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80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包括壳体、速度调节装置和速度监测装置,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扣合,速度调节装置、速度监测装置设于壳体的内部。速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转杆,转杆的外端设置旋钮,内端设置顶块,用于调节引流管内液体的流速,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状况调节引流管的流速,避免流速不当造成患者痛苦;速度监测装置包括显示屏、第一夹件、第二夹件、电源模块和处理模块,第一夹件的内侧设有超声波发送模块,第二夹件的内侧设有超声波接收模块,用于检测并实时显示引流管中液体的流速,方便医护人员监控患者的腹腔引流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
技术介绍
临床上,患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恶性肿瘤等病症的患者往往还会存在腹腔积液的问题,大量的腹腔积液可引起患者胸闷气急等明显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医院常采用腹腔引流管对腹腔积液的患者进行腹腔引流,腹腔引流是在患者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患者腹腔内的积液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目的是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但是,目前使用的腹腔引流管对于腹腔引流的速度无法进行调节,医护人员无法知晓引流管内的液体流速,不利于准确记录引流量和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精确控制腹腔引流的速度,方便医护人员监控患者的腹腔引流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包括壳体、速度调节装置和速度监测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呈板状,所述下壳体呈上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盒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扣合,所述速度调节装置、所述速度监测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优选地,所述速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转杆,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通孔,所述转杆从所述通孔中贯穿,所述转杆的外端设置旋钮,所述转杆的内端设置顶块,所述顶块相对处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通孔内设置内螺纹,所述转杆的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优选地,所述转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旋钮的表面设有防滑凸棱。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侧边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旋钮的第一开口、用于容置两端引流管的第二开口。优选地,所述速度监测装置包括显示屏、第一夹件、第二夹件、电源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面,所述第一夹件、所述第二夹件、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设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一夹件与所述第二夹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件的内侧设有超声波发送模块,所述第二夹件的内侧设有超声波接收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显示屏、所述电源模块、所述超声波发送模块、所述超声波接收模块分别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件、所述第二夹件的截面均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夹件、所述第二夹件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引流管的夹持空间。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底面设有导轨,所述第一夹件、所述第二夹件的底部分别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相匹配。优选地,所述速度监测装置还包括开关和指示灯,所述开关、所述指示灯设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面,所述开关与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速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引流管内液体的流速,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状况调节引流管的流速,避免流速不当造成患者痛苦;且旋钮的表面设有防滑凸棱,能够增大手部与旋钮的摩擦力,方便操作;(2)速度监测装置用于检测并实时显示引流管中液体的流速,方便医护人员监控患者的腹腔引流情况;(3)第一夹件、第二夹件的底部分别设有滑块,与上壳体底面设置的导轨相匹配,可以根据引流管的直径调节第一夹件、第二夹件之间的距离,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的分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的组装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第一夹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的应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应用中的内部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的立体图。其中,10-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21-第一开口,122-第二开口,20-速度调节装置,21-第一固定块,211-通孔,22-第二固定块,23-转杆,24-旋钮,241-防滑凸棱,25-顶块,30-速度监测装置,31-显示屏,32-第一夹件,33-第二夹件,34-电源模块,35-处理模块,36-超声波发送模块,37-超声波接收模块,38-导轨,39-滑块,40-开关,41-指示灯,50-引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的分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的组装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第一夹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的应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应用中的内部结构图。请结合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包括壳体10、速度调节装置20和速度监测装置30;壳体10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呈板状,下壳体12呈上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盒状,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相互扣合,速度调节装置20、速度监测装置30设于壳体10的内部。使用过程中,引流管50内液体先流经速度调节装置20,再流经速度监测装置30,速度调节装置20用于调节引流管50内的液体流速,速度监测装置30用于检测并实时显示引流管50内的液体流速,方便医护人员监控患者的腹腔引流情况。优选地,请参见图1,速度调节装置20包括第一固定块21、第二固定块22和转杆23,第一固定块21、第二固定块22固定于上壳体11的底面,第一固定块21、第二固定块22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固定块21、第二固定块22之间存在空隙;第一固定块21内设置通孔211,转杆23从通孔211中贯穿,转杆23的长度大于第一固定块21的长度;转杆23的外端设置旋钮24,顺时针转动旋钮24,可以降低流速;逆时针转动旋钮24,可以增大流速;转杆23的内端设置顶块25,顶块25相对处于第一固定块21与第二固定块22之间。优选地,第一固定块21的通孔内设置内螺纹,转杆23的外侧设置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匹配,转动旋钮24,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可以实现转杆23在通孔211内的旋转前进或旋转后退运动。请参见图5,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的使用过程中,将引流管50置于顶块25与第二固定块22之间的空隙中,使得引流管50的长度方向与与转杆23的轴线方向垂直,顺时针转动旋钮24,转杆23即在第一固定块21的通孔211中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顶块25向第二固定块22运动,进而利用顶块25与第二固定块22将引流管50夹紧并压紧变形,达到降低引流管50内液体流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速度调节装置和速度监测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呈板状,所述下壳体呈上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盒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扣合,所述速度调节装置、所述速度监测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速度调节装置和速度监测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呈板状,所述下壳体呈上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盒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扣合,所述速度调节装置、所述速度监测装置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转杆,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通孔,所述转杆从所述通孔中贯穿,所述转杆的外端设置旋钮,所述转杆的内端设置顶块,所述顶块相对处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通孔内设置内螺纹,所述转杆的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的表面设有防滑凸棱。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引流速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利薛心泉冯艳红田小川盖晓东胡跃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