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下米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09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下米盒,包括盒体、活动阻挡结构、第一磁体、第二磁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储米腔,所述储米腔的上端设有入米口,所述储米腔的下端设有下米口;所述活动阻挡结构与所述盒体可活动地相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固定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在所述活动阻挡结构上;所述第一磁体和/或所述第二磁体为软磁铁,所述第一磁体可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吸合,以使活动阻挡结构封闭所述盒体的下米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米盒自动完成米粒下锅投放操作,节省人们的精力与时间,简化操作过程更具人性化。另外,水开后米粒及时下锅可以避免出现米粒粘锅、糊底的现象,从而改善米粥的口感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下米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煮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下米盒。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饭煲不再仅仅只能煮饭,还提供了定时、煮饭、保温以及其他烹煮菜单旋转等多种功能,实现一锅多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使用电饭煲煮粥,一般煮粥都是直接从水龙头处接凉水来煮粥,这样往往很容易造成米粒粘锅,甚至出现糊底现象;这不仅影响米粥的口感品质,也对电饭锅的清洗造成困难。为了解决此问题,人们的共识是烧开水后再将米入锅,但是这需要人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等待水的烧开以及完成下米入锅操作,操作繁琐,智能化程度低。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下米盒,旨在使锅内的水烧开后自动下米入锅,简化操作流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下米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储米腔,所述储米腔的上端设有入米口,所述储米腔的下端设有下米口;活动阻挡结构,所述活动阻挡结构与所述盒体可活动地相连接;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在所述盒体上;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在所述活动阻挡结构上;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或所述第二磁体为软磁铁,所述第一磁体可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吸合,以使活动阻挡结构封闭所述盒体的下米口。所述活动阻挡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盒体上的支臂、可翻转地设置在支臂上的封板,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吸合,以使所述封板的上壁面与所述盒体的下壁面相平行。所述第一磁体镶嵌在所述盒体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磁体镶嵌在封板的下壁面上。所述盒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磁体通过第一盖体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磁体通过第二盖体固定在封板的下壁面上。所述支臂和封板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每块封板包括一体成型的阻挡部和连接部,两个阻挡部用于一起封闭所述盒体的下米口,所述连接部与支臂枢轴连接。所述盒体呈圆筒状,所述阻挡部为半圆板,两个阻挡部拼接形成整圆;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均设有两个,每个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呈半圆环状,两个第一磁体拼接形成圆环,两个所述第二磁体拼接形成圆环。所述盒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通孔,每个第一盖体的通孔处分别自下而上穿过一根螺钉,每根螺钉的顶端分别拧入对应的那个盒体的螺纹孔中。所述第一磁体为硬磁铁,所述第二磁体为软磁铁。所述盒体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搭肩。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下米盒,自动下米盒悬置烹煮腔中,水烧开沸腾后产生蒸汽,当烹煮腔内的温度达到第一磁体和/或第二磁体的预设温度时,第一磁体和/或第二磁体的磁性消失,此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相吸合的应力急剧降低,活动阻挡结构在自身重力和米粒重力作用下,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分离,从而实现活动阻挡结构解除对下米口的封闭,使得储米腔中的米粒自动落入开水中,进而自动完成米粒下锅投放操作,节省人们的精力与时间,简化操作过程更具人性化。另外,水开后米粒及时下锅,一方面有效保证烹煮时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米粒粘锅、糊底的现象,从而改善米粥的口感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米盒的立体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米盒的立体图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米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L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米盒在封闭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米盒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盒体、11-入米口、12-下米口、13-储米腔、2-活动阻挡结构、3-第一磁体、4-第二磁体、5-第一盖体、6-第二盖体、7-搭肩、21-封板、22-支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下米盒,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下米盒,包括盒体1、活动阻挡结构2、第一磁体3、第二磁体4。