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肽类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28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肽类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应用。SEQ ID NO.1所示的多肽HX‑12C和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联合在制备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一种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由SEQ ID NO.1所示的多肽HX‑12C和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多肽可以抑制ABC转运蛋白的功能,与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联用,可增加化疗药物在耐药肿瘤细胞中的浓度,从而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的增殖。提示多肽类ABC转运蛋白抑制剂与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联合用药在制备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肽类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肿瘤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类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肿瘤治疗中,多药耐药的产生是化疗失败和肿瘤复发的最主要因素。肿瘤多药耐药产生的分子机制较复杂,其中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ABC家族)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引起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而ABCB1、ABCG2、ABCC1是ABC转运蛋白家族主要成员,其在多种肿瘤组织高表达,如ABCB1在人口腔表皮癌、结肠癌、肝癌、前列腺癌等高表达,ABCG2在人口腔表皮癌、结肠癌、肝癌、前列腺癌等高表达,ABCC1在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高表达。ABCB1、ABCG2、ABCC1可以识别多种抗肿瘤化疗药物,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化疗药物泵出肿瘤细胞外,使化疗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下降,进而导致化疗药物功效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将ABC转运蛋白抑制剂与传统化疗药物联用,以降低ABC转运蛋白的表达或者抑制ABCB1的功能,从而增加化疗药物在耐药肿瘤细胞中的浓度,被认为是临床上克服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有效策略。然而现有的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由于选择性差、药物相互作用及安全性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发现一种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新型ABC转运蛋白抑制剂一直是解决肿瘤耐药问题的研究热点。多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其中有许多多肽在生物体内有特殊的功能,统称生物活性肽。近年来发现几乎所有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如免疫防御、生殖控制、肿瘤病变、抗衰防老等都涉及有关的活性肽。研究较多的是抗菌肽(AMP)和抗肿瘤多肽(APC)。抗菌肽是指由多种生物如无脊椎动物、植物和动物等所分泌的,可以有效杀死细菌、真菌、病毒等外源性病原体的一类多肽分子,是生物体天然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抗肿瘤多肽是指一类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的多肽,且大多数的抗肿瘤多肽都来源于抗菌肽(AMP)。大多数抗菌肽和抗肿瘤多肽都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即一般由10-40个氨基酸构成,同时具有带正电的极性氨基酸和一定比例的非极性氨基酸,从而显示出两亲性。抗菌肽和抗肿瘤多肽的作用十分迅速,这也使得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这一系列特点使多肽成为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肿瘤细胞膜的磷脂分布非对称性被破坏,磷脂酰乙醇胺(PE)与磷脂酰丝胺酸(PS)大量地出现在细胞膜的外层,多肽链中带正电荷的极性氨基酸与肿瘤细胞膜表层带负电荷的磷脂(PS)可借静电引力作用使多肽聚集于肿瘤细胞膜表面,聚集的多肽呈现α-螺旋结构,非极性的一侧疏水氨基酸借疏水作用可伸入细胞膜内层,从而进一步通过膜裂解和非膜裂解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而在以往的肿瘤耐药研究中,多肽是作为抗癌剂来发挥作用,虽然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其在有效抑癌浓度下往往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ABC转运蛋白的抑制剂与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联合用药在制备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以下技术方案: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FFRKVLKLIRKIWR)在制备治疗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在制备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在制备治疗ABCB1、ABCC1或ABCG2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ABCB1介导的肿瘤优选肺癌、宫颈癌、人表皮样癌、卵巢癌、肝癌、肠癌、胃癌或胰腺癌。所述的ABCC1介导的肿瘤优选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或食管癌。所述的ABCG2介导的肿瘤优选乳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或黑色素瘤。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和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联合在制备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ABCB1介导的肿瘤优选肺癌、宫颈癌、人表皮样癌、卵巢癌、肝癌、肠癌、胃癌或胰腺癌。所述的ABCC1介导的肿瘤优选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或食管癌。所述的ABCG2介导的肿瘤优选乳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或黑色素瘤。所述的ABCB1底物化疗药物优选紫杉烷类、长春花生物碱类,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所述的ABCB1底物化疗药物进一步优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长春碱、长春新碱、阿霉素、柔红霉素、依托泊苷、替尼泊苷、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厄洛替尼、放线菌素D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ABCC1底物化疗药物优选长春花生物碱类,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所述的ABCC1底物化疗药物进一步优选蒽环霉素、长春花生物碱、表鬼臼毒素、喜树碱、甲氨蝶呤、沙奎那韦、米托蒽醌和伊马替尼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ABCG2底物化疗药物优选核苷类似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喜树碱类、叶酸拮抗剂、黄酮类抗肿瘤药。所述的ABCG2底物化疗药物进一步优选夫拉平度、伊利替康及其代谢物SN-38、拓扑替康、替尼泊苷、依托泊苷、伊马替尼、吉非替尼、达努塞替、多柔吡星、柔红霉素、米托蒽醌、甲氨蝶呤和蒽环霉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一种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由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和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组成。所述的ABC转运蛋白选自ABCB1、ABCC1或ABCG2。所述的ABCB1底物化疗药物优选紫杉烷类、长春花生物碱类,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所述的ABCB1底物化疗药物进一步优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长春碱、长春新碱、阿霉素、柔红霉素、依托泊苷、替尼泊苷、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厄洛替尼、放线菌素D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ABCC1底物化疗药物优选长春花生物碱类,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所述的ABCC1底物化疗药物进一步优选蒽环霉素、长春花生物碱、表鬼臼毒素、喜树碱、甲氨蝶呤、沙奎那韦、米托蒽醌和伊马替尼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ABCG2底物化疗药物优选核苷类似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喜树碱类、叶酸拮抗剂、黄酮类抗肿瘤药。所述的ABCG2底物化疗药物进一步优选夫拉平度、伊利替康及其代谢物SN-38、拓扑替康、替尼泊苷、依托泊苷、伊马替尼、吉非替尼、达努塞替、多柔吡星、柔红霉素、米托蒽醌、甲氨蝶呤和蒽环霉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揭示了多肽HX-12C可以抑制ABC转运蛋白的功能,与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联用,可增加化疗药物在耐药肿瘤细胞中的浓度,从而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的增殖。提示多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SEQ ID NO.1所示的多肽HX-12C在制备治疗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在制备治疗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在制备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在制备治疗ABCB1、ABCC1或ABCG2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4.SEQIDNO.1所示的多肽HX-12C和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联合在制备治疗ABC转运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BC转运蛋白选自ABCB1、ABCC1或ABCG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BC转运蛋白为ABCB1时,所述的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选自紫杉烷类、长春花生物碱类,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所述的ABC转运蛋白为ABCG2时,所述的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选自核苷类似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喜树碱类、叶酸拮抗剂、黄酮类抗肿瘤药;所述的ABC转运蛋白为ABCC1时,所述的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选自长春花生物碱类,蒽环霉素类,表鬼臼毒素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BC转运蛋白选自ABCB1时,所述的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选自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长春碱、长春新碱、阿霉素、柔红霉素、依托泊苷、替尼泊苷、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厄洛替尼、放线菌素D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ABC转运蛋白为ABCG2时,所述的ABC转运蛋白底物化疗药物选自夫拉平度、伊利替康及其代谢物SN-38、拓扑替康、替尼泊苷、依托泊苷、伊马替尼、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芳覃佐东汪美凤唐冬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