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12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纺布料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中间层、无纺布基层、外表层;中间层包括纤维机织布层、位于纤维机织布层正反两面的竹炭纤维层、以及分别位于两层竹炭纤维层表面的内表层;内表层和所述竹炭纤维层内带有连通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纤维机织布层内带有与所述第一透气孔连通的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孔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型无纺布包括外表层、无纺布基层、内表层、竹炭纤维层和纤维机织布层,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同时提高了复合型无纺布的耐腐蚀性能,纤维机织布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延长了复合型无纺布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复合型无纺布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无纺布
本技术属于无纺布料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无纺布。
技术介绍
无纺布没有经纬线,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而且质轻容易定型,深受手工爱好者的喜爱,因为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称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原有无纺布通常为单层面料,且透气性能不高,面料也容易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具有耐磨性能高、透气性能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中间层、位于所述中间层正反两面的无纺布基层、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所述无纺布基层表面的外表层;所述中间层包括纤维机织布层、位于所述纤维机织布层正反两面的竹炭纤维层、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所述竹炭纤维层表面的内表层;所述内表层和所述竹炭纤维层内带有连通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纤维机织布层内带有与所述第一透气孔连通的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孔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表层为聚酰胺纤维面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表层为丁晴橡胶纤维面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表层的厚度为900-1000微米,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1800-2000微米,所述无纺布基层的厚度为400-500微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孔直径0.1-0.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复合型无纺布包括外表层、无纺布基层、内表层、竹炭纤维层和纤维机织布层,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同时提高了复合型无纺布的耐腐蚀性能,纤维机织布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延长了复合型无纺布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复合型无纺布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中间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表层;2、中间层;3、无纺布基层;4、内表层;5、竹炭纤维层;6、第一透气孔;7、纤维机织布层;8、第二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中间层2、位于中间层2正反两面的无纺布基层3、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无纺布基层3表面的外表层1;中间层2包括纤维机织布层7、位于纤维机织布层7正反两面的竹炭纤维层5、以及分别位于两层竹炭纤维层5表面的内表层4;内表层4和竹炭纤维层5内带有连通的第一透气孔6,纤维机织布层7内带有与第一透气孔6连通的第二透气孔8;第二透气孔8的孔直径大于第一透气孔6的孔直径,竹炭纤维层5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纤维机织布层7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配合第一透气孔6和第二透气孔8,便于复合型无纺布的吸湿透气。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表层1为聚酰胺纤维面料,聚酰胺纤维面料也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且弹性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内表层4为丁晴橡胶纤维面料,丁晴橡胶纤维面料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提高复合型无纺布的耐腐蚀性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表层1的厚度为900微米,中间层2的厚度为1800微米,无纺布基层3的厚度为400微米。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气孔8的孔直径大于第一透气孔6的孔直径0.1mm,便于布料吸湿透气。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中间层2、位于中间层2正反两面的无纺布基层3、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无纺布基层3表面的外表层1;中间层2包括纤维机织布层7、位于纤维机织布层7正反两面的竹炭纤维层5、以及分别位于两层竹炭纤维层5表面的内表层4;内表层4和竹炭纤维层5内带有连通的第一透气孔6,纤维机织布层7内带有与第一透气孔6连通的第二透气孔8;第二透气孔8的孔直径大于第一透气孔6的孔直径,竹炭纤维层5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纤维机织布层7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配合第一透气孔6和第二透气孔8,便于复合型无纺布的吸湿透气。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表层1为聚酰胺纤维面料,聚酰胺纤维面料也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且弹性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内表层4为丁晴橡胶纤维面料,丁晴橡胶纤维面料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提高复合型无纺布的耐腐蚀性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表层1的厚度为950微米,中间层2的厚度为1900微米,无纺布基层3的厚度为450微米。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气孔8的孔直径大于第一透气孔6的孔直径0.2mm,便于布料吸湿透气。实施例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包括中间层2、位于中间层2正反两面的无纺布基层3、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无纺布基层3表面的外表层1;中间层2包括纤维机织布层7、位于纤维机织布层7正反两面的竹炭纤维层5、以及分别位于两层竹炭纤维层5表面的内表层4;内表层4和竹炭纤维层5内带有连通的第一透气孔6,纤维机织布层7内带有与第一透气孔6连通的第二透气孔8;第二透气孔8的孔直径大于第一透气孔6的孔直径,竹炭纤维层5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纤维机织布层7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配合第一透气孔6和第二透气孔8,便于复合型无纺布的吸湿透气。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表层1为聚酰胺纤维面料,聚酰胺纤维面料也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且弹性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内表层4为丁晴橡胶纤维面料,丁晴橡胶纤维面料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提高复合型无纺布的耐腐蚀性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表层1的厚度为1000微米,中间层2的厚度为2000微米,无纺布基层3的厚度为500微米。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气孔8的孔直径大于第一透气孔6的孔直径0.3mm,便于布料吸湿透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的复合型无纺布包括外表层1、无纺布基层3、内表层4、竹炭纤维层5和纤维机织布层7,竹炭纤维层5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特点,纤维机织布层7具有很强的耐磨性能,配合第一透气孔6和第二透气孔8,便于复合型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层(2)、位于所述中间层(2)正反两面的无纺布基层(3)、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所述无纺布基层(3)表面的外表层(1);所述中间层(2)包括纤维机织布层(7)、位于所述纤维机织布层(7)正反两面的竹炭纤维层(5)、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所述竹炭纤维层(5)表面的内表层(4);所述内表层(4)和所述竹炭纤维层(5)内带有连通的第一透气孔(6),所述纤维机织布层(7)内带有与所述第一透气孔(6)连通的第二透气孔(8);所述第二透气孔(8)的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透气孔(6)的孔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层(2)、位于所述中间层(2)正反两面的无纺布基层(3)、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所述无纺布基层(3)表面的外表层(1);所述中间层(2)包括纤维机织布层(7)、位于所述纤维机织布层(7)正反两面的竹炭纤维层(5)、以及分别位于两层所述竹炭纤维层(5)表面的内表层(4);所述内表层(4)和所述竹炭纤维层(5)内带有连通的第一透气孔(6),所述纤维机织布层(7)内带有与所述第一透气孔(6)连通的第二透气孔(8);所述第二透气孔(8)的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透气孔(6)的孔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俊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亚润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