具体地,见图3所示,所述盒体1内设置有储米腔13,所述储米腔13的上端设有入米口11,所述储米腔13的下端设有下米口12;所述活动阻挡结构2与所述盒体1可活动地相连接;所述第一磁体3固定在所述盒体1上;所述第二磁体4固定在所述活动阻挡结构2上;其中,所述第一磁体3和/或所述第二磁体4为软磁铁,所述第一磁体3可与所述第二磁体4相吸合,以使活动阻挡结构2封闭所述盒体1的下米口1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米盒配合烹饪器具(如电饭煲、压力锅等)使用,见图5、6所示。煮粥时,先向烹饪器具的内锅83加入适当的水量,然后从自动下米盒的入米口11倒入米粒82,并将自动下米盒悬置在烹饪器具的内锅83中,自动下米盒朝向液面;由于此时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处于室温状态,第一磁体3和/或第二磁体4均具有磁性,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相吸合,以使活动阻挡结构2封闭所述盒体1的下米口12,从而使米粒存储在储米腔13中等待下锅;最后开始加热烹煮。在烹煮过程中,水烧开沸腾后产生蒸汽,当烹煮腔81内的温度达到第一磁体3和/或第二磁体4的预设温度时,第一磁体3和/或第二磁体4的磁性消失,此时,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之间相吸合的应力急剧降低,活动阻挡结构2在自身重力和米粒82重力作用下,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相分离,从而实现活动阻挡结构解除对下米口12的封闭,使得储米腔13中的米粒自动落入开水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下米盒具有以下优点:1.简化操作过程,自动完成米粒下锅投放操作,节省人们的精力与时间,更具人性化;2.水开后米粒及时下锅,一方面有效保证烹煮时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米粒粘锅、糊底的现象,从而改善米粥的口感品质。需要说明的是,活动阻挡结构解除对下米口12密封后不会复位,这样使得烹煮腔中的蒸汽可以沿储米腔13排走,并不会影响正常烹饪。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见图4所示,所述活动阻挡结构2包括竖直设置在盒体1上的支臂22、可翻转地设置在支臂22上的封板21,所述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相吸合,以使所述封板21的上壁面与所述盒体1的下壁面相平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体3镶嵌在所述盒体1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磁体4镶嵌在封板21的下壁面上。具体地,所述盒体1为塑料件,经过第一次注塑成型工艺在盒体1的底面上形成安装槽,将第一磁体3固定在安装槽内,对盒体1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工艺,以对安装槽进行密封,从而实现将第一磁体3镶嵌在盒体1的底面上;所述封板21也为塑料件,同前述过程,将第二磁体4镶嵌在封板21上。通过这样设置,在实现对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固定可靠性的前提下,可有效地避免第一磁体3,和/或第二磁体4外露而污染烹煮腔中的蒸汽,保证了产品的使用清洁度和安全性。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见图3、4所示,为了使第一磁体3和/或第二磁体4更好地感温受热,所述盒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磁体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下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储米腔,所述储米腔的上端设有入米口,所述储米腔的下端设有下米口;/n活动阻挡结构,所述活动阻挡结构与所述盒体可活动地相连接;/n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在所述盒体上;/n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在所述活动阻挡结构上;/n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或所述第二磁体为软磁铁,所述第一磁体可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吸合,以使活动阻挡结构封闭所述盒体的下米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下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储米腔,所述储米腔的上端设有入米口,所述储米腔的下端设有下米口;
活动阻挡结构,所述活动阻挡结构与所述盒体可活动地相连接;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在所述盒体上;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在所述活动阻挡结构上;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和/或所述第二磁体为软磁铁,所述第一磁体可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吸合,以使活动阻挡结构封闭所述盒体的下米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下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阻挡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在盒体上的支臂、可翻转地设置在支臂上的封板,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吸合,以使所述封板的上壁面与所述盒体的下壁面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下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和封板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每块封板包括一体成型的阻挡部和连接部,两个阻挡部用于一起封闭所述盒体的下米口,所述连接部与支臂枢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下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呈圆筒状,所述阻挡部为半圆板,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