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573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包括原墨桶、溶剂桶和混合桶,还包括循环桶和泵送装置,原墨桶和溶剂桶的出液口均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混合桶的出液口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桶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循环桶的出液口一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的出液口二通过泵送装置与墨盘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的出液口二与墨盘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粘度测量装置,循环桶的进液口二与墨盘的出液口相连,泵送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动力源、气动阀组和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兼顾油墨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的粘度控制,稳定输出粘度适当的油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油墨是印刷原料的一种,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的好坏,而颜色、粘度和干燥性能作为油墨最重要的三个性质,也是人们在研制油墨配方及工艺和生产油墨时的重心。公告号为CN2103325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包装印刷设备油墨混合装置,包括溶剂添加筒、混合箱,溶剂添加筒设于混合箱的上方并与混合箱连通,混合箱的底部设有驱动装置,混合箱的底部中央固定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向混合箱的上方延伸,溶剂添加筒的下方设置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包括上端的两根第一进料管、中部的预混合部和下端的第二进料管,每根第一进料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侧的溶剂添加筒连通,第一进料管的另一端都与预混合部连通,第二进料管的上端与预混合部连通,第二进料管的下端伸入混合箱中,两根第一进料管的内径相同或不同。这种包装印刷设备油墨混合装置通过设置预混合部,使原墨和溶剂在预混合部内预混合,再落入混合箱,在搅拌装置的搅动下混合充分,从而避免油墨局部密度过大而引起的搅拌不匀和电机发热等问题。由于油墨所使用的溶剂具有挥发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溶剂之间挥发,油墨粘度也会逐渐上升,导致印刷质量下降。因此,由上述包装印刷设备油墨混合装置混合得到的油墨需要持续地控制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具有兼顾油墨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的粘度控制,稳定输出粘度适当的油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包括原墨桶、溶剂桶和混合桶,还包括循环桶和泵送装置,所述原墨桶和溶剂桶的出液口均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合桶的出液口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桶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所述循环桶的出液口一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的出液口二通过泵送装置与墨盘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的出液口二与墨盘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粘度测量装置,循环桶的进液口二与墨盘的出液口相连,所述泵送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动力源、气动阀组和控制器,所述空气动力源与气动阀组相连,所述气动阀组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墨桶和溶剂桶的出液口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泵送装置依次将一定量的原墨和溶剂泵送至混合桶内,在混合桶内混合均匀;混合桶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并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好的油墨自然流入循环桶内,此时油墨的调配工作已经完成;循环桶、粘度测量装置和墨盘构成闭合回路,油墨受泵送装置驱动,在这一闭合回路内流动,粘度测量装置对油墨粘度进行测量;当油墨粘度过高时,循环桶内的油墨在泵送装置的驱动下流入混合桶,溶剂桶内的溶剂也在泵送装置的驱动下流入混合桶,待油墨中混入新的溶剂,并混合均匀后,再次排入循环桶使用;兼顾油墨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的粘度控制,稳定输出粘度适当的油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隔膜泵一和气动三通阀一,所述隔膜泵一的出口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隔膜泵一的入口与气动三通阀一的出口相连,所述气动三通阀一的一个入口与原墨桶的出液口相连,气动三通阀的另一个入口与溶剂桶的出液口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三通阀一的两个入口分别与原墨桶和溶剂桶相连,使得原墨桶和溶剂桶可以共用隔膜泵一,打开气动三通阀一的不同入口即可先后泵送原墨和溶剂,简化泵送装置,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溶剂桶与气动三通阀一之间的气动三通阀二,所述气动三通阀二的一个入口与溶剂桶的出液口相连,气动三通阀二的另一个入口与循环桶的出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二的出口与气动三通阀一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三通阀二的两个入口分别与溶剂桶和循环桶相连,使循环桶得以与溶剂桶和原墨桶共用隔膜泵一,在气动三通阀一朝向原墨桶一侧的入口关闭的情况下,打开气动三通阀二的不同入口即可先后泵送溶剂和油墨,简化泵送装置,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循环桶的出液口一和出液口二重合,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气动三通阀三和隔膜泵二,所述气动三通阀三的入口与循环桶的出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三的一个出口与气动三通阀二相连,气动三通阀三的另一个出口与隔膜泵二的入口相连,所述隔膜泵二的出口与粘度测量装置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动三通阀三,使循环桶的出液口一和出液口二得以合并,且仍与气动三通阀二和隔膜泵二分别连接,简化管路,减少占用空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膜泵二与粘度测量装置之间设有气动三通阀四,所述气动三通阀四的入口与隔膜泵二的出口相连,气动三通阀四的一个出口与粘度测量装置相连,气动三通阀四的另一个出口接有粘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三通阀四朝向粘度测量装置一侧的出口开启时,另一出口关闭,油墨在循环桶、粘度测量装置和墨盘构成的回路内循环;气动三通阀四朝向粘度测量装置一侧的出口关闭时,另一出口打开,隔膜泵二将循环桶内的油墨泵送至粘杯处,操作人员可以定期手动测量油墨粘度,检查粘度测量装置的运行情况。