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堆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767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托盘堆叠装置,包括:机座;升降机构,设置在机座上,升降机构被配置为能带动托盘升降;对位机构,设置在机座上,对位机构被配置为能将位于升降机构上的托盘与已堆叠托盘进行对位;以及堆叠机构,设置在机座上,堆叠机构被配置为能将已堆叠的托盘放置在位于升降机构上的已对位托盘的上方以进行堆叠,并将堆叠后的托盘全部托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托盘堆叠装置通过对位机构将位于升降机构上的托盘与已堆叠托盘进行对位后,由升降机构带动托盘上升,通过堆叠机构将已堆叠的托盘放置在位于升降机构上的已对位托盘的上方以进行堆叠,并将堆叠后的托盘全部托起,实现了从下往上堆叠托盘,节省了托盘堆叠装置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盘堆叠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送、装载
,尤其涉及一种托盘堆叠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托盘堆叠装置包括机架、升降气缸、真空吸盘和移载模组,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升降气缸驱动真空吸盘向托盘移动并将托盘吸起来,然后通过移载模组将托盘堆叠至固定位置,现有托盘堆叠装置的堆叠方式为从上往下叠托盘,因此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布置托盘堆叠装置,导致托盘堆叠装置整体结构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占用空间小的托盘堆叠装置。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托盘堆叠装置,包括:机座;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升降机构被配置为能带动托盘升降;对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对位机构被配置为能将位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托盘与已堆叠托盘进行对位;以及堆叠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堆叠机构被配置为能将已堆叠的托盘放置在位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已对位托盘的上方以进行堆叠,并将堆叠后的托盘全部托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位机构包括两个推板和对位驱动件,两个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两相对侧,所述对位驱动件被配置为能驱动两个所述推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和用于承托托盘的升降支撑板,所述升降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升降驱动件被配置为能驱动所述升降支撑板升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升降轴和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升降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撑板,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直线轴承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叠机构包括两个堆叠组件,所述升降机构位于两个所述堆叠组件之间,每个所述堆叠组件包括:提升手指,两个所述堆叠组件的所述提升手指相对设置,用于分别托住托盘的两相对侧;第一堆叠驱动件,所述第一堆叠驱动件被配置为能驱动所述提升手指升降;以及第二堆叠驱动件,所述第二堆叠驱动件被配置为能驱动所述提升手指左右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堆叠组件共用一个所述第二堆叠驱动件,所述第二堆叠驱动件被配置为能同时驱动两组所述提升手指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堆叠驱动件包括调整电机、调整轮组和调整传送带,所述调整轮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调整传送带分别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相连;所述主动轮连接在所述调整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堆叠组件的所述提升手指分别连接在所述调整传送带的不同边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堆叠组件还包括安装架和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安装架可沿所述滑轨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提升手指和所述第一堆叠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调整传送带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调整传送带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被配置为夹持所述调整传送带,其中一个所述夹板与所述安装架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本技术托盘堆叠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对位机构将位于升降机构上的托盘与已堆叠托盘进行对位后,由升降机构带动托盘上升,通过堆叠机构将已堆叠的托盘放置在位于升降机构上的已对位托盘的上方以进行堆叠,并将堆叠后的托盘全部托起,实现了从下往上堆叠托盘,节省了托盘堆叠装置的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托盘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托盘堆叠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机座10,升降驱动件21,升降支撑板22,升降轴23,直线轴承24,推板31,对位驱动件32,提升手指41,第一堆叠驱动件42,调整电机43,主动轮44,从动轮45,调整传送带46,安装架47,滑轨4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如图1至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托盘堆叠装置包括机座10、升降机构、对位机构和堆叠机构,其中,升降机构设置在机座10上,升降机构被配置为能带动托盘升降;对位机构设置在机座10上,对位机构被配置为能将位于升降机构上的托盘与已堆叠托盘进行对位;堆叠机构设置在机座10上,该堆叠机构被配置为能将已堆叠的托盘放置在位于升降机构上的已对位托盘的上方以进行堆叠,并将堆叠后的托盘全部托起。上述托盘堆叠装置,通过对位机构将位于升降机构上的托盘与已堆叠托盘进行对位后,由升降机构带动托盘上升,通过堆叠机构将已堆叠的托盘放置在位于升降机构上的已对位托盘的上方以进行堆叠,并将堆叠后的托盘全部托起,实现了从下往上堆叠托盘,节省了托盘堆叠装置的占用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21和用于承托托盘的升降支撑板22,升降支撑板22连接在升降驱动件21的输出端,升降驱动件21被配置为能驱动升降支撑板22升降。可选地,升降驱动件21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电缸。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还包括升降轴23和直线轴承24,直线轴承24安装在机座10上,升降轴23的一端连接升降支撑板22,另一端套设在直线轴承24中。如图2所示,升降轴23和直线轴承24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升降轴23分别连接升降支撑板22的四个角,以支撑升降支撑板2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升降轴23和直线轴承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四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位机构包括两个推板31和对位驱动件32,两个推板31设置在升降机构的两相对侧,对位驱动件32被配置为能驱动两个推板3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可选地,对位驱动件32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电缸。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推板31设置在升降支撑板22的两相对侧,当需要将位于升降支撑板22上的托盘进行对位时,两个推板31相互靠近,与位于升降支撑板22上的托盘抵接后使托盘对位,完成对位后两个推板31相互远离。可选地,两个推板31可以分别由不同的对位驱动件32驱动实现移动,也可以共用一个驱动件并结合传动件来驱动实现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堆叠机构包括两个堆叠组件,每个堆叠组件包括提升手指41、第一堆叠驱动件42和第二堆叠驱动件,其中,提升手指41用于分别托住托盘的两相对侧,两个堆叠组件的提升手指41相对设置;第一堆叠驱动件42被配置为能驱动提升手指41升降;第二堆叠驱动件被配置为能驱动提升手指41左右移动,以调整堆叠组件的提升手指41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机构位于两个堆叠组件之间,两个堆叠组件的提升手指41能分别托住托盘的两相对侧,共同提升托盘。可选地,第一堆叠驱动件42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电缸。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堆叠组件共用一个第二堆叠驱动件,第二堆叠驱动件被配置为能同时驱动两个堆叠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托盘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座(10);/n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升降机构被配置为能带动托盘升降;/n对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对位机构被配置为能将位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托盘与已堆叠托盘进行对位;以及,/n堆叠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堆叠机构被配置为能将已堆叠的托盘放置在位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已对位托盘的上方以进行堆叠,并将堆叠后的托盘全部托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盘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10);
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升降机构被配置为能带动托盘升降;
对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对位机构被配置为能将位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托盘与已堆叠托盘进行对位;以及,
堆叠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堆叠机构被配置为能将已堆叠的托盘放置在位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已对位托盘的上方以进行堆叠,并将堆叠后的托盘全部托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机构包括两个推板(31)和对位驱动件(32),两个所述推板(31)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两相对侧,所述对位驱动件(32)被配置为能驱动两个所述推板(3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21)和用于承托托盘的升降支撑板(22),所述升降支撑板(22)连接在所述升降驱动件(21)的输出端,所述升降驱动件(21)被配置为能驱动所述升降支撑板(22)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升降轴(23)和直线轴承(24),所述直线轴承(24)安装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升降轴(23)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撑板(22),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直线轴承(2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机构包括两个堆叠组件,所述升降机构位于两个所述堆叠组件之间,每个所述堆叠组件包括:
提升手指(41),两个所述堆叠组件的所述提升手指(41)相对设置,用于分别托住托盘的两相对侧;
第一堆叠驱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美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八零联合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