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转升降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85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旋转升降杆,具有管体和管体的丝杠驱动装置,所述管体具有底管,所述丝杠驱动装置包括丝杠和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通过设置在底管下方的第一齿轮箱内的齿轮组与丝杠底端的动力输入端配合可以驱动丝杠转动,齿轮组包括装于所述丝杠底端动力输入端的第一从动齿轮和由所述升降电机驱动的第一主动齿轮,所述底管可以其轴线为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旋转升降杆,所述底管可以其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整个管体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须在升降杆上增加方位转台、增加升降载荷,也不需要将升降杆整体安装在转台上,占用较大的回转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旋转升降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杆,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旋转升降杆。
技术介绍
具有一定举升能力的升降杆,可以用于快速架设天线等通信设施。现有技术中升降杆的基本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管体和管体的丝杠驱动装置,管体具有直径从大到小套在一起的多根圆管,最外的一根管是底管,最里的一根管是顶管,其余的管是内管,丝杠驱动装置包括有丝杠和丝杠驱动电机,丝杠驱动电机通过离合器、齿轮与丝杠底端的动力输入端配合驱动丝杠转停动作,再通过管体和丝杠的相应配合关系可以带动管体的顶管、内管的逐节升降或同步升降,进而完成升降杆的升降动作。上述现有技术中管体的顶管和内管、内管和底管之间均是通过相应的导向键和导向槽配合,在升降过程中管和管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现象。用于快速架设天线的升降杆在使用过程中,升降杆架设展出后,需要对顶部安装的天线进行方位调整,以确定最佳的接收状态。以往的方法:一种是在天线与升降杆之间增加一个方位转台,天线通过转台进行方位调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额外增加了升降杆的载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升降杆的使用寿命;另一种方法是升降杆整体安装在转台上,使升降杆整体旋转进行方位调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回转空间占用过大,给安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须增加升降载荷、并且回转空间相对较小的自旋转升降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自旋转升降杆,具有管体和管体的丝杠驱动装置,所述管体具有底管,所述丝杠驱动装置包括丝杠和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通过设置在底管下方的第一齿轮箱内的齿轮组与丝杠底端的动力输入端配合可以驱动丝杠转动,齿轮组包括装于所述丝杠底端动力输入端的第一从动齿轮和由所述升降电机驱动的第一主动齿轮,所述底管可以其轴线为轴转动。采用上述结构的自旋转升降杆,所述底管可以其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整个管体的转动,本技术无须在升降杆上增加方位转台、增加升降载荷,也不需要将升降杆整体安装在转台上,占用较大的回转空间。本技术中,所述底管的底部管口内固装有可供所述丝杠穿过的环形安装座,底管下方还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箱上的第二齿轮箱,第二齿轮箱的顶部与所述底管的底端之间留有间隙,第二齿轮箱内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和外圈带齿的回转支承轴承,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顶部由第二齿轮箱的顶部伸出并与所述的环形安装座固定相连,回转支承轴承以其内圈与第二齿轮箱的箱底固定相连,所述丝杠底端的动力输入端依次穿过环形安装座和回转支承轴承的内圈后伸至所述的第一齿轮箱内,还包括有方位电机,所述的第二主动齿轮固装在由箱顶伸至第二齿轮箱内的方位电机的输出轴上。本技术中是通过固装在底管底部管口内的环形安装座与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顶部固定连接、使回转支承轴承外圈的转动带动底管的相应转动,回转支承轴承外圈的转动是由方位电机驱动第二主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箱的顶部与所述底管的底端之间留有间隙,是保证底管转动时不会与第二齿轮箱产生摩擦。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底管的上部装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上装有连接固定件。升降杆在展出架设时升架杆自身需要定位,定位是通过固定升降杆的底管实现的,由于本技术中的底管可自转,通过在底管外设置轴承,在轴承的外圈上装有连接固定件的结构后,通过连接固定件可定位底管,同时不影响底管的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电机和第一主动齿轮之间加装有离合器。所述的离合器为电磁离合器。加装离合器后,可以使本技术自旋转升降杆在升至指定高度后,第一主动齿轮脱离升降电机的控制,从而可以实现底管在转动时丝杠能够同步转动,不会产生管体的再次升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齿轮箱内第二主动齿轮和外圈带齿的回转支承轴承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齿轮。