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41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加工有工作腔、回收腔和杂物腔三个腔体,且工作腔位于外壳内腔一侧上方;所述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移动杆,且外壳通过移动杆在工作腔内滑动配合有可升降的上模板,并且上模板上方配置有气动装置;所述回收腔位于外壳的另一侧,且回收腔与工作腔相贯通,并且外壳在回收腔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可开合的箱门;所述杂物腔位于工作腔的下方,且外壳在杂物腔处配置有步进传送带,并且步进传送带上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收纳盒,这一系列的结构,有效解决了工人因操作不规范,导致放置成品时,成品之间发生碰撞产生损坏的问题,提高了工人的操作便捷性,降低了产品的损坏率,加强了落料机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
技术介绍
用冲模沿封闭轮廓曲线或直线将板料分离,一般称作落料;其中,冲下的部分为成品,余下的部分是废料。落料加工时,需要将板料放一般在凹模上,用凸模向下加压。由于凹模凸模的凸边具有刃口,在加压的同时发生剪切作用,从板料上切下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坯料,之后需要工人手工将成品和废料分别放置在收纳箱等收纳装置中,这一操作较为繁琐,且工人在放置成品的过程中,经常由于操作不规范,使成品与成品之间相互碰撞,导致成品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以解决类似于上述现有的专利结构所提出的落料加工结束后,需要工人手工将成品和废料分别放置在收纳箱等收纳装置中,这一操作较为繁琐,且工人在放置成品的过程中,经常由于操作不规范,使成品与成品之间相互碰撞,导致成品发生损坏的问题。本技术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加工有工作腔、回收腔和杂物腔三个腔体,且工作腔位于外壳内腔一侧上方;所述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移动杆,且外壳通过移动杆在工作腔内滑动配合有可升降的上模板,并且上模板上方配置有气动装置;所述回收腔位于外壳的另一侧,且回收腔与工作腔相贯通,并且外壳在回收腔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可开合的箱门;所述杂物腔位于工作腔的下方,且外壳在杂物腔处配置有步进传送带,并且步进传送带上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收纳盒。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在工作腔和杂物腔之间加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为两块间隔分布的板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在工作腔和回收腔之间加工有斜板状的导向板,且导向板与支撑架熔焊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在杂物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矩形的传送槽。进一步的,所述收纳盒内腔中胶结有一层隔热硅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有回收腔,落料加工结束后,工人可直接将废料放置回收腔内进行统一收纳,便于后续对废料的统一处理,由于回收腔和工作腔相贯通,方便工人观察回收腔内的容纳量,及时对回收腔进行处理;本技术设计有支撑架,落料加工所需要的凹模可安装在支撑架上,落料加工后的成品,可直接从支撑架之间的空隙掉落在下方的收纳盒进行单个收纳,有效解决工人因操作不规范,导致放置成品时,成品之间发生碰撞产生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高了工人的操作便捷性,降低了产品的损坏率,加强了落料机构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由图1引出的A向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外壳剖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外壳;101、工作腔;102、回收腔;103、杂物腔;104、导向板;105、支撑架;106、传送槽;2、移动杆;3、上模板;4、箱门;5、步进传送带;6、收纳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包括外壳1;外壳1内加工有工作腔101、回收腔102和杂物腔103三个腔体,且工作腔101位于外壳1内腔一侧上方;杂物腔103位于工作腔101的下方,且外壳1在杂物腔10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矩形的传送槽106,并且外壳1在传送槽106处配置有步进传送带5;步进传送带5上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收纳盒6,且收纳盒6内腔中胶结有一层隔热硅胶;外壳1在工作腔101和杂物腔103之间加工有支撑架105,且支撑架105为两块间隔分布的板状结构,并且工作腔101在支撑架105上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外壳1通过移动杆2在工作腔101内滑动配合有可升降的上模板3,且上模板3上方配置有气动装置,落料加工结束后,成品从支撑架105之间的空隙掉落在收纳盒6中进行单个收纳,提高了操作效率,而且成品掉落在收纳盒6时,隔热硅胶吸收了成品的大部分冲击力,有效解决了成品因受冲击造成损坏的问题;回收腔102位于外壳1的另一侧,且外壳1在回收腔102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可开合的箱门4;回收腔102与工作腔101相贯通,且外壳1在工作腔101和回收腔102之间加工有斜板状的导向板104,并且导向板104与支撑架105熔焊在一起,落料加工结束后,工人可直接将废料放置导向板104上,废料通过导向板104滑向回收腔102内,提高了工人的操作便捷性,节省了工人的体力。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本技术进行落料加工时,工人首先将凹模和凸模分别安装在支撑架105上方和上模板3的下方,然后将加工件放置在凹模上,待加工件落料加工结束后,成品会直接掉落在收纳盒6中,此时步进传送带5运动,将下一个空收纳盒6移动到支撑架105下方,同时,工人在上模板3升起的过程中,将废品取出,再将新的加工件放入凹模中,废品扔至导向板104处移动到回收腔102内进行统一收纳,如此往复即可实现流水线式工作,由于本装置工作流程简单,非常有利于采用PLC控制辅助工作,杂物腔103内可放置打扫工具、维修工具等杂物,工人通过工作腔101可直接观察回收腔102内的情况,若回收腔102内收纳废品较多,工人可打开箱门4,使用杂物腔103内的打扫工具对废品进行统一清理,以上这一系列的结构,有效解决了工人因操作不规范,导致放置成品时,成品之间发生碰撞产生损坏的问题,提高了工人的操作便捷性,降低了产品的损坏率,加强了落料机构的实用性。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加工有工作腔(101)、回收腔(102)和杂物腔(103)三个腔体,且工作腔(101)位于外壳(1)内腔一侧上方;所述工作腔(101)内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且外壳(1)通过移动杆(2)在工作腔(101)内滑动配合有可升降的上模板(3),并且上模板(3)上方配置有气动装置;所述回收腔(102)位于外壳(1)的另一侧,且回收腔(102)与工作腔(101)相贯通,并且外壳(1)在回收腔(102)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可开合的箱门(4);所述杂物腔(103)位于工作腔(101)的下方,且外壳(1)在杂物腔(103)处配置有步进传送带(5),并且步进传送带(5)上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收纳盒(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控制落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加工有工作腔(101)、回收腔(102)和杂物腔(103)三个腔体,且工作腔(101)位于外壳(1)内腔一侧上方;所述工作腔(101)内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且外壳(1)通过移动杆(2)在工作腔(101)内滑动配合有可升降的上模板(3),并且上模板(3)上方配置有气动装置;所述回收腔(102)位于外壳(1)的另一侧,且回收腔(102)与工作腔(101)相贯通,并且外壳(1)在回收腔(102)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可开合的箱门(4);所述杂物腔(103)位于工作腔(101)的下方,且外壳(1)在杂物腔(103)处配置有步进传送带(5),并且步进传送带(5)上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收纳盒(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嘉丞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