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90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具有导轨部分、轿厢部分和对重部分,所述导轨两条,相对设置,导轨相对的一侧具有竖直的导向板,轿厢部分包括轿厢和轿架,轿架包括两条直梁,直梁上具有竖直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板滑动契合,导向槽背侧具有沿导向槽设置的导向凸棱,所述轿厢设置在轿架上,所述对重部分包括连接架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架的两侧通过导靴装置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靴装置经过轿架过程中能够依托导向凸棱形成导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两条导轨,实现轿厢和对重共同在同一组导轨上进行导向,在水平方向上实现约束。轿厢部分和对重部分共用两条导轨,空间占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是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多数电梯均装设于建筑物的单面,利用曳引机的转动将配置于两侧的配重、厢体实现有目的上升或下降,很好地解决了在垂直方向上载人、载货的难题。其中,配重的设置是为了能有效减缓曳引机的功率需求。目前的背包式电梯轿厢和对重依然采用分别各使用两根导轨(共四根)进行实现曳引导向,占用空间,安装复杂,同时还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只需要两条导轨,空间站用小,安装简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所述电梯在井道内升降运行,具有导轨部分、轿厢部分和对重部分,所述导轨部分的导轨竖直固定在井道内,所述轿厢部分在导轨上运行,所述导轨两条,相对设置,导轨相对的一侧具有竖直的导向板,所述轿厢部分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轿架设置在两条导轨之间,轿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条直梁,所述直梁竖直设置,直梁上具有竖直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板滑动契合,导向槽背侧具有沿导向槽设置的导向凸棱,所述轿厢设置在轿架上,所述对重部分包括连接架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架的两侧通过导靴装置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靴装置经过轿架过程中能够依托导向凸棱形成导向。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直梁为薄壁特征结构,形成导向槽部分的外壁为导向凸棱,所述直梁通过连接杆连接形成轿架,所述导靴装置包括第一导靴,所述第一导靴分别设置在连接架的上下两端方向,第一导靴包括与连接架连接的设置架,设置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转动轴水平,所述导向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滚轮,且第一滚轮外圆面紧贴导向板侧面,所述第二滚轮与导向板相对且外圆面紧贴导向板的正前面,所述第一导靴经过直梁过程中,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向外活动,并使第一滚轮紧贴导向凸棱侧面,第二滚轮紧贴导向凸棱正前面。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导靴装置还包括第二导靴,第二导靴设置在上下分布的第一导靴之间,所述第二导靴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架上的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转动轴水平,所述第三滚轮两个,分别位于导向板两侧,其外圆周面与导向凸棱侧面相切,所述第四滚轮与导向板相对,其外圆周面与导向凸棱正前面相切。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直梁为“W”型薄壁特征结构,中间内凹部分为导向槽,导向槽两侧为安装板,两侧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五滚轮紧贴于导向板侧面。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槽两端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具有滑槽,导向套固定设置在导向槽中与导向板滑动配合,导向套外端具有向导向板方向倾斜的导坡。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靴的设置架设置有个辅助活动装置,所述辅助活动装置包括两条摆臂,所述摆臂一端铰接在设置架上,另一端向外呈“八”字型布局分开,每条摆臂铰接端同轴地设置有一个限位轮盘和一个棘轮,所述棘轮和限位轮盘相对固定,所述摆臂上活动地设置有棘爪,且在摆臂上设置弹簧驱动棘爪插入的齿槽中,所述棘轮的齿槽开口朝向呈阻止摆臂“八”字型布局继续张大的趋势,两限位轮盘外侧均布若干半圆弧齿槽,相邻半圆弧齿槽间之间为齿顶,所述齿顶与半圆弧齿槽所占分度大小相同,两个限位轮盘外轮廓之间间隔一个半圆弧齿槽的半径的距离,两限位轮盘的半圆弧齿槽和齿顶错开布置,在两个限位轮盘中心连线的中点位置设置有一个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可在该限位轮盘中心连线上滑动,且设置有复位弹簧约束该限位轴具有保持处于在两个限位轮盘中心连线的中点位置的趋势,且在设置架上设置驱动弹簧作用于摆臂,使摆臂具有相向转动靠拢的趋势,所述辅助活动装置分别设置在导向板两侧和导向板相对侧,该导向板两侧的摆臂相对于铰接端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第一滚轮,与导向板相对侧的摆臂的相对于铰接轴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滚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设置架上还设置有限位销用于限制摆臂“八”字型布局的扩张角度。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靴还包括活动臂,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通过活动臂连接,所述活动臂一端铰接在设置架上,另一端上可转动地设置第一滚轮或第二滚轮,设置第一弹簧驱动活动臂向导向板方向摆动,且设置限位装置约束活动臂,使滚轮第一滚轮的外圆周面相切于导向板或导向凸棱。