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11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涉及人体平衡状态监测装置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人体上设有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上都设有缠绕带和信号机构;信号机构上开设有内侧安装槽;信号机构的一侧开设有穿透通口;内侧安装槽内装设有内置红外安装机构;内置红外安装机构上装设有若干与穿透通口位置相配合的红外热源发生器;跟随移动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传感监测人体实时移动的红外探测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完成对人体运动状态的监测,便于对当前人体的平衡状态进行分析、判断,有利于对病人康复程度、是否达到独立行走的安全性进行判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体平衡状态监测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人的任何运动可以说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大肌肉的活动,更需要有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胜任。在一些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其身体的平衡能力也随着病情的好转得到提高,但若是真的需要达到出院,或是自己独立化的安全无恙的自由行走,需要对病人当前行走、活动等状态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下定参考性的结论。如何对人体的行走、活动等状态进行高效、精准的动态监测分析,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从而完成对人体运动状态的监测,便于对当前人体的平衡状态进行分析、判断,有利于对病人康复程度、是否达到独立行走的安全性进行判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侧固定基体、第二边侧配合基体;第一边侧固定基体、第二边侧配合基体之间活动装设有脚部监测传感面板、颈部监测传感面板、手部监测传感面板;第一边侧固定基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第一升降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颈部监测传感面板的一侧配合连接;第二升降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手部监测传感面板的一侧配合连接;人体上设有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上都设有缠绕带和信号机构。信号机构上开设有内侧安装槽;信号机构的一侧开设有穿透通口;内侧安装槽内装设有内置红外安装机构;内置红外安装机构上装设有若干与穿透通口位置相配合的红外热源发生器。第一边侧固定基体、第二边侧配合基体的上侧端设有上侧导轨板;上侧导轨板上装设有跟随移动装置;跟随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上侧动力装置;跟随移动装置内设置有与上侧动力装置输出机构配合连接的驱动行走轮;跟随移动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传感监测人体实时移动位置的红外探测机构;跟随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一组位于人体前后方位的用于拍摄人体动态的监控摄像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颈部监测传感面板、手部监测传感面板的一侧配合安装在第二边侧配合基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脚部监测传感面板的监测范围与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的活动范围相配合;颈部监测传感面板的监测范围与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的活动范围相配合;手部监测传感面板的监测范围与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的活动范围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的缠绕带上设有第一活动魔术贴;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上设有与第一活动魔术贴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魔术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信号机构的内侧设有内侧硅胶面;信号机构的内侧安装槽端侧开口侧安装有端侧盖板;信号机构上设置有内置电源;信号机构的内侧安装槽内设置有与内置红外安装机构相配合的内侧接触电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对应身体活动部分的监测传感面板,通过人体穿戴相应不同产热量的红外绕带装置,监测传感面板动态化监测到对应位置处红外绕带装置的位置移动路径,完成对人体运动状态的监测,便于对当前人体的平衡状态进行分析、判断,有利于对病人康复程度、是否达到独立行走的安全性进行判断。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系统的装置分布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脚部、颈部、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信号机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系统探测到的人体关节运动状态的变化曲线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边侧固定基体;2-第二边侧配合基体;3-第一升降动力装置;4-第二升降动力装置;5-脚部监测传感面板;6-颈部监测传感面板;7-手部监测传感面板;8-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9-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10-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11-上侧导轨板;12-跟随移动装置;13-上侧动力装置;14-驱动行走轮;15-红外探测机构;16-监控摄像头;17-缠绕带;18-第一活动魔术贴;19-第二固定魔术贴;20-信号机构;21-内侧硅胶面;22-端侧盖板;23-内侧安装槽;24-内置红外安装机构;25-红外热源发生器;26-穿透通口;27-内置电源;28-内侧接触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角度”、“内”、“垂直”、“端面”、“内”、“周侧”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之间活动装设有脚部监测传感面板5、颈部监测传感面板6、手部监测传感面板7;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动力装置3、第二升降动力装置4;第一升降动力装置3的输出端与颈部监测传感面板6的一侧配合连接;第二升降动力装置4的输出端与手部监测传感面板7的一侧配合连接;人体上设有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8、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9、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10;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8、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9、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10上都设有缠绕带17和信号机构20。信号机构20上开设有内侧安装槽23;信号机构20的一侧开设有穿透通口26;内侧安装槽23内装设有内置红外安装机构24;内置红外安装机构24上装设有若干与穿透通口26位置相配合的红外热源发生器25。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的上侧端设有上侧导轨板11;上侧导轨板11上装设有跟随移动装置12;跟随移动装置12上设置有上侧动力装置13;跟随移动装置12内设置有与上侧动力装置13输出机构配合连接的驱动行走轮14;跟随移动装置12上设置有用于传感监测人体实时移动位置的红外探测机构15;跟随移动装置12上设置有一组位于人体前后方位的用于拍摄人体动态的监控摄像头16。进一步地,颈部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n所述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之间活动装设有脚部监测传感面板(5)、颈部监测传感面板(6)、手部监测传感面板(7);/n所述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动力装置(3)、第二升降动力装置(4);/n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3)的输出端与颈部监测传感面板(6)的一侧配合连接;/n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4)的输出端与手部监测传感面板(7)的一侧配合连接;/n所述人体上设有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8)、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9)、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10);/n所述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8)、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9)、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10)上都设有缠绕带(17)和信号机构(20);/n所述信号机构(20)上开设有内侧安装槽(23);/n所述信号机构(20)的一侧开设有穿透通口(26);/n所述内侧安装槽(23)内装设有内置红外安装机构(24);/n所述内置红外安装机构(24)上装设有若干与穿透通口(26)位置相配合的红外热源发生器(25);/n所述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的上侧端设有上侧导轨板(11);/n所述上侧导轨板(11)上装设有跟随移动装置(12);/n所述跟随移动装置(12)上设置有上侧动力装置(13);/n所述跟随移动装置(12)内设置有与上侧动力装置(13)输出机构配合连接的驱动行走轮(14);/n所述跟随移动装置(12)上设置有用于传感监测人体实时移动位置的红外探测机构(15);/n所述跟随移动装置(12)上设置有一组位于人体前后方位的用于拍摄人体动态的监控摄像头(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平衡能力的检测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
所述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之间活动装设有脚部监测传感面板(5)、颈部监测传感面板(6)、手部监测传感面板(7);
所述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动力装置(3)、第二升降动力装置(4);
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3)的输出端与颈部监测传感面板(6)的一侧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4)的输出端与手部监测传感面板(7)的一侧配合连接;
所述人体上设有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8)、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9)、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10);
所述脚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8)、颈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9)、手部位置红外绕带装置(10)上都设有缠绕带(17)和信号机构(20);
所述信号机构(20)上开设有内侧安装槽(23);
所述信号机构(20)的一侧开设有穿透通口(26);
所述内侧安装槽(23)内装设有内置红外安装机构(24);
所述内置红外安装机构(24)上装设有若干与穿透通口(26)位置相配合的红外热源发生器(25);
所述第一边侧固定基体(1)、第二边侧配合基体(2)的上侧端设有上侧导轨板(11);
所述上侧导轨板(11)上装设有跟随移动装置(12);
所述跟随移动装置(12)上设置有上侧动力装置(13);
所述跟随移动装置(12)内设置有与上侧动力装置(13)输出机构配合连接的驱动行走轮(14);
所述跟随移动装置(12)上设置有用于传感监测人体实时移动位置的红外探测机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白林金鹏李霁欣赵雅琦李俊杰代伟皇甫良唐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体育学院王少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