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748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包括主框体、箱壳、绕线辊、横移机构、组装机构和卸辊机构,主框体的两侧均螺丝固定有箱壳,两个箱壳之间设有绕线辊,绕线辊的下侧设有撑架,箱壳内部安装有组装机构,主框体的上侧安装有横移机构,主框体的内部安装有卸辊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导引行走的智能绕线机,全自动绕线机安装在自动导引AGV小车上,两者建立通讯,作业流程为:企业上层管理系统下发的绕线任务计划,通过仓储管理软件WMS和上位机下发作业指令,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按指令,先运行至线缆盘装卸区,人工根据系统匹配的空盘型号,上好空盘,确认后,智能裁线机自动寻找目标线缆盘货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绕线机,特别设计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属于绕线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电缆的使用方,比如国家电网,其电缆的存储使用的是专用悬挂立体货架,取用时,需要人工驾驶叉车从货架上取下电缆盘,将其放置在专用的放线机上,再在分线机用上放入空盘,进行人工穿线,半自动绕线,绕完所需的数量,然后人工使用电缆剪剪断,剩余的线缆需要人工计数,再将剩余的电缆,插上货架存放,其管理水平低下,容易出错,而且由于电缆盘外形大,重量重,重型叉车搬运叉取时周转空间大,很繁琐,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由于电缆盘外形大,重量重,重型叉车搬运叉取时周转空间大,很繁琐,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问,提供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包括主框体、箱壳、绕线辊、横移机构、组装机构和卸辊机构,所述主框体的两侧均螺丝固定有箱壳,两个所述箱壳之间设有绕线辊,所述绕线辊的下侧设有撑架,所述箱壳内部安装有组装机构,所述主框体的上侧安装有横移机构,所述主框体的内部安装有卸辊机构。作为优选,所述横移机构包括移线架、一号电机、螺纹杆、防尘护壳、液压剪、连接板、压线辊和计米器,所述移线架与主框体上侧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移线架的两侧均螺丝固定有防尘护壳,所述主框体上侧的滑轨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移线架的一侧且位于主框体上侧螺丝固定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移线架套设在螺纹杆的外侧,所述移线架上安装有液压剪和计米器,所述移线架的上侧螺丝固定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均安装有两个压线辊。作为优选,所述组装机构包括一号悬臂、一号气缸、旋转头、二号电机、减速机、销板、二号气缸和二号悬臂,所述一号悬臂和二号悬臂分别转动连接在主框体的两侧,所述一号悬臂上螺丝固定有一号气缸,所述一号气缸的输出端穿过一号悬臂转到连接有旋转头,所述二号悬臂的一侧螺丝固定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一侧螺丝固定有二号电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穿过二号悬臂固定连接有销板。作为优选,所述卸辊机构包括推板、一号铰接座、三号电机、螺旋副、二号铰接座、调角块、推杆和滑槽,所述推板转动连接在主框体内部,所述推板的一侧依次设有二号铰接座和一号铰接座,所述二号铰接座和一号铰接座均与主框体内壁螺丝固定,所述一号铰接座铰接有螺旋副,所述螺旋副的一侧螺丝固定有三号电机,所述螺旋副内套设有推杆,所述二号铰接座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之间设有调角块,所述推杆远离螺旋副的一端穿过调角块。作为优选,所述撑架与主框体螺丝固定,所述撑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滑杆。作为优选,所述移线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移线架接近绕线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绕膜辊。作为优选,所述销板远离减速机的一侧端头设有插销,所述绕线辊上开设有与插销相对应的插孔,所述绕线辊的两侧端面中部均开设有轴槽。作为优选,所述推杆的端头结构与螺旋副的内壁结构相适配,所述推杆与调角块滑动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导引行走的智能绕线机,全自动绕线机安装在自动导引AGV小车上,两者建立通讯,作业流程为:企业上层管理系统下发的绕线任务计划,通过仓储管理软件WMS和上位机下发作业指令,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按指令,先运行至线缆盘装卸区,人工根据系统匹配的空盘型号,上好空盘,确认后,智能裁线机自动寻找目标线缆盘货位,运行至该线缆盘的绕线位,人工穿好线缆,开始自动排线,自动绕线,自动计米,绕完指定长度的线缆后,自动剪断线缆,人工拉出缠绕膜,设备开启自动绕膜包装,绕膜完成后,智能绕线机自动行驶至卸货位,实现自动卸货,系统自动过账,完成库存信息的更新。