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密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5836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密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外螺纹体与膨胀体配合;其次,外螺纹体带动膨胀体旋入上螺纹体和下螺纹体之间的间隙内;再次,将阀体打开,通过输入管将被加压的膨胀介质输入膨胀体的中空内部,使得膨胀体膨胀后与上螺纹体、下螺纹体接触面紧密贴合,将阀体关闭,实现上螺纹体、下螺纹体与外螺纹体的旋钮密封;最后,将阀体打开,从膨胀体内部释放高压的膨胀介质,即可轻松的实现外螺纹体与螺纹体、下螺纹体的旋出分离;解决了目前螺纹旋紧难开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合密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件连接
,涉及一种配合密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的旋钮密封连接方式常采用螺纹旋紧的方式,具体为瓶体上设置双螺纹,瓶盖的内面设有旋紧螺纹,瓶盖的旋紧螺纹旋入瓶体上的双螺纹间隙内旋紧,由于瓶盖旋紧螺纹与瓶体的双螺纹在旋紧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摩擦产生的颗粒会进入双螺纹的间隙内,使得瓶盖与瓶体卡紧,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瓶体内的物质也会进入瓶盖旋紧螺纹与瓶体的双螺纹的间隙内,使得瓶盖与瓶体更加卡紧,虽然这样的旋合方式能够使得瓶体和瓶盖实现旋合密封,但是在对瓶盖开启时很难开启,有时只能将瓶体打碎,才能取出瓶体的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合密封结构的操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配合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配合密封结构的操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外螺纹体与膨胀体配合;其次,外螺纹体带动膨胀体旋入上螺纹体和下螺纹体之间的间隙内;再次,将阀体打开,通过输入管将被加压的膨胀介质输入膨胀体的中空内部,使得膨胀体膨胀后与上螺纹体、下螺纹体接触面紧密贴合,将阀体关闭,实现上螺纹体、下螺纹体与外螺纹体的旋钮密封;最后,将阀体打开,从膨胀体内部释放高压的膨胀介质,即可轻松的实现外螺纹体与螺纹体、下螺纹体的旋出分离;解决了目前螺纹旋紧难开起的问题。所述膨胀介质可以为液体、胶体、气体中的一种。所述膨胀介质为气体,降低设备的整体重量,降低运输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配合密封结构,其中,包括:外螺纹体,膨胀体,外螺纹体与膨胀体嵌合;上螺纹体、下螺纹体,上螺纹体、下螺纹体间隔分布,膨胀体位于上螺纹体与下螺纹体之间的间隙内;还包括阀体、输入管;所述膨胀体内部为中空的密封体,输入管一端与膨胀体内部密闭连通,另一端与阀体连通后与外界连通。所述膨胀体采用丁基胶或天然胶制成;保证食物接触到膨胀体后能使用,同时满足膨胀体的膨胀性。所述膨胀体梯形;所述外螺纹体为梯形与膨胀体嵌合,提高嵌合度。所述上螺纹体、下螺纹体的截面均为三角形,使得膨胀体的梯形平面与三角形的上螺纹体、下螺纹体接触面为平面,提高膨胀体与上螺纹体、下螺纹体接触面的密封性。所述输入管与膨胀体的最下部连接,避免了输入管与膨胀体的最中部连接而需要从瓶盖上开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输入管将被加压的膨胀介质输入膨胀体的中空内部,使得膨胀体膨胀后与上螺纹体、下螺纹体接触面紧密贴合,将阀体关闭,实现在螺纹体、下螺纹体与外螺纹体的作用下瓶盖与瓶体的旋钮密封;将阀体打开,从膨胀体内部释放高压的膨胀介质,即可轻松的实现瓶盖上的外螺纹体与瓶体上的螺纹体、下螺纹体的旋出分离;解决了目前螺纹旋紧导致瓶盖与瓶体难开起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螺纹体;2-膨胀体;3-上螺纹体;4-下螺纹体;5-阀体;6-输入管;7-膨胀介质;8-瓶体;9-瓶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参见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配合密封结构的操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外螺纹体1与膨胀体2配合;其次,外螺纹体1带动膨胀体2旋入上螺纹体3和下螺纹体4之间的间隙内;再次,将阀体5打开,通过输入管6将被加压的膨胀介质7输入膨胀体3的中空内部,使得膨胀体3膨胀后与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接触面紧密贴合,将阀体5关闭,实现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与外螺纹体1的旋钮密封;最后,将阀体5打开,从膨胀体3内部释放高压的膨胀介质7,即可轻松的实现外螺纹体1与螺纹体3、下螺纹体4的旋出分离;解决了目前螺纹旋紧难开起的问题。