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笔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31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6
一种安全笔针(1),其包括:主体(2);插管(3),其固定于主体(2)并且至少部分地从主体(2)突出;锁定元件(4),其布置在主体(2)内部;推力元件(5),其布置在主体(2)内部;屏蔽件(6),其可以在保持至少部分地插入主体(2)内的情况下相对于主体(2)移动。笔针(1)被构造为由于外部推力的作用而从第一构造移动到第二构造,在第一构造中,屏蔽件(6)完全覆盖插管(3)的上端(32),在第二构造中,插管(3)的上端(32)露出。笔针(1)被构造为由于推力元件(5)施加的推力的作用而从第二构造移动到不可逆的第三构造,在第三构造中,屏蔽件(6)完全覆盖插管(3)的上端(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笔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笔针(safetypenneedle),其主要能够用于用注射笔注射药物,该注射笔例如由糖尿病患者使用以进行定期的胰岛素注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使用在容纳有待注射的液体的瓶上安装的笔针。用注射笔进行注射,注射笔与药瓶联接以对液体施加必要的压力,从而皮下灌输液体。注射套件的形成也是已知的。所述套件包括笔针和容纳有待注射的药物的瓶。笔针包括主体、插管(cannula)和屏蔽件。主体在纵向上在底部与相反的顶部之间延伸,并且包括从底部延伸到布置在顶部处的开口的腔。插管布置在腔内部,并在固定到主体的底部的下端与通过开口从腔突出的相反的顶端之间延伸。屏蔽件被构造为可逆地联接到主体并完全覆盖插管的顶端。在使用时,即在注射的情况下,瓶适于容器的底部,从而允许插管抽出待注射的液体。将注射笔联接到瓶的自由端以压缩瓶内部容纳的流体,从而允许流体通过笔针插管流出。一旦从笔针的主体移除屏蔽件,就能够继续注射。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使用已知的笔针后,有必要将屏蔽件手动重新定位于主体以保护插管的顶端。另外,在使用之前和之后,笔针都处于相同的构造,即,屏蔽件覆盖插管的顶端。具体地,在使用之前,可通过从主体移除屏蔽件来访问插管的顶端。在使用之后,存在与例如在处置之前可能发生的意外刺穿相关的高感染风险。另外,一旦移除了屏蔽件,就不可能区分未使用的笔针和已经使用的笔针,因此存在不止一次地重复使用同一笔针的风险。重复使用同一笔针涉及使用非无菌的插管。这使得在使用受污染的插管进行注射后感染的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种情况下,构成本专利技术基础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的安全笔针。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使用笔针之后的意外刺穿的安全笔针。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后允许不可逆地覆盖笔针的插管的安全笔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允许区分未使用的笔针和已经使用的笔针的安全笔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使用笔针之后不可逆地覆盖插管,从而消除意外刺穿的风险并防止装置的重复使用。这防止了意外刺穿或使用非无菌笔针的插管引起污染的风险。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能够区分使用前所采用的笔针的构造与启动安全机构之后所采用的笔针的构造,以便使由机构的卡合引起的启动变得明显并防止进一步使用。附图说明通过对安全笔针的优选但非排他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如附图所示,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安全笔针的分解图;-图2是图1中的安全笔针的组成部件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处于第一构造的图1中的笔针的截面图;-图4是处于中间构造的图1中的笔式针的截面图;-图5是处于第二构造的图1中的笔针的截面图;-图6是处于第三构造的图1中的笔针的截面图;-图7是处于组装构造的注射套件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附图标记1表示安全笔针。在其优选实施方式中,安全笔针1包括主体2,其在纵向X-X上在底部21与相反的顶部22之间延伸。优选地,主体2具有大致筒状。具体地,主体2包括腔23,所述腔23从所述底部21延伸到布置在所述顶部22处的开口24。换言之,主体2的腔23是盲腔(blindcavity)。优选地,腔23具有与主体2同轴的筒状。主体2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5和干涉元件26,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5在所述腔23的邻近所述底部21的下部231处布置在所述腔23内部,所述干涉元件26布置在所述腔23的邻近所述顶部22的上部232处。更具体地,下部231从主体2的底部21延伸到布置在主体2的底部21与顶部22之间的腔23的中间部233。相反,腔23的上部232从中间部233延伸到主体2的顶部22。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主体2包括单个第一弹性元件25和单个干涉元件26。