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77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线材收纳部分、移动电源本体以及无线充部分,所述无线充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线材收纳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充部分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给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等有线充电、无线充电,还具备收纳线材例如数据线等功能,功能多样,极大的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并且移动电源本体、无线充部分和线材收纳部分三者可拆分为独立的部件单独使用,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配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电源单具备有线充电功能,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和线材收纳功能,功能较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有线充电、无线充电以及线材收纳功能的移动电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线材收纳部分、移动电源本体以及无线充部分,所述无线充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线材收纳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充部分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磁性连接,所述线材收纳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磁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无线充部分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线材收纳部分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对应的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所述第三磁性件与对应的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PCBA板,所述第一PCBA板上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远离第一PCBA板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的通孔内,所述无线充部分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PCBA板,所述第二PCBA板上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远离第二PCBA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远离第一PCBA板的一端对接,从而实现所述无线充部分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一充电接口、按键开关以及电量指示灯,所述第一充电接口、按键开关和电量指示灯分别与所述第一PCBA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通过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一侧的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线圈和第二充电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PCBA板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线材收纳部分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三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三壳体底部的底板,所述第三壳体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移动电源本体;所述第三壳体内的底部具有通槽,且第三壳体内的底部在所述通槽的边缘位置形成有环状的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通槽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底板上设有环状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卡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收纳槽,所述第二凸环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容置空间之间通过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环的顶部设有环状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覆盖部分的收纳槽以及部分的容置空间,所述通道延伸至所述挡板的顶部。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移动电源本体、无线充部分以及线材收纳部分,既可实现给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等有线充电,又能实现给电子产品无线充电,同时还具备收纳线材例如数据线等功能,功能多样,极大的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并且移动电源本体、无线充部分和线材收纳部分三者可拆分为独立的部件单独使用,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移动电源的移动电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移动电源本体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移动电源的无线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无线充部分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无线充部分的爆炸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移动电源的线材收纳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线材收纳部分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线材收纳部分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线材收纳部分50、移动电源本体10以及无线充部分30。无线充部分30与移动电源本体10之间、线材收纳部分50与移动电源本体10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无线充部分30与移动电源本体10电连接。通过该种结构,本技术既可实现给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等有线充电,又能实现给电子产品无线充电,同时还具备收纳线材例如数据线等功能,功能多样,大大的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并且移动电源本体10、无线充部分30和线材收纳部分50三者可拆分为独立的部件单独使用,使用方便。移动电源本体10、无线充部分30以及线材收纳部分5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方形且长宽尺寸大小相等,外观美观、完整。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移动电源本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PCBA板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一侧的第一充电接口14、按键开关15以及电量指示灯16。第一充电接口、按键开关15以及电量指示灯16分别与第一PCBA板12电连接。第一壳体11的顶部具有便于无线充部分30放置的第一凹位11a,无线充部分30的第二壳体31的底部具有与第一凹位11a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312a(见图5)。第一壳体11内的两侧分别设有方形的第一磁性件13。第一磁性件13由三个第一磁性件单元131沿移动电源的轴向叠加而成。第一磁性件单元131优选为磁铁。第一PCBA板12上设有第一电极121,第一电极121的远离第一PCBA板12的一端置于第一壳体11顶部的通孔114内。第一电极121为两根。第一壳体11顶部的通孔114也为两个。第一充电接口为两个,两个第一充电接口分别为USB2.0接口14a、TYPE-C接口14b,可以理解地,两个第一充电接口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充电接口,例如USB3.0接口、Lightning接口等等,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第一充电接口用于通过数据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以实现给移动电源本体10充电或用于通过数据线与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等连接以实现给电子产品充电。两个第一充电接口和按键开关15在第一壳体11的一侧呈并排设置。按键开关15用于控制移动电源本体10的工作状态。电量指示灯16为四个,四个电量指示灯16位于按键开关15的下方并呈并排设置,电量指示灯16用于指示移动电源本体10的电量情况,包括充电电量情况以及电量使用情况。移动电源本体10还包括提手17,提手17通过固定件18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一侧。提手17所在的一侧与第一充电接口所在的一侧相邻。提手17的设置,便于移动电源的携带。提手17的材质为真皮纹压变PU(聚氨酯)-哑面材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包括安装在一起的第一上壳111、第一下壳112。第一充电接口、按键开关15以及电量指示灯16设置在第一上壳111的一侧。第一上壳111的顶部具有上述的第一凹位11a及上述的通孔114。第一下壳112内的两侧具有用于设置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3的第一容置位115。提手17通过固定件18设置在第一上壳111的一侧。具体的,第一下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线材收纳部分、移动电源本体以及无线充部分,所述无线充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线材收纳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充部分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9 CN PCT/CN2019/080467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线材收纳部分、移动电源本体以及无线充部分,所述无线充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线材收纳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充部分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磁性连接,所述线材收纳部分与移动电源本体之间磁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无线充部分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线材收纳部分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对应的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所述第三磁性件与对应的第一磁性件磁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PCBA板,所述第一PCBA板上设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远离第一PCBA板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顶部的通孔内,所述无线充部分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PCBA板,所述第二PCBA板上设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的远离第二PCBA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远离第一PCBA板的一端对接,从而实现所述无线充部分与所述移动电源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