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及其产物技术

技术编号:2526246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及其产物,以iPrN=Ta(N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及其产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及其产物。
技术介绍
相比于块状材料,薄膜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和形状效应,更有利于形成多层结构、制造新的器件。随着光电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高性能的薄膜材料被开发出来,在半导体、光学、电磁学等很多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含Ta薄膜是近期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薄膜材料之一,如氧化钽(Ta2O5)、氮化钽(TaN,也可表示为TaNx)。氧化钽(Ta2O5)有较高的介电常数(~25),可用作DRAM芯片中的高介电常数(high-k)薄膜材料,也可用于氧化锆(ZrO2)等高介电常数薄膜的掺杂材料;同时,Ta2O5薄膜有较高的的折射率(RI>2)和高密度,有优异的热学、化学、机械稳定性,也可应用于防反射膜、防渗透膜、防腐蚀涂层等各方面。氮化钽(TaN)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的电极部分,如3DNAND结构中的导电层;同时,TaN由于其高密度,是优良的防渗透、防扩散薄膜,是半导体后道工艺(Back-End-of-Line)Cu互联与多孔低介电常数(porouslow-k)材料之间的防扩散层的最优选择之一。然而,虽然含Ta薄膜(如Ta2O5和TaN)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是沉积含Ta薄膜的反应源材料选择范围非常窄,能应用于ALD工艺中的反应源则更少。TaCl5是最初的选择,但是TaCl5腐蚀性强,易对沉积腔体造成损害;后来,逐渐采用Ta(NMe2)5(简称PDMAT)作为半导体工艺中的反应源材料,但是该反应源为固体,在反应源蒸气导入到沉积腔体的过程中,易将固体颗粒引入腔体,造成器件失效;后来人们更多地选择带有亚胺基的Ta反应源材料代替常用的PDMAT,最常见的结构为tBuN=Ta(NEtMe)3,即叔丁基亚胺基三(乙基甲基胺基)钽,但这个分子在室温下就开始很缓慢地分解,最高沉积温度也不过250℃(参考文献:VaporPressuresof(3-(Dimethylamino)propyl)dimethylindium,(tert-Butylimino)bis(diethylamino)cyclopentadienyltantalum,and(tert-Butylimino)tris(ethylmethylamino)tantalum,J.Chem.Eng.Data,2014,59(12),4179–4183)。如今,随着器件中3D结构越来越复杂,DRAM芯片沟槽的深宽比越来越大,传统的沉积方法和现有的反应源已经无法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含Ta薄膜,需要开发新的制备工艺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能够在200℃~350℃沉积得到碳含量更低、电子器件性质更好的含Ta薄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的产物,碳含量更低、电子器件性质更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PrN=Ta(NR1R2)3为反应源之一,在200~350℃进行原子层沉积,得到含Ta薄膜;其中,R1、R2为C1~C6烃基。进一步的,原子层沉积优选在250~350℃进行。进一步的,R1或R2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中的一种。在制备氧化钽薄膜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衬底或者器件加热至200~350℃;(2)通过鼓泡、蒸汽抽吸或者液体直接注入的方式,将包含iPrN=Ta(NR1R2)3的反应源分子导入至ALD反应腔中;(3)待反应源分子在衬底或者器件表面形成化学吸附后,将多余的反应源抽出,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4)向腔体中通入H2O、O2、H2O2、O3等含氧反应气,反应完成后,将多余气体抽出,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5)将步骤(1)-(4)循环若干个沉积周期,得到所需厚度的氧化钽薄膜。在制备氧化钽薄膜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采用PEALD,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衬底或者器件加热至200~350℃;(2)通过鼓泡、蒸汽抽吸或者液体直接注入的方式,将包含iPrN=Ta(NR1R2)3的反应源分子导入至ALD反应腔中;(3)待反应源分子在衬底或者器件表面形成化学吸附后,将多余的反应源抽出,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4)向腔体中通入含氧反应气,并点亮等离子体;反应完成后,将多余气体抽出,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含氧反应气包括但不限于H2O、O2、N2O、CO2、NO2,等离子体可以为原位等离子体或者远程等离子体或者二者的叠加,通过等离子体可以提高氧化反应的进行;(5)将步骤(1)-(4)循环若干个沉积周期,得到所需厚度的氧化钽薄膜。在制备氮化钽薄膜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采用PEALD,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衬底或者器件加热至200~350℃;(2)通过鼓泡、蒸汽抽吸或者液体直接注入的方式,将包含iPrN=Ta(NR1R2)3的反应源分子导入至ALD反应腔中;(3)待反应源分子在衬底或者器件表面形成化学吸附后,将多余的反应源抽出,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4)向腔体中通入含氮反应气,并点亮等离子体;反应完成后,将多余气体抽出,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含氮反应气体包括但不限于N2、NH3、N2H4、N2/H2,等离子体可以为原位等离子体或者远程等离子体或者二者的叠加,通过等离子体可以提高氧氮化反应的进行;(5)将步骤(1)-(4)循环若干个沉积周期,得到所需厚度的氮化钽薄膜。由上述原子层沉积方法得到的含Ta薄膜产物,由于iPrN=Ta(NR1R2)3热稳定性优于常用的tBuN=Ta(NR1R2)3,因此可在更高温度下实现原子层沉积,所得的薄膜质量比常用的tBuN=Ta(NR1R2)3所得的薄膜质量高,体现为含碳量更少、密度更高等。进一步的,iPrN=Ta(NR1R2)3的主要制备过程如下:S1:将MX5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形成体系I,进一步优选降温冷却以提高产率;其中,M为V、Nb或Ta,X为F、Cl、Br或I;其中,有机溶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甲苯、四氢呋喃、正己烷、正戊烷、正庚烷、乙醚等;S2:向体系I中加入通式为HNR1R2的胺,搅拌,形成体系Ⅱ;其中,R1、R2为取代基团,取代基团包括但不限于烷基、烯基、炔基、芳香基,可选择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或者仲丁基;通式为HNR1R2的胺包括但不限于二甲胺、乙基甲基胺、二乙胺、二异丙胺或二仲丁胺;S3:向体系Ⅱ中加入异丙胺并持续搅拌;S4:冷却加入正丁基锂或正丁基锂的溶液,搅拌并逐步升至室温,温度的变化有利于提高产率;S5:过滤,蒸馏;S6:S5得到的产物通过精馏提纯,得到纯度99.999%以上的产品iPrN=M(NR1R2)3(即电子级产品,杂质小于1ppm)。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PrN=Ta(N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以iPrN=Ta(NR1R2)3为反应源之一,在200~350℃进行原子层沉积,得到含Ta薄膜;其中,R1、R2为C1~C6烃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层沉积在250~350℃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1或R2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Ta薄膜为氧化钽薄膜,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衬底或者器件加热至200~350℃;
(2)通过鼓泡、蒸汽抽吸或者液体直接注入的方式,将包含iPrN=Ta(NR1R2)3的反应源分子导入至ALD反应腔中;
(3)待反应源分子在衬底或者器件表面形成化学吸附后,将多余的反应源抽出,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
(4)向腔体中通入含氧反应气,反应完成后,将多余气体抽出,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
(5)将步骤(1)-(4)循环若干个沉积周期,得到所需厚度的氧化钽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反应气体包含H2O、O2、H2O2、O3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Ta薄膜的原子层沉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Ta薄膜为氧化钽薄膜,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衬底或者器件加热至200~350℃;
(2)通过鼓泡、蒸汽抽吸或者液体直接注入的方式,将包含iPr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宇芮祥新李建恒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安德科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