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810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包括交流电供电端(101)、AC转DC电路(102)、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二倍压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103);所述AC转DC电路(102)耦接交流电供电端(101),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耦接于AC转DC电路(102),用于放大电压;二倍压模块分别耦接于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103),用于输出两倍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放大后的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负离子发生电路可以直接接入市电供电,不需要使用直流电源,不需要更换电池或先对电池进行充电来实现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负离子发生器
,具体涉及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
技术介绍
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实验研究表明:生态级小粒径负氧离子更易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目前市面上负离子发生器大多采用直流电供电,因此大多数负离子发生器都是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或可更换电池/电池组,或可充电电池/电池组供电,并不能采用交流市电直接供电,造成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包括交流电供电端、AC转DC电路、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二倍压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所述AC转DC电路耦接交流电供电端,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耦接于AC转DC电路,用于放大电压;二倍压模块分别耦接于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用于输出两倍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放大后的电压。进一步地,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升压变压器;所述AC转DC电路和第三电容耦接,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在AC转DC电路与第三电容耦接的节点上,升压变压器的初级反馈绕组耦接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上;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电容的一端耦接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耦接的节点上;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均连接于第二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耦接的节点上,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耦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耦接的节点上。进一步地,二倍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四电容的一端耦接于负离子发生仓,所述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一端耦接于第四电容与负离子发生仓耦接的节点上;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五电容,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耦接于负离子发生仓;第二二极管的一端耦接在第四电容与第一二极管耦接的节点上,另一端耦接于第五电容与负离子发生仓耦接的节点上。进一步地,所述AC转DC电路包括降压变压器和第三二极管,所述降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交流供电端连接,次级绕组和第三二极管的一端耦接,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耦接,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在第三二极管与第三电容耦接的节点上。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AC转DC电路包括第六电容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六电容分别与交流供电端以及第三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耦接,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在第三二极管与第三电容耦接的节点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负离子发生电路可以直接接入市电供电,不需要使用直流电源,不需要更换电池或先对电池进行充电来实现供电,极大地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交流电供电端101、AC转DC电路102、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二倍压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103;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升压变压器T1;所述AC转DC电路和第三电容C3耦接,所述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连接在AC转DC电路与第三电容C3耦接的节点上,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反馈绕组耦接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上,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上;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耦接的节点上;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均连接于第二电阻R2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的节点上,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耦接在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耦接的节点上;二倍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四电容C4的一端耦接于负离子发生仓103,所述升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一端耦接于第四电容C4与负离子发生仓103耦接的节点上,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耦接于负离子发生仓103;第二二极管D2的一端耦接在第四电容C4与第一二极管D1耦接的节点上,另一端耦接于第五电容C5与负离子发生仓103耦接的节点上。上述负离子发生器电路中,从交流电供电端输入交流电后,经过AC转DC电路直接转换为直流电,直流电经过本实施例的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放大后进入二倍压模块中进行二倍压升压,最后进入负离子发生仓用于产生负离子。本实施例的上述负离子发生电路可以直接接入市电供电,不需要更换电池或先对电池进行充电来实现供电。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AC转DC电路102包括降压变压器T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降压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和交流供电端101连接,次级绕组和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耦接,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C3耦接,所述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连接在第三二极管D3与第三电容C3耦接的节点上。市电进入AC转DC电路102时,首先经过降压变压器T2的降压,然后经过第三二极管D3的整流转换为直流电,从而获得电压电流稳定的直流电实现供电。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AC转DC电路102包括第六电容C6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六电容分别与交流供电端101以及第三二极管D3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C3耦接,所述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连接在第三二极管D3与第三电容C3耦接的节点上。市电进入AC转DC电路102,先经过第六电容C6降压,然后经过第三二极管D3的整流转换为直流电,从而获得电压电流稳定的直流电实现供电。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供电端(101)、AC转DC电路(102)、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二倍压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103);所述AC转DC电路(102)耦接交流电供电端(101),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耦接于AC转DC电路(102),用于放大电压;二倍压模块分别耦接于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103),用于输出两倍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放大后的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供电端(101)、AC转DC电路(102)、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二倍压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103);所述AC转DC电路(102)耦接交流电供电端(101),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耦接于AC转DC电路(102),用于放大电压;二倍压模块分别耦接于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和负离子发生仓(103),用于输出两倍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放大后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供电的负离子发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震荡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升压变压器(T1);所述AC转DC电路和第三电容(C3)耦接,所述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连接在AC转DC电路与第三电容(C3)耦接的节点上,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反馈绕组耦接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上,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升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上;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耦接的节点上;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均连接于第二电阻(R2)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的节点上,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耦接在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耦接的节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供电的负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金
申请(专利权)人:超准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