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底架和两个侧架,所述底架和两个侧架的侧壁均焊接有多个挂环,所述底架和两个侧架通过拉伸装置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形结构,所述底架的下端设有用于撑起病人肢体的支撑机构,两个所述侧架的侧壁均设有用于存放药物的收纳装置,两个所述侧架的侧壁均设有加强固定的充气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开设于底架的底部的支撑槽。本装置中,通过拉伸装置使得底架和侧架形成环形包裹层,并通过拉绳的形变使得底架和侧架将病人的腿部夹紧固定,并且拉绳的可形变拉绳的特性使得整个装置能够适用与多种病人,面对不同粗细的腿部均能使用,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骨科急救
,尤其涉及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效,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尤其在病人腿部出现骨折时,由于不便弯曲使得病人的腿部需伸长,因此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使得病人腿部的受伤位置容易移动,进而使得病人伤势加重,而现有的固定装置基本通过夹板与绷带捆绑结合的方式实现简单的固定,固定效果较差,而现有的整体固定装置一般都是型号不可改变,对不同病人不同粗细的腿部不能广泛适用,使得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适用范围小的缺点,而提出的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底架和两个侧架,所述底架和两个侧架的侧壁均焊接有多个挂环,所述底架和两个侧架通过拉伸装置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形结构,所述底架的下端设有用于撑起病人肢体的支撑机构,两个所述侧架的侧壁均设有用于存放药物的收纳装置,两个所述侧架的侧壁均设有加强固定的充气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开设于底架的底部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内底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相抵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均为永磁铁制成。优选地,所述拉伸装置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均固定有挂钩,所述拉绳位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绳。优选地,所述收纳装置包括开设于侧架侧壁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壁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将收纳槽开口封闭。优选地,所述充气装置包括胶合在侧架远离盖板一端侧壁的气袋,所述侧架远离气袋的一端侧壁胶合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进气孔和一个出气孔,所述侧架的侧壁贯穿开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将出气孔与气袋内部连通。优选地,所述出气孔和多个进气孔内部均设有单向阀,所述侧架的侧壁开设有与气袋内部连通的放气槽,所述放气槽的内壁相抵有塞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装置中,通过拉伸装置使得底架和侧架形成环形包裹层,并通过拉绳的形变使得底架和侧架将病人的腿部夹紧固定,并且拉绳的可形变拉绳的特性使得整个装置能够适用与多种病人,面对不同粗细的腿部均能使用,适用范围广;2、本装置中,通过不断的按压气囊可实现对气袋的充气,使得气袋能够将病人的腿部进一步夹紧,进而使得整个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且更加稳定;并且整个装置可便捷的拆装,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中底架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架、2侧架、3挂环、4拉绳、5挂钩、6支撑槽、7支撑板、8限位杆、9收纳槽、10盖板、11气袋、12气囊、13进气孔、14出气孔、15通气槽、16放气槽、17塞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底架1和两个侧架2,底架1和两个侧架2的侧壁均焊接有多个挂环3,底架1和两个侧架2通过拉伸装置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形结构,底架1的下端设有用于撑起病人肢体的支撑机构,两个侧架2的侧壁均设有用于存放药物的收纳装置,两个侧架2的侧壁均设有加强固定的充气装置。支撑机构包括开设于底架1的底部的支撑槽6,支撑槽6的内底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板7,两个支撑板7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相抵有两个限位杆8,两个限位杆8均为永磁铁制成,限位杆8在不使用时能够吸附在支撑槽6内壁上,便于携带储存。拉伸装置包括拉绳4,拉绳4的两端均固定有挂钩5,拉绳4位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绳;收纳装置包括开设于侧架2侧壁的收纳槽9,收纳槽9的内壁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盖板10,盖板10将收纳槽9开口封闭,可在收纳槽9内部放置纱布可和医用酒精等急救的医疗用品,既能便于使用也能便于携带。充气装置包括胶合在侧架2远离盖板10一端侧壁的气袋11,侧架2远离气袋11的一端侧壁胶合有气囊12,气囊12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3和一个出气孔14,侧架2的侧壁贯穿开设有通气槽15,通气槽15将出气孔14与气袋11内部连通。出气孔14和多个进气孔13内部均设有单向阀,出气孔14的通向由气囊12内部至通气槽15中,进气孔13的通向由气囊12外部至气囊12内部,侧架2的侧壁开设有与气袋11内部连通的放气槽16,放气槽16的内壁相抵有塞块17。在面对病人腿部骨折时,为避免病人受到二次损伤,需要对病人的受伤位置进行夹紧固定,可转动支撑板7使其转出支撑槽6,然后将其下端与地面接触,再将限位杆8放置在两个支撑板7的中间,使得两个支撑板7在扭簧弹力及限位杆8的限位作用下保持与地面接触的竖直状态,然后将病人的腿放置在底架1的上端,实现初步的支撑;然后将拉绳4上的挂钩5与底架1的挂环3勾连,然后将拉绳4的另一端挂钩5与侧架2上的挂环3勾连,实现底架1与侧架2的连接,然后将另一个侧架2与底架1连接,再将两个侧架2通过拉绳4连接,由于拉绳4较短且可拉伸,使得侧架2在与底架1连接的过程中将拉伸拉绳4使其变长,进而使其通过形变产生弹力,进而将病人的腿部裹紧,实现侧架2和底架1与病人腿部的紧密贴合,实现捆绑固定的目的,并且通过拉绳4的拉伸形变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病人的腿部固定;然后通过按压气囊12使其内部的气体通过出气孔14及通气槽15进入到气袋11中,进而实现对气袋11中充气使其膨胀,并且在气囊12恢复形变时由于其内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外部气体将经进气孔13补充至气囊12中,可通过往复按压气囊12实现对气袋11的持续充气,进而使得气袋11通过膨胀与病人的腿部进一步贴紧,通过通过气垫的方式使得病人腿部的捆绑更加舒适;在结束使用时,可打开塞块17将气袋11中气体释放,然后将底架1和侧架2拆卸分开收纳,便于携带且组装便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底架(1)和两个侧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和两个侧架(2)的侧壁均焊接有多个挂环(3),所述底架(1)和两个侧架(2)通过拉伸装置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形结构,所述底架(1)的下端设有用于撑起病人肢体的支撑机构,两个所述侧架(2)的侧壁均设有用于存放药物的收纳装置,两个所述侧架(2)的侧壁均设有加强固定的充气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底架(1)和两个侧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和两个侧架(2)的侧壁均焊接有多个挂环(3),所述底架(1)和两个侧架(2)通过拉伸装置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形结构,所述底架(1)的下端设有用于撑起病人肢体的支撑机构,两个所述侧架(2)的侧壁均设有用于存放药物的收纳装置,两个所述侧架(2)的侧壁均设有加强固定的充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开设于底架(1)的底部的支撑槽(6),所述支撑槽(6)的内底部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板(7),两个所述支撑板(7)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相抵有两个限位杆(8),两个所述限位杆(8)均为永磁铁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装置包括拉绳(4),所述拉绳(4)的两端均固定有挂钩(5),所述拉绳(4)位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荣,彭勇军,杨智龙,杨成兵,于海洋,李池,张川,冯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充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