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驼峰管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54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驼峰管加工装置,包括下模板和安装在下模板上的内模组、内模驱动机构、外模组、外模驱动机构,待加工的工件位于内模组和外模组之间,内模驱动机构衔接并驱动内模组挤压工件、外模驱动机构衔接并驱动外模组挤压工件,外模组包括多个外模,多个外模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外模可沿与所述中心线垂直相交的直线移动,外模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外模油缸和多个连接块,每个连接块连接至少一个外模油缸,外模油缸驱动连接块,多个连接块分别衔接并带动多个外模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多个外模油缸驱动所有外模或驱动指定外模,实现对圆管、椭圆管等工件某一截面一周的整体加工或局部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驼峰管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类加工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驼峰管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在使用中,经常对其安装、连接和密封等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管道的管径进行加工以满足上述性能。现有的管径加工包括对管道中部进行扩径和缩径、对管口进行扩口和缩口等。然而,工业生产对管件的性能要求日渐提高,如要求精确度较高的驼峰管,驼峰管成型的形状比较多,不同于波纹管,成型驼峰管的同时可能还会一起成型喇叭口,另外,驼峰管的钢管壁厚一般比较厚,可达到4.0毫米,驼峰管成型的尺寸形状公差要求比较严格。现有的管径加工装置功能较单调,仅能对管道上的某一圆周整体进行扩径、缩径或扩口、缩口,许多装置成型精度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驼峰管加工装置,可通过多个外模油缸驱动所有外模或驱动指定外模,实现对圆管、椭圆管等工件某一截面一周的整体加工或局部加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驼峰管加工装置,包括下模板和安装在下模板上的内模组、内模驱动机构、外模组、外模驱动机构,待加工的工件位于内模组和外模组之间,内模驱动机构衔接并驱动内模组挤压工件、外模驱动机构衔接并驱动外模组挤压工件,外模组包括多个外模,多个外模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外模可沿与所述中心线垂直相交的直线移动,外模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外模油缸和多个连接块,每个连接块连接至少一个外模油缸,外模油缸驱动连接块,多个连接块分别衔接并带动多个外模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外模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成内圈为圆形。多个外模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成内圈为椭圆形。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包括传感器和处理中心,传感器与其中一个外模油缸电连接,传感器为感应外模油缸驱动轴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处理中心与所有外模油缸和传感器电连接,处理中心接收传感器的信息,并控制各外模油缸的移动。多个连接块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的活动设置,每个连接块的外侧面连接两个外模油缸,多个外模油缸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的排布,外模油缸的驱动轴垂直于下模板的中心线,外模油缸带动连接块沿着一直线移动,所述直线与下模板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外模驱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同步件,同步件为一椭圆形的连接件,同步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相邻两个连接块的上端面。外模组还包括多个外模座,多个外模座分别连接多个外模,多个外模座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外模的外侧面连接外模座的内侧面,外模座的外侧面与连接块的内侧面连接。内模组包括多个内模和多个内模座,多个内模座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内模座的靠近所述中心线的内侧面与下模板的夹角为锐角,内模座可沿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相交的直线移动,多个内模以下模板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多个内模分别连接多个内模座,内模的内侧面连接内模座的外侧面,内模的外侧面衔接外模的内侧面。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轴承安装座、轴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轴承安装座和第二连接板支撑在下模板上,第一连接板支撑在第二连接板上,且四者的中心线重合,轴承安装座位于多个外模围成的内圈中,轴承安装座包括两个环形的安装环,两个安装环同轴叠加后通过螺栓连接,轴承套接在轴承安装座内,第一连接板套接在轴承中,第一连接板为环状,其外侧面和内侧面均为阶梯状。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盖板,多个内模座支撑在第二连接板上、位于第一连接板的环形中,内模座和第二连接板通过键连接,键的长度方向和所述中心线垂直相交,内模座的远离所述中心线的外曲面成阶梯状,第一连接板内侧面为阶梯状,盖板为环状、套接在多个内模座外,盖板内侧位于多个内模座外侧面的阶梯上,盖板外侧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内侧面的阶梯上,且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和盖板的上端面平齐,内模座的高度大于第一连接板的高度,内模的上端面和内模座的上端面平齐,内模的下端面支撑在第一连接板和盖板上。