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642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其属于汽车C柱加工设备,包括上型块和下型块,所述上型块和下型块结合后将C柱的端头前段压制成既定形状,所述上型块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下型块上方,且该铰接结构因上型块朝下运动至与待折弯的C柱或下型块接触而驱使上型块顺着端头前段的折弯趋势朝下转动;还包括横向进给机构,其驱动侧推机构挤压门框以使得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既定弧度。该压弯成型装置可以尽量避免C柱的端头前段在压弯处不出现内弧褶皱、凹陷,有效地保证了C柱的结构性能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门框后门C柱的冲压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门框后门C柱形状为三维形状,其在压制过程中需要经历如图1—2所示的两种折弯过程,其中,图1为将C柱的端头前段a朝下折弯既定弧度,图2为将端头前段a横向折弯一定弧度。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冲压模具直接在竖直或者横向水平方向压弯时,在压弯处,容易出现内弧起皱、凹陷的不良状况,严重地影响了C柱的结构性能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该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冲压模具压弯时,在压弯处容易出现内弧起皱、凹陷不良状况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包括上型块和下型块,所述上型块和下型块结合后将C柱的端头前段压制成既定形状,所述上型块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下型块上方,且该铰接结构因上型块朝下运动至与待折弯的C柱或下型块接触而驱使上型块顺着端头前段的折弯趋势朝下转动;还包括横向进给机构,其驱动侧推机构挤压门框以使得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既定弧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铰接设置在下型块上方的的上型块来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折弯,由于上型块与下型块配合时,上型块是顺着C柱的端头前段弯曲方向做圆弧转动的,冲压机推动上型块朝下挤压接触到C柱或者下型块时,上型块出现平滑旋转运动,顺势将C柱下压折弯成型,而同时横向进给机构推动C柱的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型,待横向进给机构和上型块均冲压到位后,C柱成型稳定,可以避免在压弯处出现内弧褶皱,凹陷等不良状况,有效地保证了C柱的结构性能和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C柱竖直方向冲压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图2为C柱横向冲压前、后对比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结构去掉上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结构中的上型块下压时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结构中的侧推机构尚未被插刀机构推动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上型块旋转时与限位块之间的结构位置示意图。图8为多组本技术的压弯装置组合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上型块1、下型块2、侧推机构3、插刀机构4、限位板5、限位块6、弹簧7、滑轨8、上模板9、上模安装板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6所示,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包括上型块1和下型块2,所述上型块1和下型块2结合后将C柱的端头前段压制成既定形状,所述上型块1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下型块2上方,且该铰接结构因上型块1朝下运动至与待折弯的C柱或下型块2接触而驱使上型块1顺着端头前段的折弯趋势朝下转动;即在上型块1下压时上型块1与下型块2上的C柱端头前段接触时开始自适应地发生旋转,或在与下型块2接触时开始旋转,使得上型块1旋转的轨迹顺着C柱端头前段的弯曲方向,从而将上下型块之间的C柱在竖直方向上冲压冲既定形状。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横向进给机构,其驱动侧推机构3挤压门框以使得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既定弧度,侧推机构3可以是一块能朝C柱移动的冲压滑块。在实际加工时,二者可以由同一构件带动,即上型块1下压时,侧推机构3也朝C柱横向折弯方向移动,最终二者运动到位时,上下型块和侧推机构3将C柱的端头前段冲压弯曲成型。