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臂上的限位孔和设置在设置架上的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端具有插轴,伸缩装置推出插轴插入限位孔限制活动臂摆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靴还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所述第一摇臂两条,分别布置在导向板两侧,该第一摇臂一端铰接在设置架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摇臂中部铰接在设置架上,一端可转动地设置第二滚轮,另一端设置倾斜的长孔,设置两条活动杆,活动杆一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摇臂中部,且其中一条活动杆穿过长孔,在设置架上设置往复驱动装置,该往复驱动装置的活动端与两活动杆相互铰接的铰接轴同轴铰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只需要两条导轨。实现轿厢和对重共同在同一组导轨上进行导向,在水平方向上实现约束。轿厢部分和对重部分共用两条导轨,空间占用小,安装简单,能够相对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未设置轿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动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靴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靴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靴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靴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导靴的一种实施方式。图中:导轨-1、轿厢-2、轿架-3、直梁-4、导向槽-5、导向板-6、导向凸棱-7、连接架-8、配重块-9、导靴装置-10、连接杆-11、第一导靴-12、设置架-13、第一滚轮-14、第二滚轮-15、第二导靴-16、第三滚轮-17、第四滚轮-18、安装板-19、第五滚轮-20、导向套-21、导坡-22、活动装置-23、两条摆臂-24、限位轮盘-25、棘轮-26、棘爪-27、半圆弧齿槽-28、齿顶-29、限位轴-33、复位弹簧-31、驱动弹簧-32、限位销-30、活动臂-34、第一弹簧-35、限位孔-36、伸缩装置-37、第一摇臂-38、第二摇臂-39、长孔-40、活动杆-41、往复驱动装置-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所述电梯在井道内升降运行,具有导轨部分、轿厢部分和对重部分,所述导轨部分的导轨(1)竖直固定在井道内,所述轿厢部分在导轨(1)上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两条,相对设置,导轨(1)相对的一侧具有竖直的导向板(6),所述轿厢部分包括轿厢(2)和轿架(3),所述轿架(3)设置在两条导轨(1)之间,轿架(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条直梁(4),所述直梁(4)竖直设置,直梁(4)上具有竖直的导向槽(5),所述导向槽(5)与导向板(6)滑动契合,导向槽(5)背侧具有沿导向槽(5)设置的导向凸棱(7),所述轿厢(2)设置在轿架(3)上,所述对重部分包括连接架(8)和配重块(9),所述配重块(9)设置在连接架(8)上,所述连接架(8)的两侧通过导靴装置(10)和导轨(1)滑动连接,所述导靴装置(10)经过轿架(3)过程中能够依托导向凸棱(7)形成导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所述电梯在井道内升降运行,具有导轨部分、轿厢部分和对重部分,所述导轨部分的导轨(1)竖直固定在井道内,所述轿厢部分在导轨(1)上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两条,相对设置,导轨(1)相对的一侧具有竖直的导向板(6),所述轿厢部分包括轿厢(2)和轿架(3),所述轿架(3)设置在两条导轨(1)之间,轿架(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条直梁(4),所述直梁(4)竖直设置,直梁(4)上具有竖直的导向槽(5),所述导向槽(5)与导向板(6)滑动契合,导向槽(5)背侧具有沿导向槽(5)设置的导向凸棱(7),所述轿厢(2)设置在轿架(3)上,所述对重部分包括连接架(8)和配重块(9),所述配重块(9)设置在连接架(8)上,所述连接架(8)的两侧通过导靴装置(10)和导轨(1)滑动连接,所述导靴装置(10)经过轿架(3)过程中能够依托导向凸棱(7)形成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梁(4)为薄壁特征结构,形成导向槽(5)部分的外壁为导向凸棱(7),所述直梁(4)通过连接杆(11)连接形成轿架(3),所述导靴装置(10)包括第一导靴(12),所述第一导靴(12)分别设置在连接架(8)的上下两端方向,第一导靴(12)包括与连接架(8)连接的设置架(13),设置架(13)上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14)和第二滚轮(15),所述第一滚轮(14)和第二滚轮(15)的转动轴水平,所述导向板(6)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滚轮(14),且第一滚轮(14)外圆面紧贴导向板(6)侧面,所述第二滚轮(15)与导向板(6)相对且外圆面紧贴导向板(6)的正前面,所述第一导靴(12)经过直梁(4)过程中,所述第一滚轮(14)和第二滚轮(15)向外活动,并使第一滚轮(14)紧贴导向凸棱(7)侧面,第二滚轮(15)紧贴导向凸棱(7)正前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靴装置(10)还包括第二导靴(16),第二导靴(16)设置在上下分布的第一导靴(12)之间,所述第二导靴(16)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架(8)上的第三滚轮(17)和第四滚轮(18),所述第三滚轮(17)和第四滚轮(18)转动轴水平,所述第三滚轮(17)两个,分别位于导向板(6)两侧,其外圆周面与导向凸棱(7)侧面相切,所述第四滚轮(18)与导向板(6)相对,其外圆周面与导向凸棱(7)正前面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梁(4)为“W”型薄壁特征结构,中间内凹部分为导向槽(5),导向槽(5)两侧为安装板(19),两侧安装板(19)上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五滚轮(20)紧贴于导向板(6)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5)两端设置有导向套(21),所述导向套(21)具有滑槽,导向套(21)固定设置在导向槽(5)中与导向板(6)滑动配合,导向套(21)外端具有向导向板(6)方向倾斜的导坡(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集成背包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靴(12)的设置架(13)设置有3个辅助活动装置(23),所述辅助活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雪傅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宝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