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墨阻挡装置,涉及印刷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油墨盒和设置在油墨盒一侧对印刷辊飞溅的油墨进行阻挡的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设置在油墨盒上的连接轴以及设置在连接轴上的挡板;连接轴上开设有供挡板插入的插槽,连接轴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块;所述挡板和插槽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油墨辊转动过程中甩出的油墨进行阻挡,减少油墨浪费并增加工作环境整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墨阻挡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墨阻挡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中使用的薄膜包装袋中,在包装袋体上印有各类花纹图案,或者文字说明等,这在薄膜包装袋的生产过程中,首先必须完成薄膜材料的制作和准备,然后用薄膜印刷机将所需花纹图案、文字说明印刷上去以备制袋。印刷机的油墨池供油墨放置,将油墨涂抹在印刷辊上,并通过印刷辊将图案印刷到薄膜上。印刷机的印刷辊为印刷机的主要工作部分,其工作过程为,油墨辊转动,将油墨池内油墨粘附到油墨辊的表面,再通过粘有油墨的油墨辊将图案印刷到薄膜上。但是在油墨辊转动的过程中,会存在油墨辊上的油墨被甩出的情况出现,不仅会造成油墨的浪费,还会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阻挡装置,能够对油墨辊转动过程中甩出的油墨进行阻挡,减少油墨的浪费并增加工作环境的整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墨阻挡装置,包括油墨盒和设置在油墨盒一侧对印刷辊飞溅的油墨进行阻挡的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设置在油墨盒上的连接轴以及设置在连接轴上的挡板;连接轴上开设有供挡板插入的插槽,连接轴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块;所述挡板和插槽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组件位于印刷辊向上转动方向的一侧,印刷辊转动过程中飞溅的油墨被挡板阻挡,从而减少进入到外界环境中的油墨,增加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飞溅到挡板上的油墨能够沿着挡板重新进入到油墨盒内,减少油墨的浪费;同时挡板与插槽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挡板进行更换,便于印刷辊的半径不同时,适配不同半径的印刷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对转动后的连接轴进行调节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组件能够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调节挡板与油墨盒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便于适配不同半径和转速的印刷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轴的一端并且与连接轴同轴转动的蜗轮以及与蜗轮啮合的蜗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与连接轴同轴转动,通过转动蜗杆便于带动连接轴转动,同时蜗轮蜗杆的自锁结构能够使得转动后的连接轴保持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墨盒的两端还设置有对印刷辊端部溅起的油墨进行阻挡的遮挡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挡组件对印刷辊端部溅起的油墨进行阻挡,进一步减少溅入到环境中的油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组件包括固定在油墨盒两侧的固定块以及与固定块插接的阻挡片;阻挡片的竖截面为圆弧形并具有韧性,阻挡片的两端固定有水平的连接片;固定块靠近印刷辊的一侧开设有水平的连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形的阻挡片与印刷辊的半径相适配,能够较好的对飞溅的油墨进行阻挡,阻挡片具有韧性,便于将连接片安装到连接槽内,方便阻挡片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墨盒的底端固定有带动油墨盒升降的液压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带动油墨盒升降,当需要向油墨盒内添加油墨时,通过降低油墨盒的高度,便于向油墨盒内添加油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缸缸体的顶端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机架上,油墨盒的底端垂直固定有导柱,且导柱与固定板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固定板滑动连接的导柱会增加油墨盒升降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阻挡组件位于印刷辊向上转动方向的一侧,印刷辊转动过程中飞溅的油墨被挡板阻挡,从而减少进入到外界环境中的油墨,增加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飞溅到挡板上的油墨能够沿着挡板重新进入到油墨盒内,减少油墨的浪费;同时挡板与插槽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挡板进行更换,便于印刷辊的半径不同时,适配不同半径的印刷辊;2.