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07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为解决电吹风体积大、风量风压损失的问题,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进风口、出风口、用于从进风口抽吸气流进入电吹风内部的风扇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的加热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扇叶旋转的电机,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中,电机还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支架;转子组件与扇叶连接且带动扇叶旋转;支架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组件的第一筒体和容纳扇叶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设于第二筒体一侧且与第二筒体通过连接叶片连接;电吹风还包括导风管,第二筒体包括进风侧和出风侧,扇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侧进入第二筒体内且经由出风侧进入导风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电吹风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电吹风。
技术介绍
电吹风一般包括外壳组件以及与外壳组件连接的手柄组件,以及用于抽吸气流进入电吹风内部的风扇单元,从而可以应用电吹风吹干头发或者对头发进行造型。风扇单元包括电机和由电机驱动旋转的扇叶,电机转速的大小影响电吹风吹出气流的风压和风量,将直接影响吹发效率。市面上的电吹风应用的电机转速大部分在2万转左右,由于电机本身性能的影响,电吹风产生的风量和风压都受到限制。戴森专利CN201621361236.9中公开了一种应用高速电机的手持式产品,且该电机的转速较大,因此可以产生大的风量和风压,但是该专利中提到的电机本身具有风道,电机通过浇铸成型,风道在电机内部,精度不容易控制,而风道的设计精度会影响电吹风吹出气流的风量和风压。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手柄组件后进入外壳内部,为了便于手柄组件内结构件的安装,将手柄组件分成多个部分,各个部分装配在一起会有装配间隙,造成气流外泄;而且,手柄组件上设有电子器件,比如开关,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开关设置在风扇单元的上方,开关的设置需要在手柄组件上开孔,气流会从开关处泄露,造成风量和风压的泄露,密封结构的设置又会导致装配复杂程度提高。另外,进风口设于手柄组件上,从外壳上的出风口吹出,气流方向进入外壳时要改变大约90°,由于气流方向的改变,会产生风量、风压损失,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设置导风结构件来减小由于气流方向改变造成风量、风压的损失。现有技术中应用的电机为有刷电机,受电机结构的限制,受电机结构的影响,外壳组件内设置电机固定结构,为了使减小抽吸进入电吹风内部气流的损失,电机固定结构上设有风道,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此种结构的缺点是,电机转速不高,电机体积大,电机固定结构的体积也较大,进而导致电吹风的体积大,不便于携带和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电吹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速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进风口、出风口、用于从进风口抽吸气流进入电吹风内部的风扇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的加热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扇叶旋转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支架;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扇叶连接且带动扇叶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组件的第一筒体和容纳扇叶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设于第二筒体一侧且与第二筒体通过连接叶片连接;所述电吹风还包括导风管,所述第二筒体包括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扇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侧进入第二筒体内且经由出风侧进入导风管。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位于导风管内。优选的,所述导风管与第一筒体限定气流通道,所述扇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侧进入第二筒体内且经由出风侧进入所述气流通道;或者,所述导风管内还设有与所述支架连接的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和第一筒体限定气流通道,所述扇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侧进入第二筒体内且经由出风侧进入所述气流通道。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径大于第一筒体的外径。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径与第二筒体的内径差值为D,1mm≤D≤50mm。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的一部分伸入第二筒体内;或者,所述第一筒体靠近出风侧的一端与所述出风侧齐平;或者,所述第一筒体靠近出风侧的一端位于出风侧的一侧。优选的,所述连接叶片靠近出风侧的一端伸入第二筒体内;或者,所述连接叶片靠近出风侧的一端与第二筒体的出风侧齐平。优选的,所述扇叶靠近出风侧的边缘和出风侧之间的距离为L1,0.1mm≤L1≤20mm。