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合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重合,混合桶上接有气压平衡阀,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气动三通阀五,所述气动三通阀五的入口与隔膜泵一的出口相连,气动三通阀五的出口与循环桶的进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五的另一接口与混合桶的进液口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动三通阀五,使混合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得以合并,而进液过程和出液过程互不干涉,能够简化管路,减少占用空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原墨桶与气动三通阀一之间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与压缩空气动力源相连,三通管与压缩空气动力源之间设有电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空气动力源与原墨桶连接,向原墨桶内注入压缩空气,可以搅动原墨,使原墨内部相互剪切,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三通管与压缩空气动力源之间还设有原墨搅拌调压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原墨搅拌调压阀,可以对进入原墨桶的压缩空气的量进行调节,使压缩空气流速适当。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信号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印刷机的计米数装置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位面积的印物所消耗的油墨量的确定的,在已知印物宽度的情况下,根据印物输送的速度,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输送印物的长度,进而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经过墨盘的印物的面积,最终得到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油墨量;操作人员将印物宽度数值输入信号输入端,控制器同时接收来自计米数装置的印物输送速度信息,即可计算得到油墨的消耗速度,并控制气动阀组,自行调整泵送原墨和溶剂的量,最终使油墨的上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包括原墨桶(1)、溶剂桶(2)和混合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桶(4)和泵送装置,所述原墨桶(1)和溶剂桶(2)的出液口均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合桶(3)的出液口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桶(3)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所述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4)的出液口二通过泵送装置与墨盘(23)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4)的出液口二与墨盘(23)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粘度测量装置(5),循环桶(4)的进液口二与墨盘(23)的出液口相连,所述泵送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动力源(6)、气动阀组(14)和控制器(24),所述空气动力源与气动阀组(14)相连,所述气动阀组(14)与控制器(24)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包括原墨桶(1)、溶剂桶(2)和混合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桶(4)和泵送装置,所述原墨桶(1)和溶剂桶(2)的出液口均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合桶(3)的出液口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相连,混合桶(3)的出液口高于循环桶(4)的进液口一,所述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通过泵送装置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4)的出液口二通过泵送装置与墨盘(23)的进液口相连,循环桶(4)的出液口二与墨盘(23)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粘度测量装置(5),循环桶(4)的进液口二与墨盘(23)的出液口相连,所述泵送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动力源(6)、气动阀组(14)和控制器(24),所述空气动力源与气动阀组(14)相连,所述气动阀组(14)与控制器(2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隔膜泵一(7)和气动三通阀一(9),所述隔膜泵一(7)的出口与混合桶(3)的进液口相连,隔膜泵一(7)的入口与气动三通阀一(9)的出口相连,所述气动三通阀一(9)的一个入口与原墨桶(1)的出液口相连,气动三通阀的另一个入口与溶剂桶(2)的出液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溶剂桶(2)与气动三通阀一(9)之间的气动三通阀二(10),所述气动三通阀二(10)的一个入口与溶剂桶(2)的出液口相连,气动三通阀二(10)的另一个入口与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相连,气动三通阀二(10)的出口与气动三通阀一(9)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墨粘度调配及上墨量控制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桶(4)的出液口一和出液口二重合,所述泵送装置还包括气动三通阀三(11)和隔膜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山
申请(专利权)人:悦美红智能数控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