其作业过程不需要人工驾驶叉车将线缆盘从货架上取下进行搬运,库存信息也能及时反馈至上层管理软件,整个过程均为智能管控,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率可提高2-3倍。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卸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移线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框体;2、箱壳;3、绕线辊;31、撑架;4、横移机构;41、移线架;42、一号电机;43、螺纹杆;44、防尘护壳;45、液压剪;46、连接板;47、压线辊;48、计米器;5、组装机构;51、一号悬臂;52、一号气缸;53、旋转头;54、二号电机;55、减速机;56、销板;57、二号气缸;58、二号悬臂;6、卸辊机构;61、推板;62、一号铰接座;63、三号电机;64、螺旋副;65、二号铰接座;66、调角块;67、推杆;68、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包括主框体1、箱壳2、绕线辊3、横移机构4、组装机构5和卸辊机构6,主框体1的两侧均螺丝固定有箱壳2,两个箱壳2之间设有绕线辊3,绕线辊3的下侧设有撑架31,箱壳2内部安装有组装机构5,主框体1的上侧安装有横移机构4,主框体1的内部安装有卸辊机构6。其中,横移机构4包括移线架41、一号电机42、螺纹杆43、防尘护壳44、液压剪45、连接板46、压线辊47和计米器48,移线架41与主框体1上侧的滑轨滑动连接,移线架41的两侧均螺丝固定有防尘护壳44,主框体1上侧的滑轨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3,移线架41的一侧且位于主框体1上侧螺丝固定有一号电机42,一号电机42的输出端与螺纹杆43固定连接,移线架41套设在螺纹杆43的外侧,移线架41上安装有液压剪45和计米器48,移线架41的上侧螺丝固定有若干连接板46,连接板46上均安装有两个压线辊47。其中,组装机构5包括一号悬臂51、一号气缸52、旋转头53、二号电机54、减速机55、销板56、二号气缸57和二号悬臂58,一号悬臂51和二号悬臂58分别转动连接在主框体1的两侧,一号悬臂51和二号悬臂58均与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升降电机则螺丝固定在主框体1内侧壁上,一号悬臂51上螺丝固定有一号气缸52,一号气缸52的输出端穿过一号悬臂51转到连接有旋转头53,二号悬臂58的一侧螺丝固定有减速机55,减速机55的一侧螺丝固定有二号电机54,减速机55的输出端穿过二号悬臂58固定连接有销板56。其中,卸辊机构6包括推板61、一号铰接座62、三号电机63、螺旋副64、二号铰接座65、调角块6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包括主框体(1)、箱壳(2)、绕线辊(3)、横移机构(4)、组装机构(5)和卸辊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1)的两侧均螺丝固定有箱壳(2),两个所述箱壳(2)之间设有绕线辊(3),所述绕线辊(3)的下侧设有撑架(31),所述箱壳(2)内部安装有组装机构(5),所述主框体(1)的上侧安装有横移机构(4),所述主框体(1)的内部安装有卸辊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包括主框体(1)、箱壳(2)、绕线辊(3)、横移机构(4)、组装机构(5)和卸辊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1)的两侧均螺丝固定有箱壳(2),两个所述箱壳(2)之间设有绕线辊(3),所述绕线辊(3)的下侧设有撑架(31),所述箱壳(2)内部安装有组装机构(5),所述主框体(1)的上侧安装有横移机构(4),所述主框体(1)的内部安装有卸辊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4)包括移线架(41)、一号电机(42)、螺纹杆(43)、防尘护壳(44)、液压剪(45)、连接板(46)、压线辊(47)和计米器(48),所述移线架(41)与主框体(1)上侧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移线架(41)的两侧均螺丝固定有防尘护壳(44),所述主框体(1)上侧的滑轨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3),所述移线架(41)的一侧且位于主框体(1)上侧螺丝固定有一号电机(42),所述一号电机(42)的输出端与螺纹杆(43)固定连接,所述移线架(41)套设在螺纹杆(43)的外侧,所述移线架(41)上安装有液压剪(45)和计米器(48),所述移线架(41)的上侧螺丝固定有若干连接板(46),所述连接板(46)上均安装有两个压线辊(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线缆绕线的自动导引智能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机构(5)包括一号悬臂(51)、一号气缸(52)、旋转头(53)、二号电机(54)、减速机(55)、销板(56)、二号气缸(57)和二号悬臂(58),所述一号悬臂(51)和二号悬臂(58)分别转动连接在主框体(1)的两侧,所述一号悬臂(51)上螺丝固定有一号气缸(52),所述一号气缸(52)的输出端穿过一号悬臂(51)转到连接有旋转头(53),所述二号悬臂(58)的一侧螺丝固定有减速机(55),所述减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飞鞠文彬潘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睿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