调节组件能够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调节挡板与油墨盒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便于适配不同半径和转速的印刷辊;3.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与连接轴同轴转动,通过转动蜗杆便于带动连接轴转动,同时蜗轮蜗杆的自锁结构能够使得转动后的连接轴保持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阻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位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B部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印刷辊;2、油墨盒;21、导柱;3、阻挡组件;31、挡板;32、连接轴;321、插槽;322、支撑块;33、驱动组件;331、蜗轮;332、蜗杆;333、外壳;4、遮挡组件;41、固定块;411、连接槽;42、阻挡片;421、连接片;5、液压缸;51、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油墨阻挡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油墨盒2、设置在油墨盒2一侧的阻挡组件3以及设置在油墨盒2两端的遮挡组件4。对薄膜印刷的印刷辊11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阻挡组件3位于印刷辊11(向上转动)的一侧,对印刷辊11转动过程中甩出的油墨进行阻挡。遮挡组件4的数量为两组,对印刷辊11的两端溅起的油墨进行阻挡。参见图2和图3,阻挡组件3包括圆弧形的挡板31、对挡板31进行连接的连接轴32以及带动连接轴32转动的驱动组件33。连接轴32上固定连接有插槽321,插槽321供挡板31插入,挡板31插入到插槽321内后,通过螺栓对二者进行固定。连接轴32的两端设置有固顶在油墨盒2两端的支撑块322,连接轴32与支撑块322转动连接。参见图4,驱动组件33包括设置在连接轴32的一端并且与连接轴32转动连接的蜗轮331、与蜗轮331啮合的蜗杆332以及固定在支撑块322上的外壳333。蜗轮331和蜗杆332位于外壳333的内部,且蜗杆332的一端伸出外壳333并固定有手轮。参见图2和图5,遮挡组件4包括固定在油墨盒2两侧的固定块41以及与固定块41插接的阻挡片42。固定块41靠近印刷辊11的一侧开设有水平的连接槽411,阻挡片42的竖截面为圆弧形,阻挡片42的两端固定有水平的连接片421;阻挡片42具有一定的韧性(材质可以为金属片),当阻挡片42的两端插入到位于油墨盒2两侧固定块41的连接槽411内后,能够保持稳定。使用方法:挡板31位于印刷辊11能够飞溅油墨的一侧,当印刷辊11转动时,印刷辊11表面粘附的油墨跟随印刷辊11的转动而飞溅,飞溅的油墨被挡板31阻挡,从而减少油墨的浪费并增加工作环境的整洁。阻挡组件3在使用前,可以根据印刷辊11的半径和转速选择不同大小的挡板31并对挡板31的角度进行调节,增加对挡板31对飞溅的油墨的阻挡效果。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油墨盒2与机架1之间非固定连接,且油墨盒2的底端设置有带动油墨盒2升降的液压缸5。液压缸5缸体的顶端固定有固定板51,固定板51固定在机架1上,油墨盒2的底端垂直固定有导柱21,且导柱21与固定板51滑动连接。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墨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盒(2)和设置在油墨盒(2)一侧对印刷辊(11)飞溅的油墨进行阻挡的阻挡组件(3);所述阻挡组件(3)包括设置在油墨盒(2)上的连接轴(32)以及设置在连接轴(32)上的挡板(31);连接轴(32)上开设有供挡板(31)插入的插槽(321),连接轴(32)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撑块(322);所述挡板(31)和插槽(321)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盒(2)和设置在油墨盒(2)一侧对印刷辊(11)飞溅的油墨进行阻挡的阻挡组件(3);所述阻挡组件(3)包括设置在油墨盒(2)上的连接轴(32)以及设置在连接轴(32)上的挡板(31);连接轴(32)上开设有供挡板(31)插入的插槽(321),连接轴(32)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撑块(322);所述挡板(31)和插槽(321)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2)的一端设置有对转动后的连接轴(32)进行调节的驱动组件(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3)包括设置在连接轴(32)的一端并且与连接轴(32)同轴转动的蜗轮(331)以及与蜗轮(331)啮合的蜗杆(3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先,张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富达塑料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