根据优选实施方式,主体2包括在腔23的下部231处沿着腔23的轮廓布置的多个第一弹性元件25和在腔23的上部232处沿着腔23的轮廓布置的多个干涉元件26。安全笔针1还包括插管3,其固定于所述主体2并在所述纵向X-X上在下端31与相反的顶端32之间延伸,所述下端31邻近所述主体2的底部21布置,所述相反的顶端32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开口24从所述腔23突出。优选地,插管3通过套筒29固定到主体2。所述套筒29布置在腔23的内部并连接到主体2的底部21。更优选地,套筒29沿纵向X-X在套筒29的连接到主体2的底部21的底部291与套筒29的相反的顶部292之间延伸。另外,套筒29包括从套筒29的底部291到顶部292的贯穿腔(pass-throughcavity)293,其被构造为稳定地容纳插管3。然后,将插管3插入到套筒29的贯穿腔293中以稳定地布置在主体2的腔23内部,保持上端31在开口24上方。换言之,插管3被稳定地固定到套筒29的贯穿腔293的内部。根据附图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主体2包括从底部21突出的裙部212,以便限定内部容纳有插管3的下端31的凹部。实际上,插管3的下端31穿过底部并从底部出来,而仍被限制在由裙部212限定的凹部内。这样,插管3的下端31不能被使用者的手指容易地到达,减少意外刺穿(puncture)的风险。优选地,裙部212优选在其内壁上、即在限定凹部的壁上包括螺纹部213。裙部212的螺纹部213被构造为螺合至瓶10的外颈部上形成的螺纹部101,该瓶10容纳有待注射的液体。另外,安全笔针1包括锁定元件4,其布置在所述主体2的腔23内部,包括下阻碍部41和上抵接部42。优选地,锁定元件4包括抵接体46,抵接体46沿纵向X-X从上抵接部42延伸到抵接体46的相反的顶部461。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抵接部42的形状被形成为凸缘,该凸缘沿着相对于纵向X-X的横向从抵接体46突出。更优选地,下阻碍部(lowercounteractingportion)41在纵向X-X上从上抵接部42朝向主体2的底部21从抵接体46突出。锁定元件4还包括布置在下阻碍部41处的接合部件43。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接合部件43是可变形的并且从上抵接部42朝向主体2的底部21突出。锁定元件4包括从所述下阻碍部41延伸到所述上抵接部42的第一贯通通道44。更具体地,第一贯通通道(throughchannel)44在纵向X-X上从下阻碍部41延伸到抵接体46的顶部461。插管3插入第一贯通通道44。优选地,第一通道44的直径大于套筒29的直径。这样,插管3同轴地插入套筒29,套筒29进而同轴地插入第一通道44,从而允许锁定元件4沿着套筒29滑动。另外,安全笔针1包括推力元件5,其布置在所述主体2的腔23内部,所述推力元件在所述纵向X-X上在第一端51与相反的第二端52之间延伸。具体地,所述第一端51邻近所述主体2的底部21地固定,所述第二端52连接到所述下阻碍部41,以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笔针(1),其包括:/n-主体(2),其在纵向(X-X)上在底部(21)与相反的顶部(22)之间延伸,所述主体(2)包括腔(23),所述腔(23)从所述底部(21)延伸到布置在所述顶部(22)处的开口(24),所述主体(2)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5)和干涉元件(26),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5)在所述腔(23)的邻近所述底部(21)的下部(231)处布置在所述腔(23)内部,所述干涉元件(26)布置在所述腔(23)的邻近所述顶部(22)的上部(232)处;/n-插管(3),其固定于所述主体(2)并在所述纵向(X-X)上在下端(31)与相反的顶端(32)之间延伸,所述下端(31)邻近所述主体(2)的底部(21)布置,所述相反的顶端(32)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开口(24)从所述腔(23)突出;/n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笔针(1)包括:/n-锁定元件(4),其布置在所述主体(2)的腔(23)内部,包括下阻碍部(41)、上抵接部(42)以及布置在所述下阻碍部(41)处的接合部件(43),所述锁定元件(4)包括从所述下阻碍部(41)延伸到所述上抵接部(42)的第一贯通通道(44),所述插管(3)插入所述第一贯通通道(44);/n-推力元件(5),其布置在所述主体(2)的腔(23)内部,所述推力元件在所述纵向(X-X)上在第一端(51)与相反的第二端(52)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端(51)邻近所述主体(2)的底部(21)地固定,所述第二端(52)连接到所述下阻碍部(41),以将所述锁定元件(4)推向所述主体(2)的顶部(22);/n-屏蔽件(6),其在所述纵向(X-X)上在下锁定部(61)与相反的上盖部(62)之间延伸,所述屏蔽件(6)包括从所述下锁定部(61)延伸到所述上盖部(62)的第二贯通通道(63),所述插管(3)插入所述第二贯通通道(63),所述屏蔽件(6)在保持至少部分地插在所述主体(2)的腔(23)内的情况下能够在所述纵向(X-X)上相对于所述主体(2)移动;其中:/n-所述笔针(1)被构造为当所述屏蔽件(6)在外部推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主体(2)的底部(21)移动时从第一构造移动到第二构造,在所述第一构造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5)与所述上抵接部(42)接合,以将所述锁定元件(4)保持在所述腔(23)的下部(231)中,同时所述屏蔽件(6)通过所述开口(24)从所述腔(23)突出以完全覆盖所述插管(3)的上端(32),在所述第二构造中,所述下锁定部(61)不可逆地联接到布置在所述腔(23)的下部(231)处的所述锁定元件(4),以通过所述开口(24)露出所述插管(3)的上端(32);/n-所述笔针(1)被构造为由于所述推力元件(5)施加的推力的作用而从所述第二构造移动到第三构造,在所述第三构造中,所述接合部件(43)抵接所述干涉元件(26),以将所述锁定元件(4)不可逆地锁定在所述腔(23)的上部(232)中,同时所述屏蔽件(6)通过所述开口(24)从所述腔(23)突出以完全覆盖所述插管(3)的上端(32)。