相对于传统的上下型块在竖直方向运动直接冲压成型而言,其弯曲的内弧面上不会出现大量的褶皱和凹陷,保证了C柱的冲压成型质量。在具体实施时,对于上述下型块2,如图3所示,优选在所述下型块2上加工一个位于右侧的凸起的圆弧面,所述上型块1与所述圆弧面相接触配合的一面为光滑平面,所述上型块1靠所述端头前段端部处为前端面,上型块1靠前端处通过所述铰接结构铰接安装且在其靠其后端处的上方设置有限制其后端朝上抬升、旋转的限位器,该限位器使得上型块1在因其自身下压至所述光滑平面与圆弧面接触而自适应地转动时,上型块1的后端被限位器限制而只能在既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使得上型块1的旋转冲压运动更加准确而稳定,冲压成型质量稳定可靠。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的限位器可以制作成以下结构:其主要包括限位板5、弹簧7和滑轨8,其中,弹簧7和滑轨8均一端连接在上模板9上,上模板9与冲压机主轴相接,限位板5位于上型块1后端的上方且被滑轨8的另一端贯穿,弹簧7另一端连接在限位板5上,以便上型块1铰接转动到一定角度而挤压接触限位板5时限位板5沿滑轨8上下滑动既定的距离。限位板5的设置可以控制上型块1板在旋转、平滑冲压时运动范围,保证冲压C柱的弯曲程度,且配合弹簧7的弹性作用,可以使得朝下压弯C柱时,C柱弯曲成型更加平滑稳定,提升弯曲成型质量。此外,如图7,本实施例的上型块1的后端面的上部具有倒圆角,所述上型块1在铰接转动时,所述倒圆角的圆角面始终与所述限位板5底面相切,以便在限制上型块1转动时,更平滑地与限位板5接触,更好地维系上型块1的旋转冲压运动。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靠所述上型块1前端的上方设置的限位块6,如图7,该限位块6固定于所述上模板9上,限位块6在上型块1转动时始终与上型块1顶部保持接触,使得上型块1在旋转而平滑地冲压C柱时具有一个更加稳定的冲压力维持,确保弯曲成型效果。进一步地,为提升上述效果而又避免限位块6对上型块1的转动起到干涉作用,限位块6的底面具有一个朝后上方倾斜的楔形面,该楔形面的倾斜角大小须能够允许所述上型块1在既定的铰接转动角度范围内无干涉转动。本实施例的横向进给机构可以有多种,凡是可以配合上型块1旋转冲压运动来从横向压弯C柱的端头前段的移动机构均可采用;此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结构如下:其主要包括可以上下移动的插刀机构4,该插刀机构4的底端朝所述侧推机构3的一侧具有一个与侧推机构3接触配合的倾斜接触面,该倾斜接触面的倾斜方向和大小须使得插刀机构4上下移动时推动侧推机构3朝横向将所述C柱的端头前段折弯成既定弧度。本实施例的C柱压弯成型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单元,其组合的结构参照图8所示,可进行4个C柱的压弯成型。考虑到多个装置同时设置,同时驱动,各个压弯成型机构可以通过各自的上模安装板10连接在共同的一块上模板9上,通过上模板9的上下移动即可实现相应的冲压运动。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包括上型块和下型块,所述上型块和下型块结合后将C柱的端头前段压制成既定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型块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下型块上方,且该铰接结构因上型块朝下运动至与待折弯的C柱或下型块接触而驱使上型块顺着端头前段的折弯趋势朝下转动;/n还包括横向进给机构,其驱动侧推机构挤压门框以使得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既定弧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包括上型块和下型块,所述上型块和下型块结合后将C柱的端头前段压制成既定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型块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下型块上方,且该铰接结构因上型块朝下运动至与待折弯的C柱或下型块接触而驱使上型块顺着端头前段的折弯趋势朝下转动;
还包括横向进给机构,其驱动侧推机构挤压门框以使得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既定弧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型块上具有一个圆弧面,所述上型块与所述圆弧面相接触配合的一面为光滑平面,所述上型块靠所述端头前段端部处为前端面,上型块靠前端处通过所述铰接结构铰接安装且在其靠其后端处的上方设置有限制其后端朝上抬升、旋转的限位器,该限位器使得上型块在因其自身下压至所述光滑平面与圆弧面接触而自适应地转动时,上型块的后端被限位器限制而只能在既定角度范围内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包括限位板、弹簧和滑轨,其中,弹簧和滑轨均一端连接在上模板上,上模板与冲压机主轴相接,限位板位于上型块后端的上方且被滑轨的另一端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龙李阳扶罗天学王秋峰
申请(专利权)人:凌云西南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