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656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供给系统,通过在所述第一容器与泵之间的第一管道上或者在泵与第二容器之间的第二管道上增加逆流阀,当泵停止向测试机台输送液体时,防止测试机台与泵之间的管道里面的液体在重力的影响下回流至第一容器,防止第一容器内液体溢出造成泄漏,防止发生现场人员伤亡现象,减小生产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供给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可以把计算机的数据变换成各种文字、数字、符号或直观的图像显示出来,并且可以利用键盘等输入工具把命令或数据输入计算机,借助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随时增添、删改、变换显示内容。显示装置根据所用之显示器件分为等离子、液晶、发光二极管和阴极射线管等类型。现有显示装置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新材料的导入,其中包括铝酸,铜酸,铜剥离液的导入验证。目前铝酸,铜酸,铜剥离液的导入验证需要使用泵从第一容器中吸入液体,然后将液体输送至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中。由于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与泵以及第一容器处于不同的楼层,当泵停止向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输送液体时,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与泵之间的管道里面的液体在重力的影响下,会回流至泵,进而回流至第一容器,由此会导致现场的第一容器内液体溢出,造成液体泄漏,进而导致现场人员伤亡,造成生产材料的浪费,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液体供给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的液体供给系统中存在液体因重力影响而产生回流现象,导致液体泄漏,导致现场人员伤亡,造成生产材料的浪费,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包括:第一容器;泵,包括一泵进液口及一泵出液口;测试机台,包括一第二容器;第一管道,其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容器,其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泵进液口;第二管道,其一端连通至所述泵出液口,其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容器;以及逆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二管道。进一步的,其中所述逆流阀包括逆流阀进液口以及逆流阀出液口。进一步的,其中所述逆流阀进液口连通至所述第一容器,所述逆流阀出液口连通至所述泵进液口。进一步的,其中所述逆流阀进液口连通至所述泵出液口,所述逆流阀出液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容器。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底面高于所述第一容器的顶面。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底面与所述第一容器的顶面高度差值为3-5米。进一步的,其中所述逆流阀包括:逆流阀本体,包括一阀腔;阀板,竖直设置于所述阀腔内,且设置于所述逆流阀进液口与逆流阀出液口之间;第一通孔,贯穿所述阀板,且设置于所述阀板的中心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贯穿所述阀板;连杆,可滑动式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推板,设置于所述连杆靠近所述逆流阀进液口的一端;阀瓣,设置于所述连杆靠近所述逆流阀出液口的一端;以及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杆外表面,其一端连接至所述推板,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阀板。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阀瓣侧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阀瓣侧壁的范围内。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包括环形、扇形、圆形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材质均包括PVC。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供给系统,通过在所述第一容器与泵之间的第一管道上或者在泵与第二容器之间的第二管道上增加逆流阀,当泵停止向测试机台输送液体时,防止测试机台与泵之间的管道里面的液体在重力的影响下回流至第一容器,防止第一容器内液体溢出造成泄漏,防止发生现场人员伤亡现象,减小生产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的液体供给系统的管道连接示意图。图2为逆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逆流阀的阀板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液体供给系统的管道连接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逆流阀的阀板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4逆流阀的阀板示意图。图中部件标识如下:1、第一容器2、泵3、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逆流阀6、第二容器201、泵进液口202、泵出液口501、逆流阀本体502、逆流阀进液口503、逆流阀出液口504、阀板505、第一通孔506、第二通孔507、连杆508、推板509、阀瓣51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举例证明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施,使得本专利技术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如何实施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下文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当某些组件,被描述为“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组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组件,所述组件置于所述中间组件上,且所述中间组件置于另一组件上。当一个组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组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组件通过一中间组件“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组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包括:第一容器1、泵2、测试机台(图未示)、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以及逆流阀5。第一容器1用于储存液体,所述液体包括铝酸,铜酸,铜剥离液等显示面板生产过程涉及的液体。第一容器可以采用储液桶、储液池、储液罐等形式储存液体。本实施例中的泵2可以采用气动泵,主要用于从第一容器1中抽取液体,输送至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6内。泵2包括一泵进液口201及一泵出液口202。测试机台主要用于将泵2输送过来的液体进行检测。测试机台包括第二容器6,用于储存泵2输送过来的液体。其中,所述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6底面高于所述第一容器1的顶面。所述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6底面与所述第一容器1的顶面高度差值为3-5米。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6底面与所述第一容器1的顶面高度差值为3米。如图1所示,第一管道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容器1,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泵进液口20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管道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管道3的材质为PVC。如图1所示,第二管道4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泵出液口202,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容器6。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管道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管道4的材质为PVC。如图2所示,所述逆流阀5包括:逆流阀本体501、逆流阀进液口502、逆流阀出液口5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容器;/n泵,包括一泵进液口及一泵出液口;/n测试机台,包括一第二容器;/n第一管道,其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容器,其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泵进液口;/n第二管道,其一端连通至所述泵出液口,其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容器;以及/n逆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二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容器;
泵,包括一泵进液口及一泵出液口;
测试机台,包括一第二容器;
第一管道,其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容器,其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泵进液口;
第二管道,其一端连通至所述泵出液口,其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容器;以及
逆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二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流阀包括逆流阀进液口以及逆流阀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流阀进液口连通至所述第一容器,
所述逆流阀出液口连通至所述泵进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流阀进液口连通至所述泵出液口,
所述逆流阀出液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台的第二容器底面高于所述第一容器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伟李宝顺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