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79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包括中枢连接块,所述中枢连接块上面插接有Y形插管,所述Y形插管的左右两端均套接有橡胶鼻套,所述橡胶鼻套的上面开设有开槽,所述橡胶鼻套的上面设置有防滑环,所述橡胶鼻套的顶部开设有气孔,所述橡胶鼻套的内侧开设有凹槽。该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在使用时,中枢连接块的上半部分开设有与Y形插管下端相匹配的插槽,将Y形插管的下端插接在插槽中与中枢连接块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组装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改装成单孔与双孔鼻管的混合使用,大大增强了实用性,从而实现一种使用时不浪费氧气同时不易脱落的吸氧鼻管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具体为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
技术介绍
常规的氧气管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固定在面颊部或鼻翼部,胶布粘贴在皮肤上,时间长了常使皮肤受刺激,感觉不舒服,有些病人的皮肤对胶布有过敏反应,易导致皮肤破溃;由于胶布粘性不良、病人皮肤分泌物、及病人活动等原因,易出现胶布松开、气管脱落;病人睡眠或迷糊时因感觉不适也会在无意中拔掉氧气管;凡脱落的气管均必须及时重新插入。反复插管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不能重复插管,这样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有一些病情不太重的患者在吸氧时为了减少胶布对皮肤的刺激,经常手持氧气管将管口放在鼻孔处,这样时间长了,患者也会觉得很累,影响医疗效果,同时现有的吸氧鼻管在呼吸时会浪费大量的氧气,不符合现在节能环保的理念,因此提出一种使用时不浪费氧气同时不易脱落的吸氧鼻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一种使用时不浪费氧气同时不易脱落的吸氧鼻管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包括中枢连接块,所述中枢连接块上面插接有Y形插管,所述Y形插管的左右两端均套接有橡胶鼻套,所述橡胶鼻套的上面开设有开槽,所述橡胶鼻套的上面设置有防滑环,所述橡胶鼻套的顶部开设有气孔,所述橡胶鼻套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中枢连接块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右两端插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上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一端通过固定带分别固定连接有公扣和母扣,所述连接管的下端插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调节枢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在使用时,将橡胶鼻套塞进鼻孔中,然后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使用套环套在耳朵上或者将公扣和母扣绕过脑后扣在一起,然后根据需要可以调节调节枢纽,调节至合适的氧气流速,其中橡胶鼻套上面设置有开槽、气孔、防滑环和凹槽,开槽呈锥形设置,在呼吸时由于橡胶鼻套塞在鼻孔里面,密封性较好,在橡胶鼻套的表面且位于防滑环上面开设开槽,便于人们将呼出的废气从开槽中排出,防滑环呈螺旋状设置,并且防滑环采用橡胶材质,螺旋状的防滑环在塞入鼻孔时更加容易进入同时也不易脱落,对鼻子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同时采用橡胶材质,使用起来也更加的安装卫生舒适,凹槽的结构与人体鼻子内侧构造相匹配,在橡胶鼻套塞进鼻孔中时,凹槽会与鼻孔内侧紧密贴合在一起,使得Y形插管不易滑脱,人们在呼吸的时候中间存在有一段时间是停止呼吸的,这时从Y形插管中进来的氧气会被保存在储氧仓中,同时,在呼气的时候会防止储氧仓中的氧气溢出,在吸气的时候通过气孔将储氧仓中储存的氧气吸入,这样大大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避免浪费,中枢连接块的上半部分开设有与Y形插管下端相匹配的插槽,将Y形插管的下端插接在插槽中与中枢连接块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组装的方式本技术可以改装成单孔与双孔鼻管的混合使用,大大增强了实用性,从而实现一种使用时不浪费氧气同时不易脱落的吸氧鼻管的目的。作为优化,所述开槽呈锥形设置,在呼吸时由于橡胶鼻套塞在鼻孔里面,密封性较好,在橡胶鼻套的表面且位于防滑环上面开设开槽,便于人们将呼出的废气从开槽中排出。作为优化,所述防滑环呈螺旋状设置,并且防滑环采用橡胶材质,螺旋状的防滑环在塞入鼻孔时更加容易进入同时也不易脱落,对鼻子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同时采用橡胶材质,使用起来也更加的安装卫生舒适。作为优化,所述凹槽的结构与人体鼻子内侧构造相匹配,在橡胶鼻套塞进鼻孔中时,凹槽会与鼻孔内侧紧密贴合在一起,使得Y形插管不易滑脱。作为优化,所述橡胶鼻套套接Y形插管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储氧仓,人们在呼吸的时候中间存在有一段时间是停止呼吸的,这时从Y形插管中进来的氧气会被保存在储氧仓中,同时,在呼气的时候会防止储氧仓中的氧气溢出,在吸气的时候通过气孔将储氧仓中储存的氧气吸入,这样大大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避免浪费。