优选的,所述定子组件位于第一筒体的远离所述出风侧的端部的一侧,所述连接叶片与定子组件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磁体,所述磁体位于第一筒体的上方,且所述磁体伸入定子组件内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风扇单元抽吸进入电吹风的气流直接通过导风管进行输送,一方面导风管形成密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的气流从装配缝隙中被泄露的概率降低,从而减小风量和风压损失;当手柄组件上设有电子器件时,手柄组件和电子器件的装配处不用再单独做密封结构,简化结构;导风管还可以对主风道气流的声音起到缓冲作用,降噪、减震。另外,扇叶旋转时,气流从第二筒体进入导风管,通过第二筒体对风扇单元抽吸的气流进行整流,有效保证了电吹风的风量和风压、且降低噪音。2、通过使第二筒体位于导风管内,好处是,使进入第二筒体内的气流进从出风侧进入导风管,不会由于第二筒体与导风管之间的轴向间隙产生风量、风压损失,有效保证了电吹风的风量和风压、且降低噪音;另外,还可以通过导风管隔离第二筒体的震动,进一步降低噪音。3、通过使导风管与第一筒体限定气流通道,好处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电机的重量较轻,进而整机重量较轻,提高用户体验;通过使导风管内还设有与所述支架连接的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和第一筒体限定气流通道,好处是可以通过第三筒体对气流进行进一步的整流,获得需求的风量和风压,同时,便于电机的安装固定。4、通过使第二筒体的内径大于第一筒体的外径,好处是,便于使气流从第一筒体的出风侧进入导风管内,且能使第一筒体与导风管、或者使第一筒体与第三通体形成气流通道后,减小气流的流通路径上的风阻,提高风量。5、通过使第一筒体的外径与第二筒体的内径差值为D,1mm≤D≤50mm,好处是,降低风阻,提高风量;当D<1mm时,对工艺精度要求高,工艺难度加大,系统难适配,成本增大;当D>50mm时,电机的体积加大,略显笨重,使用体验和外观的美感程度都下降,且风量和风压减小。6、通过使第一筒体的一部分伸入第二筒体内,好处是降低电机高度,减小电吹风的体积;或者,第一筒体靠近出风侧的一端与所述出风侧齐平,减小风阻,提高风量,降低电机高度,减小电吹风的体积;或者,所述第一筒体靠近出风侧的一端位于出风侧的一侧,减小风阻,提高风量。7、通过使连接叶片靠近出风侧的一端伸入第二筒体内,好处是,提高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连接长度,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通过使连接叶片靠近出风侧的一端与第二筒体的出风侧齐平,好处是,使风扇与出风侧之间可以自由设置整流空间,提高风压。8、通过使扇叶靠近出风侧的边缘和出风侧之间的距离为L1,0.1mm≤L1≤20mm,好处是,对进入第二筒体的气流在此距离处进行整流,提高风压;当L1<0.1mm时,不能进行有效整流,风压提高效果不明显,而且可能使一部分没有经过整流的气流从出风侧进入导风管,撞在导风管的内壁上,导致风量损失;当L1>20mm时,距离过长,气流集聚在第二筒体内不能顺利进入导风管内,影响进风量。9、通过时使定子组件位于第一筒体的远离所述出风侧的端部的一侧,所述连接叶片与定子组件过盈配合,提高定子组件的固定可靠性,结构简单。10、通过转子组件包括磁体,所述磁体位于第一筒体的上方,且所述磁体伸入定子组件内部,配合更加可靠,使转子组件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进风口、出风口、用于从进风口抽吸气流进入电吹风内部的风扇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的加热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扇叶旋转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支架;/n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扇叶连接且带动扇叶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组件的第一筒体和容纳扇叶的第二筒体;/n所述第一筒体设于第二筒体的一侧且与第二筒体通过连接叶片连接;/n所述电吹风还包括导风管,所述第二筒体包括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扇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侧进入第二筒体内且经由出风侧进入导风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进风口、出风口、用于从进风口抽吸气流进入电吹风内部的风扇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的加热单元,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扇叶旋转的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支架;
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扇叶连接且带动扇叶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用于支撑转子组件的第一筒体和容纳扇叶的第二筒体;
所述第一筒体设于第二筒体的一侧且与第二筒体通过连接叶片连接;
所述电吹风还包括导风管,所述第二筒体包括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扇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侧进入第二筒体内且经由出风侧进入导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位于导风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与第一筒体限定气流通道,所述扇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侧进入第二筒体内且经由出风侧进入所述气流通道;
或者,所述导风管内还设有与所述支架连接的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和第一筒体限定气流通道,所述扇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侧进入第二筒体内且经由出风侧进入所述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吹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金明叶志文肖林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