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32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推药机构、连杆和盖板;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内管插设在气管导管内,内管的两端均为敞开状,内管的两端与气管导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气管导管本体与内管之间形成容纳腔,内管上开设有多个将容纳腔与内管内腔连通的微型连通孔;推药机构包括侧管、活塞和弹性件;侧管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顶端的侧壁,并与容纳腔相通;活塞密封容纳腔,弹性件一端连接在内管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活塞相连;连杆一端与活塞的底面连接;盖板位于管体的底端的正下方,并与管体间隔设置,且连接在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本气管导管,能有效的防止气管导管内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进而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对于重症病人,通过在呼吸道内置入气管导管,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是ICU维持生命的常用的手段。但是,长时间机械通气会导致气管导管内部滋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容易引起患者感染。研究发现,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是导致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持续感染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但目前的技术除了在最初置入气管导管时注意清洁和消毒操作之外,并无有效手段预防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BF)是细菌附着在生物材料表面,由于过度生长而形成的细菌复合体,主要成分包括细菌及分泌的多糖基质、脂蛋白等。不同于浮游菌,细菌一旦形成BF,则大大增强了活菌对机体免疫和抗生素的抵抗性,这直接提升了膜内细菌的存活率。有报道指出,对浮游菌和BF细菌同时进行抗菌作用最终细菌的消灭率分别为91%~93.5%和25%~26%。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BF内活菌可不断释放浮游菌,加重患者感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研究如何抑制BF的形成,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证明,常规的清洁和消毒无法从根本上阻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由于生物被膜对抗生素具有抵御作用,目前的抗生素治疗并不能完全清除细菌生物被膜,因此膜内细菌可被持续释放入患者下呼吸道,导致感染迁延不愈,致使患者病情加重。目前针对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状况临床只能采取更换气管导管的方式来解决,但是,更换气管导管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新置入的导管依然有再次形成生物被膜的可能性,无法避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另外,研究证明,枸橼酸钠对生物被膜(biofilm,BF)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前,可先在气管导管置入端的外表面均附着一层浓度为4%的枸橼酸钠,再将气管导管置入,可抑制细菌形成生物被膜,降低感染;但是,此种随着气管导管滞留时间的增长,首次附着的枸橼酸钠药性失效,则还是会存在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导管,能有效的防止气管导管内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进而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所述内管插设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内,内管与气管导管本体之间间隙设置且二者两端密封形成环形的容纳腔;所述内管的两端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气管导管本体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内管上开设有多个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内管内腔连通的微型连通孔,且所述微型连通孔靠近所述内管的底端;推药机构,包括侧管、活塞和弹性件,所述侧管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顶端的外侧壁,并与所述容纳腔相通;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容纳腔可滑动的密封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管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截面面积大于所有的所述微型连通孔的孔径的1.5倍;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底面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管体的底端密封的并能滑动的穿出;及盖板,位于所述管体的底端的正下方,且连接在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管体底端间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有两根,并且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管体和所述盖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具有弹性。进一步地,所述微型连通孔的直径小于0.2mm。进一步地,所述微型连通孔内设置有滤网,且所述滤网的孔径小于0.01mm。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活塞下方的所述容纳腔内预装有枸橼酸钠药液。进一步地,所述侧管内设置有预装防漏的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包括一弹性膜,所述弹性膜的边缘连接在所述侧管的内壁,所述弹性膜的中部开设有穿孔,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穿孔处于闭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球形体,且球心位于靠近管体一侧。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推药机构、连杆和盖板。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在气管导管留置期间,当需要对内管底端的内壁涂抹枸橼酸钠药液时,只需通过侧管注入浓度为4%的枸橼酸钠的溶液,枸橼酸钠微小颗粒状附着在内管底端的内壁,则可对通过内管底部流过的空气进行杀毒除菌,进而有效的预防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到达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的气管导管,在注入枸橼酸钠的过程中,枸橼酸钠液体会将推药机构的活塞向上推动,并带动盖板盖于管体的下端面,则可有效的防止在喷射过程中从管体的底端飞出到患者的呼吸道内,导致患者的不适。当注药完成后,而盖板脱离管体,在使用过程中,如内管内壁上的枸橼酸钠药液发生掉落时,会掉落到盖板上,既能防止浪费枸橼酸钠药液,也能防止枸橼酸钠药液流入呼吸道内,导致患者的不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气管导管中盖板盖设与管体底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示意图(第一实施例);图4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示意图(第二实施例);附图标记:100-管体、110-气管导管本体、120-内管、121-微型连通孔、122-滤孔、130-容纳腔、200-推药机构、210-侧管、211-单向阀、220-活塞、230-弹性件、300-连杆、400-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00、推药机构200、连杆300和盖板400。用于防止气管导管内形成细菌生物被膜。具体的,管体100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10和内管120。气管导管本体110为现有常用的气管导管。内管120插设在气管导管本体110内,内管120的两端均为敞开状,内管120的两端与气管导管本体110的内壁连接,内管120与气管导管本体110之间形成容纳腔130。容纳腔130用于容纳枸橼酸钠药液,枸橼酸钠药液浓度优选为4%。浓度为4%的枸橼酸钠能抑制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则可预防细菌感染。内管120上开设有多个将容纳腔130与内管120内腔连通的的微型连通孔121,且微型连通孔121靠近内管120的底端。推药机构200包括侧管210、活塞220和弹性件230。侧管210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110顶端的侧壁,并与容纳腔130相通。侧管210的管径应与普通空针1的注射头的管径相适配。活塞220套设在内管120上,且活塞220密封容纳腔130。弹性件230一端连接在内管120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活塞220相连。活塞220截面面积大于所有的微型连通孔121的孔径的1.5倍。在使用时,只有在一定压力下,枸橼酸钠药液才能通过微型连通孔121被挤入到内管12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所述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所述内管插设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内,内管与气管导管本体之间间隙设置且二者两端密封形成环形的容纳腔;/n所述内管的两端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气管导管本体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内管上开设有多个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内管内腔连通的微型连通孔,且所述微型连通孔靠近所述内管的底端;/n推药机构,包括侧管、活塞和弹性件,所述侧管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顶端的外侧壁,并与所述容纳腔相通;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容纳腔可滑动的密封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管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截面面积大于所有的所述微型连通孔的孔径的1.5倍;/n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底面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管体的底端密封的并能滑动的穿出;及/n盖板,位于所述管体的底端的正下方,且连接在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管体的底端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所述内管插设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内,内管与气管导管本体之间间隙设置且二者两端密封形成环形的容纳腔;
所述内管的两端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气管导管本体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内管上开设有多个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内管内腔连通的微型连通孔,且所述微型连通孔靠近所述内管的底端;
推药机构,包括侧管、活塞和弹性件,所述侧管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顶端的外侧壁,并与所述容纳腔相通;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容纳腔可滑动的密封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管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截面面积大于所有的所述微型连通孔的孔径的1.5倍;
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底面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管体的底端密封的并能滑动的穿出;及
盖板,位于所述管体的底端的正下方,且连接在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管体的底端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丽娟叶俊英李秋红余渝陶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