作为优化,所述中枢连接块的上半部分开设有与Y形插管下端相匹配的插槽,将Y形插管的下端插接在插槽中与中枢连接块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组装的方式本技术可以改装成单孔与双孔鼻管的混合使用,大大增强了实用性。作为优化,所述公扣与母扣相匹配,在正常使用时将橡胶鼻套插进鼻孔即可实现防脱落,但在夜间睡觉或者特殊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将套环套在耳朵上增强稳固性,如果长时间佩戴可以将固定带绕在脑后将公扣与母扣扣在一起增加舒适性,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中枢连接块、101-Y形插管、102-插槽、103-橡胶鼻套、104-开槽、105-气孔、106-凹槽、107-防滑环、108-连接管、109-输氧管、110-固定块、111-固定带、112-套环、113-公扣、114-母扣、115-调节枢纽、116-储氧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包括中枢连接块100,中枢连接块100上面插接有Y形插管101,中枢连接块100的上半部分开设有与Y形插管101下端相匹配的插槽102,将Y形插管101的下端插接在插槽102中与中枢连接块100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组装的方式本技术可以改装成单孔与双孔鼻管的混合使用,大大增强了实用性,Y形插管101的左右两端均套接有橡胶鼻套103,橡胶鼻套103套接Y形插管10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储氧仓116,人们在呼吸的时候中间存在有一段时间是停止呼吸的,这时从Y形插管101中进来的氧气会被保存在储氧仓116中,同时,在呼气的时候会防止储氧仓116中的氧气溢出,在吸气的时候通过气孔105将储氧仓116中储存的氧气吸入,这样大大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避免浪费,橡胶鼻套103的上面开设有开槽104,开槽104呈锥形设置,在呼吸时由于橡胶鼻套103塞在鼻孔里面,密封性较好,在橡胶鼻套103的表面且位于防滑环107上面开设开槽104,便于人们将呼出的废气从开槽104中排出,橡胶鼻套103的上面设置有防滑环107,防滑环107呈螺旋状设置,并且防滑环107采用橡胶材质,螺旋状的防滑环107在塞入鼻孔时更加容易进入同时也不易脱落,对鼻子的损伤也相对较小,同时采用橡胶材质,使用起来也更加的安装卫生舒适,橡胶鼻套103的顶部开设有气孔105,橡胶鼻套103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06,凹槽106的结构与人体鼻子内侧构造相匹配,在橡胶鼻套103塞进鼻孔中时,凹槽106会与鼻孔内侧紧密贴合在一起,使得Y形插管101不易滑脱,中枢连接块100包括连接管108,连接管108的左右两端插接有固定块110,两个固定块110上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11,固定带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112,套环1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包括中枢连接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枢连接块(100)上面插接有Y形插管(101),所述Y形插管(101)的左右两端均套接有橡胶鼻套(103),所述橡胶鼻套(103)的上面开设有开槽(104),所述橡胶鼻套(103)的上面设置有防滑环(107),所述橡胶鼻套(103)的顶部开设有气孔(105),所述橡胶鼻套(103)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06),所述中枢连接块(100)包括连接管(108),所述连接管(108)的左右两端插接有固定块(110),两个所述固定块(110)上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11),所述固定带(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112),所述套环(112)的一端通过固定带(111)分别固定连接有公扣(113)和母扣(114),所述连接管(108)的下端插接有输氧管(109),所述输氧管(109)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调节枢纽(1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时不易脱落的鼻氧管,包括中枢连接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枢连接块(100)上面插接有Y形插管(101),所述Y形插管(101)的左右两端均套接有橡胶鼻套(103),所述橡胶鼻套(103)的上面开设有开槽(104),所述橡胶鼻套(103)的上面设置有防滑环(107),所述橡胶鼻套(103)的顶部开设有气孔(105),所述橡胶鼻套(103)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06),所述中枢连接块(100)包括连接管(108),所述连接管(108)的左右两端插接有固定块(110),两个所述固定块(110)上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11),所述固定带(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112),所述套环(112)的一端通过固定带(111)分别固定连接有公扣(113)和母扣(114),所述连接管(108)的下端插接有输氧管(109),所述输氧管(109)的下端活动安装有调节枢纽(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世兵杨世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杏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