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输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658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输灰系统,包括灰斗,灰斗下端连接有输灰泵,输灰泵下端连接有输灰管,灰斗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与灰斗内壁连接的搅拌板,搅拌板的上端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搅拌臂,搅拌板的下端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搅拌板的上端面绕搅拌轴的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排凸起,每个搅拌板的下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搅拌孔,搅拌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锅炉灰从锅炉进入灰斗后会落在搅拌板上,搅拌臂经过凸起时对锅炉灰进行打碎,从而避免灰斗被锅炉灰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输灰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输灰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工业锅炉是中国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生物质燃料的锅炉逐渐向大型化发展。除灰系统以空气为输送介质和动力,将锅炉尾部收尘器收集下来的灰尘,通过压缩空气或罗茨风机加压输灰系统,使锅炉灰流态化后沿着管道流动。一般生物质锅炉飞灰的特性如下:生物质灰中碱性物质的含量偏高,不同生物质无机元素含量差距较大;生物质灰表面普遍存在形貌各异的不规则粒子,具体表现为片状、团状、块状等;生物质灰堆积密度小,含水率高,容易结块且板结,也易于糊壁。目前,公告号为CN20368260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锅炉电除尘系统气力输灰装置,它包括包括多组安装在一起的电场灰斗和电场仓泵,各电场仓泵的底部均与输灰管道连通,上一级电场的各电场仓泵平衡阀分别通过管道与下一级电场中与其对应的各电场灰斗连接;上一级各电场灰斗底部分别设置紧急放灰口;与每个电场仓泵底部连通的输灰管道还分别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补给装置连接。该输灰装置能够及时发现电除尘系统气力输灰装置中灰斗高料位的缺陷并解决,有效避免因电场灰斗高料位而造成的物料堵塞、输灰不畅的问题。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锅炉灰堆积在灰斗内后容易结块,从而导致灰斗堵塞,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输灰系统,防止锅炉灰在灰斗中结块,避免灰斗堵塞。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锅炉输灰系统,包括灰斗,所述灰斗下端连接有输灰泵,所述输灰泵下端连接有输灰管,所述灰斗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与灰斗内壁连接的搅拌板,所述搅拌板的上端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搅拌臂,所述搅拌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搅拌板的上端面绕搅拌轴的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排凸起,每排凸起包括至少两个沿圆板径向设置的凸起,每个所述搅拌板的下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供凸起穿过的搅拌孔,所述搅拌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炉灰从锅炉进入灰斗后会落在搅拌板上,接着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臂转动,搅拌臂开始推动锅炉灰在搅拌板上转动,搅拌臂经过凸起时对锅炉灰进行打碎,锅炉灰打碎后经过过滤孔落入灰斗底部,再通过输灰管从灰斗底部输送走,从而避免灰斗被锅炉灰堵塞,确保输灰效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臂的上端均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连接有朝搅拌臂转动的方向倾斜弯曲的挡料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臂搅拌锅炉灰时,使得锅炉灰在受到搅拌臂的推动时能够沿挡料板的方向不断翻滚至搅拌臂前方,从而使得锅炉灰能够始终受到搅拌臂的推动,从而快速打碎并从过滤孔落入灰斗底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料板背离搅拌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与挡料板背离搅拌板的一侧的两端连接的缓冲环,两个所述缓冲环内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柱,两个所述缓冲柱的一端与挡料板之间均连接有缓冲弹簧,两个所述缓冲柱背离缓冲弹簧的一端共同连接有缓冲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炉灰掉落在挡料板上时,挡料板带动缓冲柱下压,从而压缩缓冲弹簧,进而缓冲部分冲击力,防止搅拌板受到冲击后断裂。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灰斗于搅拌组件上方设置有缓料组件,所述缓料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与灰斗内壁连接的缓料板,所述缓料板的中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缓料板的下端面铰接有用于封闭进料口的停料板,所述停料板上的铰接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扭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料组件能够防止全部锅炉灰直接落在搅拌板上而导致堵塞,锅炉灰进入灰斗后,先落在缓料板上,当位于停料板上的锅炉灰重量大于扭簧的扭力时,停料板转动,从而打开进料口,进而使得停料板上的锅炉灰通过进料口落入搅拌板上,接着停料板在扭簧的作用下恢复水平状态,进料口再次封闭,锅炉灰继续落在停料板上,从而使得锅炉灰能够分批落在搅拌板上。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停料板的活动端嵌设有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铁能够增加停料板与搅拌板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避免停料板上的锅炉灰将停料板下压,进而从停料板与缓料板之间的空隙中落入搅拌板上。