旋转驱动机构还包括马达安装板、液压马达、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驱动螺栓,马达安装板位于下模板的下方,两者平行间隔设置,马达安装板和下模板通过多个平行间隔的第二支撑柱连接,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马达安装板和下模板,液压马达安装在马达安装板上,液压马达可双向转动,第一齿轮连接液压马达的驱动轴,液压马达带动第一齿轮自转,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可回转的安装在马达安装板上,第二齿轮位于第二连接板和马达安装板之间,三者平行间隔设置,驱动螺栓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板后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内模驱动机构包括油缸安装板和多个第一支撑柱,油缸安装板位于马达安装板的下方,油缸安装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平板,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油缸安装板和第二连接板。内模驱动机构还包括内模油缸和内模锥杆,内模油缸安装在油缸安装板上,内模油缸的驱动轴位于下模板的中心线上,内模锥杆为一上小下大的表面切有多个平面的锥体,所述平面与内模锥杆中心线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平面的个数和内模座的个数相同,内模锥杆的下端连接内模油缸的驱动轴、上端穿过第二连接板,内模锥杆的中心线和下模板的中心线重合,多个内模座的内侧面分别接触并贴合内模锥杆外表面的多个平面,内模油缸带动内模锥杆沿着下模板的中心线移动。内模组还包括缩紧圈,缩紧圈套接在多个内模座的外侧面,缩紧圈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多个外模油缸驱动所有外模或驱动指定外模,实现对圆管、椭圆管等不同类型工件某一截面一周的整体加工或局部加工;通过传感器获取某一外模油缸的驱动距离,从而控制其它所有外模油缸或指定外模油缸的驱动距离,设有旋转驱动机构,实现对相邻内模或相邻外模之间的工件部分进行加工,加工精准精细,成型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G-G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模组、内模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F-F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驼峰管加工装置,包括下模板(1)和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内模组、内模驱动机构、外模组、外模驱动机构,待加工的工件(10)位于内模组和外模组之间,内模驱动机构衔接并驱动内模组挤压工件(10)、外模驱动机构衔接并驱动外模组挤压工件(10),其特征在于,外模组包括多个外模(42),多个外模(42)以下模板(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外模(42)可沿与所述中心线垂直相交的直线移动,外模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外模油缸(51)和多个连接块(52),每个连接块(52)连接至少一个外模油缸(51),外模油缸(51)驱动连接块(52),多个连接块(52)分别衔接并带动多个外模(42)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驼峰管加工装置,包括下模板(1)和安装在下模板(1)上的内模组、内模驱动机构、外模组、外模驱动机构,待加工的工件(10)位于内模组和外模组之间,内模驱动机构衔接并驱动内模组挤压工件(10)、外模驱动机构衔接并驱动外模组挤压工件(10),其特征在于,外模组包括多个外模(42),多个外模(42)以下模板(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外模(42)可沿与所述中心线垂直相交的直线移动,外模驱动机构包括多个外模油缸(51)和多个连接块(52),每个连接块(52)连接至少一个外模油缸(51),外模油缸(51)驱动连接块(52),多个连接块(52)分别衔接并带动多个外模(4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峰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外模(42)以下模板(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成内圈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峰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外模(42)以下模板(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成内圈为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驼峰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包括传感器(71)和处理中心,传感器(71)与其中一个外模油缸(51)电连接,传感器(71)为感应外模油缸(51)驱动轴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处理中心与所有外模油缸(51)和传感器(71)电连接,处理中心接收传感器(71)的信息,并控制各外模油缸(51)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驼峰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块(52)以下模板(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的活动设置,每个连接块(52)的外侧面连接两个外模油缸(51),多个外模油缸(51)以下模板(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的排布,外模油缸(51)的驱动轴垂直于下模板(1)的中心线,外模油缸(51)带动连接块(52)沿着一直线移动,所述直线与下模板(1)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驼峰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模组还包括多个外模座(41),多个外模座(41)分别连接多个外模(42),多个外模座(41)以下模板(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外模(42)的外侧面连接外模座(41)的内侧面,外模座(41)的外侧面与连接块(52)的内侧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驼峰管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模组包括多个内模(21)和多个内模座(22),多个内模座(22)以下模板(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共轴地依次活动拼接,内模座(22)的靠近所述中心线的内侧面与下模板的夹角为锐角,内模座(22)可沿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相交的直线移动,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峰曹科王明旺梁波蔡之挺陈少灵胡廷芳龚绍均杨小亮刘鹏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首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