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654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包括切锯底座、驱动电机、升降驱动辊装置、驱动缸、包覆罩和集液槽,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切锯底座顶端右部,所述升降驱动辊装置设于驱动电机左端,所述驱动缸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前端,所述包覆罩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顶端,所述集液槽分别设于包覆罩底部,所述控制器箱设于切锯底座前端和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固定垫材质为橡胶,通过所述镂空孔内直径与驱动辊外直径相等和通体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从左到右交错排列,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间距离的中点分别与横导轮一和横导轮二于同一直线上等,为用户提供了防磨耐用、切锯高效和能防止切锯温度过高,造成融损的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管材切锯装置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
技术介绍
被用于相应方法的当前类型的带锯机包括具有用于安放并固定待锯切的金属管或空心型材的固定不动的锯机机座及可相对于锯机机座运动且具有环行带锯条的锯机上机体,带锯条配设有一排锯齿且被驱动以执行近似连续的锯切运动。借助锯机上机体相对于锯机机座进行的进给运动,带锯条进入金属管或空心型材中且穿过金属管或空心型材以进行锯切。但是现有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不能很好对金属管材进行导正,并且使得金属管材导入到切锯装置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磨耐用、切锯高效和能防止切锯温度过高,造成融损的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包括:切锯底座,包括设于面端的横导轮组和竖导轮组,所述横导轮组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横导轮一和横导轮二,所述竖导轮组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包括分别设于其底端的从后到前设置的调节丝杆和调节座;驱动电机,设于切锯底座顶端右部,包括固定架框、电机连接底座和主动轮,所述固定架框设于驱动电机顶端,所述电机连接底座设于驱动电机底端,所述主动轮设于驱动电机左端,所述固定架框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固定丝杆和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包括设于其底端的固定垫;升降驱动辊装置,设于驱动电机左端,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锯片、驱动辊、升降架、从动轮和连动带,所述从动轮通过连动带与主动轮连接,所述升降架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包覆升降套、升降驱动杆和升降座,所述包覆升降套包括镂空孔和升降驱动头,所述镂空孔贯穿设于包覆升降套内部中央处,所述升降驱动头设于包覆升降套顶端,包括设于左右两端的驱动头孔;驱动缸,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前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驱动辊、辊缸和驱动底座,所述驱动辊包括设于其顶端的辊头,所述辊头包括从右到左设置的限位杆和辊孔;包覆罩,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顶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液管和液管卡槽,所述导液管包括卡嵌与其端头的阀门;集液槽,分别设于包覆罩底部;控制器箱,设于切锯底座前端和后端,包括设于其内部的控制器。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输入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阀门、辊缸和驱动电机连接。优选地,所述限位杆横截面呈现“T字形”,所述辊孔内直径和限位杆外直径和驱动头孔内直径均相等,所述升降驱动头纵截面呈现“三角形”。优选地,所述镂空孔内直径与驱动辊外直径相等。优选地,所述固定垫材质为橡胶。优选地,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从左到右交错排列,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间距离的中点分别与横导轮一和横导轮二于同一直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所述固定垫材质为橡胶,通过所述镂空孔内直径与驱动辊外直径相等和通体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从左到右交错排列,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间距离的中点分别与横导轮一和横导轮二于同一直线上等,为用户提供了防磨耐用、切锯高效和能防止切锯温度过高,造成融损的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升降驱动辊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升降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中升降驱动杆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包覆罩和横导轮组的结构图。