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459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孔介质渗流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包括液体加压装置、液体回收管道和渗流腔;所述液体加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渗流腔的一端,且与所述渗流腔连通,用于给所述渗流腔加压,所述液体回收管道与所述渗流腔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回收所述渗流腔内的液体;所述渗流腔内设置有上述的实验用多孔介质;所述渗流腔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用上述的实验用多孔介质进行渗流实验,并能够在渗流实验时,对渗流情况进行直接观察,与参数进行配合,降低了多孔介质特性研究上的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
本技术涉及多孔介质渗流实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多孔介质进行渗流实验时,只能根据不同的参数的设定,其进行模拟,不能进行直观的对渗流情况的观察,使得对于模拟结果是否准确,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对多孔介质的特性研究上,可能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其能够对渗流实验时的渗流情况进行直接观察,与参数进行配合,降低了多孔介质特性研究上的误差。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其包括液体加压装置、液体回收管道和渗流腔;所述液体加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渗流腔的一端,且与所述渗流腔连通,用于给所述渗流腔加压,所述液体回收管道与所述渗流腔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回收所述渗流腔内的液体;所述渗流腔内设置有上述的实验用多孔介质;所述渗流腔的材质为透明材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用多孔介质的为透明材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用多孔介质的生产方式为3D打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加压装置向所述渗流腔内压入的液体为有色液体。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加压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压力腔、加压活塞和单向阀;所述加压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压力腔内;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加压活塞上,用于将液体从所述加压活塞的一侧转移到所述加压活塞的另一侧;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加压活塞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加压活塞在所述压力腔内滑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为直线电机。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腔的出口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输出压力。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还包括储液箱,所述液体回收管道远离所述渗流腔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用于将回收的液体进行存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加压装置与所述储液箱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液箱内的液体压入所述渗流腔内。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渗流腔的材质为玻璃或透明塑料。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能够使用上述的实验用多孔介质进行渗流实验,并能够在渗流实验时,对渗流情况进行直接观察,与参数进行配合,降低了多孔介质特性研究上的误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的3D打印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的液体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的加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的加压活塞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中:100:液体加压装置;110:压力腔;120:加压活塞;121:排液孔;122:锥形腔;123:密封球;124:第一直孔;125:锥形孔;126:密封板;127:第二直孔;130:连接杆;140:动力装置;150:排液管;160:进液管;200:渗流腔;300:液体回收管道;400:储液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中,实验用多孔介质为3D打印生产,具体的,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多孔介质的3D打印系统包括三维CT扫描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3D打印机;三维CT扫描系统与图像处理系统信号连接,用于将扫描的原多孔介质的参数信息发送给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与3D打印机信号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参数信息,重构多孔介质模型,并将多孔介质模型的参数发送给3D打印机;3D打印机根据多孔介质模型的参数,打印实验用多孔介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三维CT扫描系统,对原多孔介质进行三维CT扫描,并将扫描后得到的参数信息传输给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参数信息,重构多孔介质模型,并将多孔介质模型的参数发送给3D打印机,3D打印机根据多孔介质模型的参数信息,将多孔介质模型进行3D打印,得到实验用多孔介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3D打印机打印的实验用多孔介质为透明材质。也就是说,通过3D打印的方式,将原来需要研究的多孔介质改变为透明的实验用多孔介质,由于经过CT扫描和重构多孔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加压装置、液体回收管道和渗流腔;/n所述液体加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渗流腔的一端,且与所述渗流腔连通,用于给所述渗流腔加压,所述液体回收管道与所述渗流腔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回收所述渗流腔内的液体;/n所述渗流腔内设置有实验用多孔介质;/n所述渗流腔的材质为透明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加压装置、液体回收管道和渗流腔;
所述液体加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渗流腔的一端,且与所述渗流腔连通,用于给所述渗流腔加压,所述液体回收管道与所述渗流腔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回收所述渗流腔内的液体;
所述渗流腔内设置有实验用多孔介质;
所述渗流腔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用多孔介质的为透明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用多孔介质的生产方式为3D打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压装置向所述渗流腔内压入的液体为有色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内渗流演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压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压力腔、加压活塞和单向阀;
所述加压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压力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立张锋涛高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