增设过渡齿轮后便于调整方位电机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方位电机的尾轴上装有制动器,装有制动器后可以在升降杆展出架设完成后通过锁定电机来防止管体在受到外力时的转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旋转升降杆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自旋转升降杆,具有管体1和管体的丝杠驱动装置2,所述管体1具有底管3,所述丝杠驱动装置2包括丝杠4和升降电机5,升降电机通过设置在底管下方的第一齿轮箱6内的齿轮组7与丝杠底端的动力输入端配合可以驱动丝杠转动,再通过管体和丝杠的相应配合关系、丝杠的转动可以带动管体的顶管、内管的逐节升降或同步升降,进而可以完成升降杆的升降动作。所述的齿轮组7包括装于所述丝杠4底端动力输入端的第一从动齿轮71和由所述升降电机5驱动的第一主动齿轮72,第一从动齿轮71和第一主动齿轮72相啮合,第一从动齿轮71和第一主动齿轮72之间还可以增设第一过渡齿轮73。所述底管3的底部管口内固装有可供所述丝杠4穿过的环形安装座8,底管下方还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箱6上的第二齿轮箱9,第二齿轮箱的顶部与所述底管3的底端之间留有间隙10,第二齿轮箱内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91和外圈带齿的回转支承轴承92,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顶部由第二齿轮箱9的顶部伸出并与所述的环形安装座8固定相连,回转支承轴承以其内圈93与第二齿轮箱9的箱底固定相连,所述丝杠4底端的动力输入端依次穿过环形安装座8和回转支承轴承的内圈93后伸至所述的第一齿轮箱6内,还包括有方位电机11,所述的第二主动齿轮91固装在由箱顶伸至第二齿轮箱9内的方位电机的输出轴上。方位电机驱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底管的转动,由于升降杆套管的顶管、内管均是由导向键和导向槽配合,因此底管的转动可以带动套管整体转动,进而可以调整装于升降杆顶端天线的方位。本技术中所述底管3的上部装有轴承12,轴承的外圈上装有连接固定件13。所述升降电机5和第一主动齿轮72之间加装有离合器14,离合器14优选为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二齿轮箱9内第二主动齿轮91和外圈带齿的回转支承轴承92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齿轮94,第二过渡齿轮分别与第二主动齿轮和外圈带齿的回转支承轴承相啮合。所述方位电机的尾轴上装有制动器15,制动器优选为电磁制动器。本技术中仅给出了通过电机、齿轮和外圈带齿的回转支承轴承驱动底管转动,并且底管转动是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管口内的环形安装座与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顶部固定相连实现的,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通过驱动底管转动,进而带动整个管体转动的,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底管转动的驱动方式,还可以通过链条传动、带传动等驱动方式,底管转动,也可以通过套设在底管下部外侧的固定套、并通过建立固定套与链条传动或带传动相应的配合关系来实现,这都应认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旋转升降杆,具有管体(1)和管体的丝杠驱动装置(2),所述管体(1)具有底管(3),所述丝杠驱动装置(2)包括丝杠(4)和升降电机(5),升降电机通过设置在底管下方的第一齿轮箱(6)内的齿轮组(7)与丝杠底端的动力输入端配合可以驱动丝杠转动,齿轮组(7)包括装于所述丝杠(4)底端动力输入端的第一从动齿轮(71)和由所述升降电机(5)驱动的第一主动齿轮(7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3)可以其轴线为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旋转升降杆,具有管体(1)和管体的丝杠驱动装置(2),所述管体(1)具有底管(3),所述丝杠驱动装置(2)包括丝杠(4)和升降电机(5),升降电机通过设置在底管下方的第一齿轮箱(6)内的齿轮组(7)与丝杠底端的动力输入端配合可以驱动丝杠转动,齿轮组(7)包括装于所述丝杠(4)底端动力输入端的第一从动齿轮(71)和由所述升降电机(5)驱动的第一主动齿轮(7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3)可以其轴线为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旋转升降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3)的底部管口内固装有可供所述丝杠(4)穿过的环形安装座(8),底管下方还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齿轮箱(6)上的第二齿轮箱(9),第二齿轮箱的顶部与所述底管(3)的底端之间留有间隙(10),第二齿轮箱内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91)和外圈带齿的回转支承轴承(92),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顶部由第二齿轮箱(9)的顶部伸出并与所述的环形安装座(8)固定相连,回转支承轴承以其内圈(93)与第二齿轮箱(9)的箱底固定相连,所述丝杠(4)底端的动力输入端依次穿过环形安装座(8)和回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洪宇韦先勇刘明辉张一民隋鄂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长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