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14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属于鞋底技术领域,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的第一鞋底面和与脚部接触的第二鞋底面,所述第一鞋底面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脚掌部和脚跟部,所述脚尖部设置有若干弧形防滑条,所述脚掌部设置有密集分布的三角防滑块,所述脚掌部与脚跟部之间设置有若干三角锥块,所述脚跟部设置有若干环形防滑凸条,所述第二鞋底面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防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利用设置的环形防滑凸条和弧形防滑条,通过减少脚尖部和脚跟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大鞋底对地面的压强,进而增大鞋底的防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底
,具体为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专利技术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户外运动是一项健康的运动,现有的运动鞋,虽然满足了穿着者舒适的需求,但户外运动所穿的运动鞋的鞋底防滑性能较差,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脚底出汗使得内鞋底与脚掌之间易出现打滑,从而降低了行走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解决现有鞋底防滑性能较差,以及脚底出汗使得内鞋底与脚掌之间易出现打滑的情况,降低行走时的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的第一鞋底面和与脚部接触的第二鞋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面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脚掌部和脚跟部,所述脚尖部设置有若干弧形防滑条,所述脚掌部设置有密集分布的三角防滑块,所述脚掌部与脚跟部之间设置有若干三角锥块,所述脚跟部设置有若干环形防滑凸条,所述第二鞋底面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防滑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环形防滑凸条和弧形防滑条,通过减少脚尖部和脚跟部处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大鞋底对地面的压强,从而增大鞋底的防滑效果,且多组间隔分布的防滑机构,使得防滑机构之间能够形成间隙,从而使得脚掌与鞋底之间间隙处气体的流动,使得脚部产生的热气能够快速的吸收,从而减少汗液的产生,提高脚部与第二鞋底面之间摩擦,增强第二鞋底面的防滑效果,提高行走时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机构包括橡胶条、吸湿层和抗菌层,所述橡胶条设置在第二鞋底面,所述吸湿层设置在橡胶条外表面,所述橡胶条外表面与吸湿层之间设置有抗菌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脚部产生的汗液能被吸湿层吸收,避免脚部与鞋底接触过于湿滑,同时抗菌层能够对吸湿层内的汗液进行杀菌,从而提高脚部的清洁,避免细菌的滋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条为中空结构,所述橡胶条上开设有与橡胶条内部相连通的透气孔,所述橡胶条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固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固体具有吸湿的作用,使得脚部产生的热气能够通过透气孔被活性炭固体吸收,减少汗液的产生,减少脚部异味的产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脚掌部处设置有若干防滑凸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防滑凸纹,防滑凸纹呈S形结构,增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提高鞋底的防滑作用,避免行走在较湿的地面时,出现摔倒的情况,提高行走时的安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三角防滑块之间形成排水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通道,使得鞋底与水接触时,水能够通过排水通道流动,以减少鞋底踏水产生的溅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三角锥块之间设置有菱形块,所述菱形块的高度小于三角锥块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角锥块增强与地面的压强,增强防滑作用,且当三角锥块磨损到与菱形块一定高度时,使得菱形块能够与地面接触,从而起到因三角锥块的磨损而减少防滑效果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掌部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弧形防滑块,所述弧形防滑块上设置有耐磨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弧形防滑块以及耐磨凸起,增强鞋底边缘两侧与地面的摩擦,以保证行走时避免出现崴脚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本体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材质制成的鞋底,具有较好的减震、抗弯曲性能,能够提高鞋底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设置的环形防滑凸条和弧形防滑条,通过减少脚尖部和脚跟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大鞋底对地面的压强,从而增大鞋底的防滑效果,且多组间隔分布的防滑机构,使得防滑机构之间能够形成间隙,从而增强脚掌处与鞋底之间间隙处气体的流动,使得脚部产生的热气能够快速的吸收,从而减少汗液的产生,提高脚部与第二鞋底面之间摩擦,增强第二鞋底面的防滑效果,使得脚部不易打滑,提高行走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鞋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滑机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A处的截面示意图,主要表现三角锥块与菱形块的位置关系。图中:1、透气孔;2、橡胶条;3、鞋底本体;4、第一鞋底面;5、第二鞋底面;6、脚尖部;7、弧形防滑条;8、脚跟部;9、三角防滑块;10、脚掌部;11、环形防滑凸条;12、防滑凸纹;13、排水通道;14、弧形防滑块;15、耐磨凸起;16、吸湿层;17、活性炭固体;18、三角锥块;19、菱形块;20、抗菌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包括鞋底本体3,鞋底本体3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的第一鞋底面4和与脚部接触的第二鞋底面5,第一鞋底面4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6、脚掌部10和脚跟部8,在脚尖部6设置有若干弧形防滑条7,以及在脚跟部8设置有若干环形防滑凸条11,使得当鞋底与地面接触时,利用环形防滑凸条11与弧形防滑条7,减少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鞋底脚尖部6和脚跟部8与地面的压强,从而提高鞋底的防滑效果,避免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摔倒的情况,并且在脚掌部10设置有密集分布的三角防滑块9,使得脚掌部10处与地面的摩擦整体提高,增强鞋底的防滑效果,且若干三角防滑块9之间能够形成排水通道13,使得鞋底与水接触时,水能够通过排水通道13流动,以减少踏水产生的溅起;且脚掌部10与脚跟部8之间设置有若干三角锥块18,三角锥块18和菱形块19均采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根据行走的过程中人体脚底着地时,使得脚后跟先着地之后三角锥块18与地面接触,利用三角锥块18增大鞋底与地面的压强,起到增强鞋底的防滑作用,并且相邻两个三角锥块18之间安装有菱形块19,菱形块19的高度小于三角锥块18的高度,当三角锥块18磨损到与菱形块19相同高度时,三角锥块18的防滑效果下降之后,利用菱形块19与地面相接触,从而起到避免三角锥块18因磨损而减少防滑效果的作用,提高鞋底的使用性能,且在脚掌部10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弧形防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包括鞋底本体(3),所述鞋底本体(3)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的第一鞋底面(4)和与脚部接触的第二鞋底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面(4)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6)、脚掌部(10)和脚跟部(8),所述脚尖部(6)设置有若干弧形防滑条(7),所述脚掌部(10)设置有密集分布的三角防滑块(9),所述脚掌部(10)与脚跟部(8)之间设置有若干三角锥块(18),所述脚跟部(8)设置有若干环形防滑凸条(11),所述第二鞋底面(5)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防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包括鞋底本体(3),所述鞋底本体(3)包括用于与地面接触的第一鞋底面(4)和与脚部接触的第二鞋底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面(4)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6)、脚掌部(10)和脚跟部(8),所述脚尖部(6)设置有若干弧形防滑条(7),所述脚掌部(10)设置有密集分布的三角防滑块(9),所述脚掌部(10)与脚跟部(8)之间设置有若干三角锥块(18),所述脚跟部(8)设置有若干环形防滑凸条(11),所述第二鞋底面(5)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防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机构包括橡胶条(2)、吸湿层(16)和抗菌层(20),所述橡胶条(2)设置在第二鞋底面(5),所述吸湿层(16)设置在橡胶条(2)外表面,所述橡胶条(2)外表面与吸湿层(16)之间设置有抗菌层(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滑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恩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一帆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