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伴热套管组件以及沥青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848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伴热套管组件以及沥青站,其中,电伴热套管组件包括:第一伴热件;第二伴热件,与第一伴热件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围成可容纳待加热管路的管道空腔,且第一伴热件靠近管道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热层,第二伴热件靠近管道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热层,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件。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电伴热套管组件通过可拆卸连接装配到待加热管路上,将待加热管路设于管道空腔内,以便于电伴热套管组件的现场装配,节省装配时间,且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修理,使管道空腔的受热更加均匀,进而增强了管道空腔的加热效果,使设于管道空腔内的管道受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伴热套管组件以及沥青站
本技术涉及保温管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伴热套管组件以及一种沥青站。
技术介绍
沥青站需要对沥青管道和重油管道进行伴热,以确保沥青管道和重油管道中的沥青或重油等物质流动的流畅性,现有技术中,一些领域采用加热电缆保温和电伴热的管道施工,避免了传统的沥青站通过使用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炉的伴热方案,更加方便环保,但是,需要将加热电缆在现场缠绕,并在外面包裹保温层,施工周期较长,不适合沥青站的安装,且长期使用时,不利于拆卸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伴热套管组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供一种沥青站。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电伴热套管组件,包括:第一伴热件;第二伴热件,与第一伴热件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围成可容纳待加热管路的管道空腔,且第一伴热件在靠近管道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热层,第二伴热件在靠近管道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热层,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件。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电伴热套管组件,通过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之间围成可容纳待加热管路的管道空腔,使得在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通过可拆卸连接装配到待加热管路上,将待加热管路设于管道空腔内,以便于电伴热套管组件的现场装配,节省装配时间,且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修理,此外,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根据使用需求可以制成统一尺寸的标准件,以利于电伴热组件的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在第一伴热件靠近管道空腔的一侧设有第一加热层,在第二伴热件靠近管道空腔的一侧设有第二加热层,且在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件,以通过电加热件加热管道空腔,实现设于管道空腔内的管道的加热和保温,其中,通过设置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使电加热件在运行时,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的温度升高,以围绕管道空腔形成两个高温的加热层,通过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加热管道空腔,使管道空腔的受热更加均匀,进而增强了管道空腔的加热效果;可以理解,设于管道空腔内的管道受热较为均匀。其中,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可以采用导热材料,以利于电加热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使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的温度升高,从而通过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加热管道空腔,使管道空腔的受热更加均匀。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伴热件内对应管道空腔形成第一加热层,第二伴热件内对应管道空腔形成第二加热层,即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与管道空腔相邻设置,且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将管道空腔围合。其中,电加热件可以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任何电器元件,例如,加热电缆、电加热带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伴热件内设有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设于第一加热层远离管道空腔的一侧;第二伴热件内设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设于第二加热层远离管道空腔的一侧。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伴热件内设置第一保温层,第二伴热件内设置第二保温层,且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分别设于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远离管道空腔的一侧,使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将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包裹,其中,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采用保温材料,从而实现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的保温,减少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热量散失,节约电能。其中,保温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岩棉、玻璃棉、聚氨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伴热件设有第一外包板,第一外包板设于第一保温层远离第一加热层的一侧;第二伴热件设有第二外包板,第二外包板设于第二保温层远离第二加热层的一侧。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保温层远离第一加热层的一侧设置第一外包板,且在第二保温层远离第二加热层的一侧设置第二外包板,使第一外包板和第二外包板将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包裹,以保护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避免外物损坏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具体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采用保温材料,一般地,保温材料的材料强度较低,通过第一外包板和第二外包板包裹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以避免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与外物的接触,从而避免在运输或安装的过程中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与外物的接触而损伤;其中,第一外包板和第二外包板还可以遮挡雨水,避免雨水落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上而影响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保温性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伴热件包括:第一导热板,设于第一伴热件靠近管道空腔的一侧;第二伴热件包括:第二导热板,设于第二伴热件靠近管道空腔的一侧;其中,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围成管道空腔。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围成管道空腔,在电加热件加热管道空腔时,热量通过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传递到管道空腔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加热件为加热电缆,第一加热层内和第二加热层内均设有多个加热电缆,其中,多个加热电缆均匀设于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内。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加热件为加热电缆,且多个电加热件均匀设于第一加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内,使管道空腔的受热更加均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呈环状,且连接件套设于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的外壁上,其中,连接件的两端通过弯折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呈环状的连接件套设于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的外壁上,以将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固定到管道上,使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之间形成容纳管道的管道空腔,具体地,连接件的两端通过弯折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以通过紧固件的可拆卸连接实现第一伴热件和第二伴热件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连接件可以采用弹性较好的金属材料,或者可以弹性变形的非金属材料,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与加热电缆相接,另一端用于接入电网,通过电源线向电加热件供电。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源线的一端与电加热件相连,另一端用于接入电网,通过电源线为电加热件供电,使电加热件在运行时为管道空腔加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检测元件,设于待加热管路上,通过温度检测元件获取待加热管路的温度参数;控制器,控制器与温度检测元件电连接;其中,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元件获取的温度参数控制电源线的连通或断开,或者控制电源线所输入的电流的大小。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待加热管路上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元件,以获取待加热管路的温度参数,且控制器与温度检测元件电连接,使温度检测元件获取的温度参数可以传递到控制器上,控制器根据温度参数控制电源线的连通或者断开,或者控制电源线所输入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电伴热套管组件加热温度的自动控制,以精确控制电伴热套管组件的热能消耗,节约使用成本;具体地,电源线的连通使电加热件正常运行加热待加热管路,提高待加热管路的温度,电源线断开电加热件停止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伴热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伴热件;/n第二伴热件,与所述第一伴热件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伴热件和所述第二伴热件围成可容纳待加热管路的管道空腔,且所述第一伴热件在靠近所述管道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热层,所述第二伴热件在靠近所述管道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热层,所述第一加热层和所述第二加热层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伴热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伴热件;
第二伴热件,与所述第一伴热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伴热件和所述第二伴热件围成可容纳待加热管路的管道空腔,且所述第一伴热件在靠近所述管道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加热层,所述第二伴热件在靠近所述管道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加热层,所述第一加热层和所述第二加热层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电加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伴热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伴热件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层远离所述管道空腔的一侧;
所述第二伴热件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设于所述第二加热层远离所述管道空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伴热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伴热件设有第一外包板,第一外包板设于第一保温层远离所述第一加热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伴热件设有第二外包板,第二外包板设于第二保温层远离所述第二加热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伴热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伴热件包括:第一导热板,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层靠近所述管道空腔的一侧;
所述第二伴热件包括:第二导热板,设于所述第二加热层靠近所述管道空腔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围成所述管道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伴热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件为加热电缆,所述第一加热层内和所述第二加热层内均设有多个加热电缆,其中,多个所述加热电缆均匀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层和所述第二加热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述新雷衡兵杨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