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及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15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其构造成支承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第二连接元件,其构造成与穿戴设备的表带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元件包括横向构件以及臂部构件,臂部构件从横向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以使得臂部构件能从第一连接元件的外侧与其连接或者从其脱开,第一接合件设置在臂部构件的面向第一连接元件的内侧面上,弹性变形力由第一连接元件的横向构件提供。借助这种连接结构,使得第二连接元件轻巧方便地接合到第一连接元件上并保持二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在期望更换设备主体等时也能将第二连接元件方便地从第一连接元件脱开,而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进行。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穿戴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及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的领域,穿戴设备可以例如是手表、各类饰品或类似的装饰物、包含或者不包含通讯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等等。因此,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尤其是包括用于固定表带的横向构件和从横向构件的两端延伸出的臂部构件。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这种连接结构的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在各式各样的手表的销量日益增长的当下,手表的外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趋势,外观漂亮的手表表身及可更换的多样式表带吸引刺激着消费者购买手表,同时这也顺应于消费者追求产品个性化的期望。一方面,传统的手表表带部分含外观面(即,穿戴时的外侧)和内衬(即,穿戴时的内侧)两部分,其中内衬部分接触手腕,消费者往往仅注意内衬给人的佩戴体验是否舒适,很少注意到内衬的外观。此外,目前的常规表带受限于表扣方式只适用一种佩戴方式,表带内衬反过来后无法扣合,佩戴方式单一。另一方面,随着如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发展,其内部多配置有多种传感器,其佩戴在手腕上即能够轻松识别并记录运动和睡眠状态的数据,因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包括智能手环在内的穿戴设备也能够通过更换表带来更换其佩戴方式,从而起到装饰的作用,所以其使用者在不同季节时,或者在不同的场合下,多喜欢为其更换不同的表带,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方便性,或提升使用者的个人品味。再者,随着穿戴设备与时尚产业的充分结合发展,也由消费者尝试在穿戴设备的正反两面(即,外侧面和内侧面)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纯用于装饰的物品或饰品。消费者可以在白天上班时使用正面的穿戴设备查询诸如时间等信息,而在晚上娱乐活动时使用位于内侧的饰品。或者,消费者在其穿戴设备的正面采用饰品装饰,而仅在需要查询信息时才观察内侧面上的设备主体。在本技术中,前述各类穿戴设备中的用于提取信息或者起到装饰美观作用的构件被称为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例如但不限于是手表的表盘、智能手环的显示屏、饰品等。在此情况下,如何在不增加购买一副表带的情况下提供给消费者更多个性化的选择、例如提供两种不同的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则成为了一个设计难点。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将设备主体通过生耳与表带相连接,其在更换表带时,需要使用如生耳叉或表耳叉等专门的拆卸工具,例如拆卸表带时,需要将生耳叉叉入表耳,通过将生耳叉顶住生耳,使得生耳被其内部的弹簧顶出来,完成拆表带;安装表带时,需要将生耳的一头卡进表耳,再用专用工具把生耳的另一端顶入表耳,使得生耳被卡进,完成装表带。可见,现有的如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和表带之间的连接结构多存在拆卸及安装繁琐、需要专门工具、佩戴方式单一、牢固可靠性较差和影响如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的使用寿命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带有可翻转表壳的手表,该手表的表带的每个端部带包括通过耳轴可枢转且可滑动地安装在表壳上的插入元件。每个插入元件包括分别对应于表壳的两个使用位置的至少两个指引角位置,和至少一个其中通过配合在母元件内的公元件来阻止插入元件枢转的纵向静止位置,元件的一个布置在表壳上,另一个元件布置在插入元件上,和其中插入元件纵向向外移动且其中插入元件自由枢转的纵向枢转位置。尽管该手表可以实现手表的翻转,但结构相当复杂,枢转轴的故障会导致功能的丧失,且成本高,一般仅用在高端手表系列中。目前,还已知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构造成能支承穿戴设备的不同设备主体;第二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构造成与穿戴设备的表带固定连接,其中,在第一连接元件上设置有第一接合件(例如,突起),并且在第二连接元件上设置有第二接合件(例如,凹陷部),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能处于形状匹配的接合中,从而使得设备主体与表带产生可拆卸式连接,并且二者也能从这种接合中脱开,以能够改变在穿戴时位于外侧的设备主体。然而,该连接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需要施加较大的外力才能使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接合件进入与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接合件的形状匹配的接合之中(例如,将第二接合件卡到第一接合件上去)。另一方面,即便用较大的外力勉强将第二连接元件的第二接合件与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接合件形状匹配地接合,如果要将二者脱离开来(例如,以更换朝向外面的设备主体),则要么无法顺利方便地脱离,要么会在不期望的情况下就导致二者分离开来(即,固定连接是不可靠的)。为此,在穿戴设备的领域中始终存在对提供一种低成本又操作可靠的连接方式的需求。尤其是,期望提供一种接合时方便轻松、但同时又不会意外脱开并且需要脱开时也能轻松脱开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元件,该第一连接元件构造成支承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第二连接元件,该第二连接元件构造成与穿戴设备的表带固定连接,其中,在第一连接元件上设置有第一接合件,并且在第二连接元件上设置有第二接合件。第二连接元件构造成借助弹性变形力能使其第二接合件与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接合件进行形状匹配地接合,以建立设备主体与表带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并且也能使该第二接合件从其与该第一接合件的接合中脱离,其中,第一连接元件包括用于固定表带的横向构件以及臂部构件,该臂部构件从该横向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以使得该臂部构件能从该第一连接元件的外侧与其连接或者从其脱开,第一接合件设置在臂部构件的面向第一连接元件的内侧面上,以及其中,弹性变形力由第一连接元件的横向构件提供。借助这种连接结构,能使得第二连接元件轻巧方便地接合到第一连接元件上并保持二者之间以及设备主体与表带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在期望更换设备主体等时也能将第二连接元件方便地从第一连接元件脱开,而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例如,螺丝起子或者额外按钮)进行。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横向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横截面收窄部。