/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6 IT 1020190000017031.一种安全笔针(1),其包括:
-主体(2),其在纵向(X-X)上在底部(21)与相反的顶部(22)之间延伸,所述主体(2)包括腔(23),所述腔(23)从所述底部(21)延伸到布置在所述顶部(22)处的开口(24),所述主体(2)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5)和干涉元件(26),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5)在所述腔(23)的邻近所述底部(21)的下部(231)处布置在所述腔(23)内部,所述干涉元件(26)布置在所述腔(23)的邻近所述顶部(22)的上部(232)处;
-插管(3),其固定于所述主体(2)并在所述纵向(X-X)上在下端(31)与相反的顶端(32)之间延伸,所述下端(31)邻近所述主体(2)的底部(21)布置,所述相反的顶端(32)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开口(24)从所述腔(23)突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笔针(1)包括:
-锁定元件(4),其布置在所述主体(2)的腔(23)内部,包括下阻碍部(41)、上抵接部(42)以及布置在所述下阻碍部(41)处的接合部件(43),所述锁定元件(4)包括从所述下阻碍部(41)延伸到所述上抵接部(42)的第一贯通通道(44),所述插管(3)插入所述第一贯通通道(44);
-推力元件(5),其布置在所述主体(2)的腔(23)内部,所述推力元件在所述纵向(X-X)上在第一端(51)与相反的第二端(52)之间延伸,所述第一端(51)邻近所述主体(2)的底部(21)地固定,所述第二端(52)连接到所述下阻碍部(41),以将所述锁定元件(4)推向所述主体(2)的顶部(22);
-屏蔽件(6),其在所述纵向(X-X)上在下锁定部(61)与相反的上盖部(62)之间延伸,所述屏蔽件(6)包括从所述下锁定部(61)延伸到所述上盖部(62)的第二贯通通道(63),所述插管(3)插入所述第二贯通通道(63),所述屏蔽件(6)在保持至少部分地插在所述主体(2)的腔(23)内的情况下能够在所述纵向(X-X)上相对于所述主体(2)移动;其中:
-所述笔针(1)被构造为当所述屏蔽件(6)在外部推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主体(2)的底部(21)移动时从第一构造移动到第二构造,在所述第一构造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5)与所述上抵接部(42)接合,以将所述锁定元件(4)保持在所述腔(23)的下部(231)中,同时所述屏蔽件(6)通过所述开口(24)从所述腔(23)突出以完全覆盖所述插管(3)的上端(32),在所述第二构造中,所述下锁定部(61)不可逆地联接到布置在所述腔(23)的下部(231)处的所述锁定元件(4),以通过所述开口(24)露出所述插管(3)的上端(32);
-所述笔针(1)被构造为由于所述推力元件(5)施加的推力的作用而从所述第二构造移动到第三构造,在所述第三构造中,所述接合部件(43)抵接所述干涉元件(26),以将所述锁定元件(4)不可逆地锁定在所述腔(23)的上部(232)中,同时所述屏蔽件(6)通过所述开口(24)从所述腔(23)突出以完全覆盖所述插管(3)的上端(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笔针(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包括位于所述开口(24)处的唇部(27),所述唇部(27)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三构造中与所述屏蔽件(6)的下锁定部(61)接合,以稳定地保持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腔(23)内部的所述屏蔽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笔针(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6)包括介于所述下锁定部(61)与所述上盖部(62)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元件(65),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5)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构造中与所述唇部(27)接合,以便稳定地保持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腔(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J·鲁伊斯·布拉沃
申请(专利权)人:皮克戴尔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