所述膨胀介质7可以为液体、胶体、气体中的一种。所述膨胀介质7为气体,降低设备的整体重量,降低运输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配合密封结构,其中,包括:外螺纹体1,膨胀体2,外螺纹体1与膨胀体2嵌合;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间隔分布,膨胀体2位于上螺纹体3与下螺纹体4之间的间隙内;还包括阀体5、输入管6;所述膨胀体2内部为中空的密封体,输入管6一端与膨胀体2内部密闭连通,另一端与阀体5连通后与外界连通。所述膨胀体2采用丁基胶或天然胶制成;保证食物接触到膨胀体2后能使用,同时满足膨胀体2的膨胀性。所述膨胀体2梯形;所述外螺纹体1为梯形与膨胀体2嵌合,提高嵌合度。所述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的截面均为三角形,使得膨胀体2的梯形平面与三角形的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接触面为平面,提高膨胀体2与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接触面的密封性。所述输入管6与膨胀体2的最下部连接,避免了输入管6与膨胀体2的最中部连接而需要从瓶盖9上开孔的问题。工作原理:首先,与瓶盖9内面固定连接的外螺纹体1与膨胀体2配合;其次,上螺纹体3和下螺纹体4间隔固定安装于瓶体8的外壁上,外螺纹体1带动膨胀体2旋入上螺纹体3和下螺纹体4之间的间隙内;将阀体5打开,通过输入管6将被加压的膨胀介质7输入膨胀体3的中空内部,使得膨胀体3膨胀后与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接触面紧密贴合,将阀体5关闭,实现在螺纹体3、下螺纹体4与外螺纹体1的作用下瓶盖9与瓶体8的旋钮密封;最后,将阀体5打开,从膨胀体3内部释放高压的膨胀介质,即可轻松的实现瓶盖9上的外螺纹体1与瓶体8上的螺纹体3、下螺纹体4的旋出分离;解决了目前螺纹旋紧导致瓶盖9与瓶体8难开起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合密封结构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首先,外螺纹体(1)与膨胀体(2)配合;/n其次,外螺纹体(1)带动膨胀体(2)旋入上螺纹体(3)和下螺纹体(4)之间的间隙内;/n再次,将阀体(5)打开,通过输入管(6)将被加压的膨胀介质(7)输入膨胀体(3)的中空内部,使得膨胀体(3)膨胀后与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接触面紧密贴合,将阀体(5)关闭,实现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与外螺纹体(1)的旋钮密封;/n最后,将阀体(5)打开,从膨胀体(3)内部释放高压的膨胀介质(7),即可轻松的实现外螺纹体(1)与螺纹体(3)、下螺纹体(4)的旋出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合密封结构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外螺纹体(1)与膨胀体(2)配合;
其次,外螺纹体(1)带动膨胀体(2)旋入上螺纹体(3)和下螺纹体(4)之间的间隙内;
再次,将阀体(5)打开,通过输入管(6)将被加压的膨胀介质(7)输入膨胀体(3)的中空内部,使得膨胀体(3)膨胀后与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接触面紧密贴合,将阀体(5)关闭,实现上螺纹体(3)、下螺纹体(4)与外螺纹体(1)的旋钮密封;
最后,将阀体(5)打开,从膨胀体(3)内部释放高压的膨胀介质(7),即可轻松的实现外螺纹体(1)与螺纹体(3)、下螺纹体(4)的旋出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合密封结构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介质(7)可以为液体、胶体、气体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合密封结构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介质(7)为气体。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权利中的一种配合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庆华李大伟肖照江王文娟徐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宏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