由于仅由该横截面收窄部来提供弹性变形力,因此能以非常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所需的变形接合效果。例如,横截面收窄部可以位于横向构件的中心位置处,以减小使横向构件因横截面减小而出现折断的风险,同时还能关于第二连接元件的横向中心提供对称变形力。替代地,横向构件也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臂部构件固定连接的两端,而前述横截面收窄部则可以位于所述两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附近。特别有利的是,横截面收窄部由设置在横向构件上的缺口部形成。由此,能以简单的方式来在横向构件上形成横截面收窄部,而无须对横向构件的内部进行镂空(这会对模制过程造成负担)。当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相互连接时,横向构件包括朝向第一连接元件的内侧和远离第一连接元件的外侧,横向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内侧上的内侧缺口部和设置在外侧上的外侧缺口部。特别是,内侧缺口部和所述外侧缺口部可以沿横向构件的长度方向彼此交错开。由于内侧缺口部和所述外侧缺口部彼此交错开,可以减小对横向构件本身的应力负荷,从而降低横向构件由于开设有这些缺口而造成折断或破裂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内侧缺口部和多个外侧缺口部,所述多个外侧缺口部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穿戴设备(100)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n第一连接元件(10),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构造成支承所述穿戴设备(100)的设备主体;/n第二连接元件(20),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0)构造成与所述穿戴设备的表带固定连接,/n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上设置有第一接合件(12),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0)上设置有第二接合件(22),/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0)构造成借助弹性变形力能使其第二接合件(22)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第一接合件(12)进行形状匹配地接合,以建立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表带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并且也能使所述第二接合件(22)从其与所述第一接合件(12)的接合中脱离,/n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表带的横向构件(26)以及臂部构件(24),所述臂部构件(24)从所述横向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以使得所述臂部构件(24)能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外侧与其连接或者从其脱开,所述第一接合件(12)设置在所述臂部构件(24)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内侧面上,以及其中,所述弹性变形力由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所述横向构件(26)提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穿戴设备(100)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元件(10),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构造成支承所述穿戴设备(100)的设备主体;
第二连接元件(20),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0)构造成与所述穿戴设备的表带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上设置有第一接合件(12),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0)上设置有第二接合件(2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0)构造成借助弹性变形力能使其第二接合件(22)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第一接合件(12)进行形状匹配地接合,以建立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表带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并且也能使所述第二接合件(22)从其与所述第一接合件(12)的接合中脱离,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表带的横向构件(26)以及臂部构件(24),所述臂部构件(24)从所述横向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以使得所述臂部构件(24)能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外侧与其连接或者从其脱开,所述第一接合件(12)设置在所述臂部构件(24)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内侧面上,以及其中,所述弹性变形力由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所述横向构件(26)提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26)包括至少一个横截面收窄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收窄部位于所述横向构件(26)的中心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26)包括用于与所述臂部构件(24)固定连接的两端,所述横截面收窄部位于所述两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附近。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收窄部由设置在所述横向构件(26)上的缺口部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0)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相互连接时,所述横向构件(26)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内侧和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的外侧,所述横向构件(26)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上的内侧缺口部和设置在所述外侧上的外侧缺口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缺口部和所述外侧缺口部沿所述横向构件(26)的长度方向彼此交错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26)包括至少一个内侧缺口部和多个外侧缺口部,所述多个外侧缺口部中的任何相邻两个缺口部之间布置有所述至少一个内侧缺口部中的一个内侧缺口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26)包括与所述臂部构件(24)固定连接的杆状元件,所述杆状元件构造成在与所述臂部构件(24)固定连接之前经扭转,以能向第二连接元件(20)提供回复变形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26)包括由柔性材质制成的第一段,所述弹性变形力由所述第一段提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构件(26)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臂部构件(24)固定连接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布置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威廉·沃尔科夫
申请(专利权)人:威廉·沃尔科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