图中:切锯底座1、横导轮组11、竖导轮组12、横导轮一111、横导轮二112、竖导轮一121、竖导轮二122、调节丝杆1221、调节座1222、驱动电机2、固定架框21、电机连接底座22、主动轮23、固定丝杆211、固定条212、固定垫2121、升降驱动辊装置3、锯片31、驱动辊32、升降架33、从动轮34、连动带35、包覆升降套331、升降驱动杆332、升降座333、镂空孔3311、升降驱动头3312、驱动头孔33121、驱动缸4、驱动辊41、辊缸42、驱动底座43、限位杆4111、辊孔4112、包覆罩5、导液管51、液管卡槽52、阀门511、集液槽6、控制器箱7、控制器71、辊头4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根据图1-图5所示: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包括:切锯底座1,包括设于面端的横导轮组11和竖导轮组12,所述横导轮组11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横导轮一111和横导轮二112,所述竖导轮组12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竖导轮一121和竖导轮二122,所述竖导轮一121和竖导轮二122包括分别设于其底端的从后到前设置的调节丝杆1221和调节座1222;驱动电机2,设于切锯底座1顶端右部,包括固定架框21、电机连接底座22和主动轮23,所述固定架框21设于驱动电机2顶端,所述电机连接底座22设于驱动电机2底端,所述主动轮23设于驱动电机2左端,所述固定架框21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固定丝杆211和固定条212,所述固定条212包括设于其底端的固定垫2121;升降驱动辊装置3,设于驱动电机2左端,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锯片31、驱动辊32、升降架33、从动轮34和连动带35,所述从动轮34通过连动带35与主动轮23连接,所述升降架33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包覆升降套331、升降驱动杆332和升降座333,所述包覆升降套331包括镂空孔3311和升降驱动头3312,所述镂空孔3311贯穿设于包覆升降套331内部中央处,所述升降驱动头3312设于包覆升降套331顶端,包括设于左右两端的驱动头孔33121;驱动缸4,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3前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驱动辊41、辊缸42和驱动底座43,所述驱动辊41包括设于其顶端的辊头411,所述辊头411包括从右到左设置的限位杆4111和辊孔4112;包覆罩5,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3顶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液管51和液管卡槽52,所述导液管51包括卡嵌与其端头的阀门511;集液槽6,分别设于包覆罩5底部;控制器箱7,设于切锯底座1前端和后端,包括设于其内部的控制器71。因为所述控制器71输入端与驱动电机2连接,所述控制器71输出端与阀门511、辊缸42和驱动电机2连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先于控制器71内设置好相应的程序参数,然后用户在控制器71按下启动的按钮,然后所述阀门511实时打开,使得外部水液从导液管51洒向包覆罩5内,当用户安装金属管材于本技术表面后,在控制器71按下启动辊缸42的按钮,可以实时调节本技术的切锯高度,然后可以通过在控制器71按下驱动电机2的按钮,对金属管材进行切锯。因为所述限位杆4111横截面呈现“T字形”,所述辊孔4112内直径和限位杆4111外直径和驱动头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切锯底座,包括设于面端的横导轮组和竖导轮组,所述横导轮组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横导轮一和横导轮二,所述竖导轮组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包括分别设于其底端的从后到前设置的调节丝杆和调节座;/n驱动电机,设于切锯底座顶端右部,包括固定架框、电机连接底座和主动轮,所述固定架框设于驱动电机顶端,所述电机连接底座设于驱动电机底端,所述主动轮设于驱动电机左端,所述固定架框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固定丝杆和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包括设于其底端的固定垫;/n升降驱动辊装置,设于驱动电机左端,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锯片、驱动辊、升降架、从动轮和连动带,所述从动轮通过连动带与主动轮连接,所述升降架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包覆升降套、升降驱动杆和升降座,所述包覆升降套包括镂空孔和升降驱动头,所述镂空孔贯穿设于包覆升降套内部中央处,所述升降驱动头设于包覆升降套顶端,包括设于左右两端的驱动头孔;/n驱动缸,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前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驱动辊、辊缸和驱动底座,所述驱动辊包括设于其顶端的辊头,所述辊头包括从右到左设置的限位杆和辊孔;/n包覆罩,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顶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液管和液管卡槽,所述导液管包括卡嵌与其端头的阀门;/n集液槽,分别设于包覆罩底部;/n控制器箱,设于切锯底座前端和后端,包括设于其内部的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金属管材的切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锯底座,包括设于面端的横导轮组和竖导轮组,所述横导轮组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横导轮一和横导轮二,所述竖导轮组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所述竖导轮一和竖导轮二包括分别设于其底端的从后到前设置的调节丝杆和调节座;
驱动电机,设于切锯底座顶端右部,包括固定架框、电机连接底座和主动轮,所述固定架框设于驱动电机顶端,所述电机连接底座设于驱动电机底端,所述主动轮设于驱动电机左端,所述固定架框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固定丝杆和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包括设于其底端的固定垫;
升降驱动辊装置,设于驱动电机左端,包括从左到右设置的锯片、驱动辊、升降架、从动轮和连动带,所述从动轮通过连动带与主动轮连接,所述升降架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包覆升降套、升降驱动杆和升降座,所述包覆升降套包括镂空孔和升降驱动头,所述镂空孔贯穿设于包覆升降套内部中央处,所述升降驱动头设于包覆升降套顶端,包括设于左右两端的驱动头孔;
驱动缸,设于升降驱动辊装置前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驱动辊、辊缸和驱动底座,所述驱动辊包括设于其顶端的辊头,所述辊头包括从右到左设置的限位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鼎联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