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料板的边缘处均向上翻折形成导向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在导向部上的锅炉灰能够滑向缓料板中心,从而通过进料口落在搅拌板上。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部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过料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炉灰落在导向部上时,细小的锅炉灰能够直接通过过料孔掉落至搅拌板上。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部上连接有滞料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炉灰落在导向部上时,滞料条能够阻碍部分锅炉灰落在停料板,使得部分锅炉灰暂时残留在导向部上,从而防止过多锅炉灰通过进料口落入搅拌板上。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停料板背离缓料板的一侧的边缘处均连接有加强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条能够提高停料板的结构强度,从而防止停料板受到锅炉灰冲击导致形变而影响使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臂下端的相背两侧均设置有截面呈三角状的铲料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铲料条能够将搅拌板上吸附的锅炉灰铲起,方便锅炉灰搅拌打碎,也防止锅炉灰堵塞过滤孔;同时,搅拌臂两侧的铲料条能够给搅拌臂一个支撑作用,使得搅拌臂与搅拌板保持垂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锅炉灰在灰斗内经过搅拌组件打碎,从而避免锅炉灰发生结块,防止灰斗堵塞;2、缓冲组件能够防止锅炉灰堆积在搅拌板上,避免锅炉灰过多搅拌臂难以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搅拌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缓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缓料组件在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灰斗;2、输灰泵;3、输灰管;4、搅拌组件;41、搅拌板;411、过滤孔;42、搅拌轴;43、搅拌臂;431、搅拌孔;432、铲料条;44、驱动电机;45、凸起;46、挡料板;47、缓冲件;471、缓冲环;472、缓冲柱;473、缓冲弹簧;474、缓冲板;5、缓料组件;51、缓料板;511、进料口;52、停料板;521、扭簧;522、加强条;53、磁铁;54、导向部;541、过料孔;542、滞料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锅炉输灰系统,包括灰斗1,灰斗1下端固定连接有输灰泵2,输灰泵2下端固定连接有输灰管3。参照图2、图3,灰斗1内腔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料组件5和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包括沿水平方向与灰斗1内壁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输灰系统,包括灰斗(1),所述灰斗(1)下端连接有输灰泵(2),所述输灰泵(2)下端连接有输灰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沿水平方向与灰斗(1)内壁连接的搅拌板(41),所述搅拌板(41)的上端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42),所述搅拌轴(42)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搅拌臂(43),所述搅拌板(41)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轴(42)转动的驱动电机(44),所述搅拌板(41)的上端面绕搅拌轴(42)的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排凸起(45),每排凸起(45)包括至少两个沿圆板径向设置的凸起(45),每个所述搅拌板(41)的下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供凸起(45)穿过的搅拌孔(431),所述搅拌板(41)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4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输灰系统,包括灰斗(1),所述灰斗(1)下端连接有输灰泵(2),所述输灰泵(2)下端连接有输灰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沿水平方向与灰斗(1)内壁连接的搅拌板(41),所述搅拌板(41)的上端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42),所述搅拌轴(42)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搅拌臂(43),所述搅拌板(41)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轴(42)转动的驱动电机(44),所述搅拌板(41)的上端面绕搅拌轴(42)的轴心线间隔设置有多排凸起(45),每排凸起(45)包括至少两个沿圆板径向设置的凸起(45),每个所述搅拌板(41)的下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供凸起(45)穿过的搅拌孔(431),所述搅拌板(41)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臂(43)的上端均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连接有朝搅拌臂(43)转动的方向倾斜弯曲的挡料板(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46)背离搅拌板(41)的一侧设置有缓冲件(47),所述缓冲件(47)包括与挡料板(46)背离搅拌板(41)的一侧的两端连接的缓冲环(471),两个所述缓冲环(471)内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柱(472),两个所述缓冲柱(472)的一端与挡料板(46)之间均连接有缓冲弹簧(473),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石凡张洪张渤海叶仁和徐如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宏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