧隆起。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泄气保用轮胎实现了如下的效果:能在确保泄气保用耐久性的同时提高耐冲击破裂性能,而且能降低滚动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泄气保用轮胎的主要部分的子午剖视图。图2是图1的A部详细图。图3是图2所示的胎面部的中央区域的详细图。图4是图3的C-C向视方向的带束增强层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泄气保用轮胎压到路面上的突起物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实施方式2的泄气保用轮胎的主要部分详细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3的泄气保用轮胎的主要部分详细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1的泄气保用轮胎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泄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胎面部;侧壁部,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带束层,配设于所述胎面部;带束增强层,配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层,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所述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胎侧增强橡胶,配设于所述侧壁部,并且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其中,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并且通过所述主槽划分出多个环岸部,在所述胎面部中,在将所述环岸部中作为最接近轮胎赤道面的所述环岸部的中央环岸部所处的区域设为中央区域、将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区域设为胎肩区域、将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胎肩区域之间的区域设为中间区域的情况下,所述带束增强层具有中央增强部,所述中央增强部是在所述中央区域的位置层叠有比所述中央区域以外的位置多的层数的部分,所述带束增强层的所述中央增强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相对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厚度Gr,在0.5Gr≤Wc≤2.0Gr的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2 JP 2017-2467641.一种泄气保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胎面部;侧壁部,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带束层,配设于所述胎面部;带束增强层,配设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胎面橡胶层,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所述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及胎侧增强橡胶,配设于所述侧壁部,并且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其中,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并且通过所述主槽划分出多个环岸部,在所述胎面部中,在将所述环岸部中作为最接近轮胎赤道面的所述环岸部的中央环岸部所处的区域设为中央区域、将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区域设为胎肩区域、将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胎肩区域之间的区域设为中间区域的情况下,所述带束增强层具有中央增强部,所述中央增强部是在所述中央区域的位置层叠有比所述中央区域以外的位置多的层数的部分,所述带束增强层的所述中央增强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c相对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所述胎侧增强橡胶的厚度Gr,在0.5Gr≤Wc≤2.0Gr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增强层的所述中央增强部的宽度Wc的平均宽度小于所述中央环岸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泄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增强层的所述中央增强部形成为向轮胎径向内侧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泄气保用轮胎,其中,在所述胎面部中,所述中央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增强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c、所述胎肩区域的比所述带束增强层靠轮胎径向外侧的所述胎面橡胶层的平均厚度Tsh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村卓范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