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蘇人傑专利>正文

一种一次性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53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杯,包括杯体和设置在杯体底部的杯底结构,所述杯底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层、加热层和隔热层,密封层与杯体组成存储食物或饮品的空间,防止食物或饮品从杯体底部泄漏,加热层对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翻热,隔热层防止接触到加热层造成烫伤;通过加热层可以随时加长一次性杯的保温时间,随时随地对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翻热,操作方便简单,保证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的品质,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杯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杯。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次性即弃杯的保溫能力一般只有5到10分鐘,这使得存储在即弃杯内的食物或饮品的味道或营养值改变,质量急速下降甚至变质,出现细菌滋生,不能实现随时随地对杯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翻热。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杯,旨在解决现有的一次性即弃杯的保溫时间短,不能实现对杯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翻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次性杯,其中,包括杯体和设置在杯体底部的杯底结构,所述杯底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层、加热层和隔热层,密封层设置在杯体底部,密封层与杯体组成存储食物或饮品的空间;加热层位于密封层的下方,杯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密封层、加热层和杯体向下延伸的侧壁共同形成密闭的加热空间,对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加热;隔热层位于加热层的下方,杯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加热层、隔热层和杯体向下延伸的侧壁共同形成的隔热空间,隔开加热层防止烫伤。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所述杯体采用纸或塑胶材料制成,所述杯底结构采用纸或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在密封层和加热层之间填充有发热材料。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所述发热材料采用自发热材料。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所述加热层为不带通孔的透气层。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所述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所述隔热层设置成多孔透气层。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还包括透明开封胶纸,所述透明开封胶纸粘贴在隔热层的底部。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在杯体沿杯口处设有一插槽,搅拌棒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插槽内,并沿所述插槽内壁弹性形变。所述的一次性杯,其中,在所述杯体四周侧壁设有凸起条纹,所述凸起条纹为阶梯形斜向设置在杯体四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一次性杯,包括杯体和设置在杯体底部的杯底结构,所述杯底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层、加热层和隔热层,密封层与杯体组成存储食物或饮品的空间,防止食物或饮品从杯体底部泄漏,加热层对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翻热,隔热层防止接触到加热层造成烫伤;通过加热层可以随时加长一次性杯的保温时间,随时随地对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翻热,操作方便简单,保证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的品质,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一次性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杯,包括杯体1和设置在杯体1底部的杯底结构,所述杯底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层21、加热层22和隔热层23,密封层21设置在杯体1底部,密封层21与杯体1组成存储食物或饮品的空间;加热层22位于密封层21的下方,杯体1的侧壁向下延伸,密封层21、加热层22和杯体1向下延伸的侧壁共同形成密闭的加热空间,对杯体1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加热;隔热层23位于加热层22的下方,杯体1的侧壁向下延伸,加热层22、隔热层23和杯体1向下延伸的侧壁共同形成的隔热空间,隔开加热层22防止烫伤。具体地,根据实际需要,所述杯体1可以采用纸或塑胶等材料制成,所述杯底结构采用纸或塑胶等材料制成。具体地,在密封层21和加热层22之间填充有发热材料,当需要延长一次性杯的保温时间或者需要对一次性杯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翻热时,通过发热材料发热对一次性杯内食物或饮品进行保温或翻热。进一步地,为了操作方便,所述发热材料采用自发热材料,所述自发热材料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有不同的配比,如包括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盐,等(又如,自发热材料的配方为:还原铁粉:59Kg;木粉:10.4Kg;活性炭:5.0Kg;食盐:3.6Kg;水:22Kg。工艺过程如下:还原铁粉、木粉、活性炭、食盐、水→抽真空或氮气下保护→充分搅拌混合→产物→封装→分袋→成品)。通过对自发热材料的配比,加热温度可以达到75°C。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22为不带通孔的透气层,加热层22设置不带通孔是为了避免发热材料的泄漏,而加热层22设置成透气层,是为了使空气可以透过加热层22与发热材料接触,触发发热材料发热。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2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隔热材料可采用多孔材料,热反射材料或真空材料,如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凝胶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和设置在杯体底部的杯底结构,所述杯底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层、加热层和隔热层,密封层设置在杯体底部,密封层与杯体组成存储食物或饮品的空间;加热层位于密封层的下方,杯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密封层、加热层和杯体向下延伸的侧壁共同形成密闭的加热空间,对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加热;隔热层位于加热层的下方,杯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加热层、隔热层和杯体向下延伸的侧壁共同形成的隔热空间,隔开加热层防止烫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和设置在杯体底部的杯底结构,所述杯底结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层、加热层和隔热层,密封层设置在杯体底部,密封层与杯体组成存储食物或饮品的空间;加热层位于密封层的下方,杯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密封层、加热层和杯体向下延伸的侧壁共同形成密闭的加热空间,对杯体内的食物或饮品进行加热;隔热层位于加热层的下方,杯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加热层、隔热层和杯体向下延伸的侧壁共同形成的隔热空间,隔开加热层防止烫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采用纸或塑胶材料制成,所述杯底结构采用纸或塑胶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杯,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层和加热层之间填充有发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蘇人傑
申请(专利权)人:蘇人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澳门;8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