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再美专利>正文

一种学步车、幼儿用车轮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4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学步车、幼儿用车轮体,主要由轮座、下罩体、轮子、枢轴组成,轮座凸柱下方成型包覆轮子上半部的上罩体;下罩体在底端成型供轮子底端凸出于下罩体的槽孔,组装时令轮子及枢轴组设在上罩体,下罩体与上罩体固接组合,使轮子底端凸出于下罩体的槽孔外侧,借此使轮子的轴孔及枢轴由轮座及下罩体包覆以减少灰尘、异物渗入,增进轮子滚动顺畅性,且具较佳整体性质感及避免儿童手指、脚趾伸入轮体内,使轮体具较佳挡止性以增进使用安全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学步车、幼儿用车轮体。学步车、幼儿用车是现代婴、幼儿常使用的生活用具之一,目前的学步车或各式幼儿用车其底部设有专用的轮体,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为习用品1的一种学步车、幼儿用车的轮体结构之一,主要由轮座1’、接合柱2’、接合体3’、轮子4’、枢轴5’所组成,其中轮座1’顶部设置与接合柱2’组合的中空凸柱11’,底部中央凸设与二轮子4’组合枢接部12’,在枢接部12’中央设置可供穿插枢轴5’与二轮子4’组合的接合孔121’;接合柱2’系固设在轮座1’的凸柱11’上,接合体3’中央设置直径大于接合柱2’直径的套孔31’,外缘设置学步车、幼儿用车主体固接组合的凸纹32’,使接合体3’套置接合柱2’与轮座1’接合,并使轮座1’可360度转动;二轮子4’中央设置轴孔41’,分别设在轮座1’的枢接部12’两侧,由枢轴5’与轮座1’枢接组合。上述结构在实施时有以下缺失1、二轮子4’的轴孔41’直接外露,造成该轴孔41’易因灰尘或异物渗入而导致轴孔41’与枢轴5’的摩擦力增加,从而产生轮子4’转动不顺畅或不能转动的情形。2、组合后该枢轴5’两端可直接观示,造成组合成品有不具整体性的质感。3、如图11所示,由于轮子4’未受遮盖,当轮子4’行进时必须由高度大于轮子4’半径的障碍物才能阻挡轮子4’继续行进,因而当该轮体组合在学步车上时,若未在楼梯口或其他危险场合设置高度大于该轮子4’半径的障碍物则易发生轮子4’越过该障碍物发生学步车滚下楼梯或行进至其它危险场合发生不安全的情形,若在楼梯口设置高度大于轮子4’半径的障碍物时又将造成因障碍物过高导致成人跨越行走不便情形。4、如图12所示,两轮子4’组装在轮座1’后,两轮子4’间及轮座1’的下方将产生较大间隙A,易造成小孩的手指、脚趾不小心伸入时若轮体转动将产生夹伤手指、脚趾危险。如图13所示为习用品2的一种学步车、幼儿用车轮体结构,主要由轮座6’、接合柱7’、接合体8’、轮子9’所组合,其中轮座6’顶部设置与接合柱7’组合的凸柱61’,底部设置一半球形接合部62’,接合部62’中央设置轴孔63’,轮子9’一侧成型对应接合部62’形状半球形体,另一侧外缘凸设直径大于接合部62’直径与地面接触滚动的轮缘91’,中央设置由枢轴92’与轮座6’枢接组合的轴孔93’。上述结构在实施时具有以下缺失1、轮子9’的轴孔93’与枢轴92’间易渗入灰尘、异物而导至轮子9’转动不顺畅或不能转动情形。2、组合后枢轴92’直接外露,造成组合外观有不具整体性的质感,该外凸的轮缘91’造成轮体不具协调美观性的视感。3、该轮子9’外缘未受遮挡,造成轮体不易挡止的不安全情形,轮子9’与接合座62’具有组合间隙,易造成小孩手指、脚趾伸入危险。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学步车、幼儿用车轮体,可增进轮体转动顺畅性、使用安全性及隐藏整体性质感的改良结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学步车、幼儿用车轮体由轮座、接合柱、接合体、下罩体、轮子、枢轴组成,其中轮座顶部成型与接合柱组接的凸柱,在凸柱下方成型宽度大于轮子直径,并可包覆轮子上半部的上罩体,上罩体内部中央成型组设轮子的接合槽,接合槽两侧设置与枢轴两端组合的接合孔;上罩体适当处设置与下罩体组合的组接孔、定位孔及若干补强肋,在端缘设置与下罩体扣合的卡榫;下罩体成型宽度大于轮子直径,并在底端成型略大于轮子宽度可使轮子底端凸出于下罩体底端的槽孔,内部对应前述上罩体的组接孔位置设置由固接元件与上罩体组合的组接孔,对应前述定位孔位置设置定位柱,在适当处设置若干补强肋,端缘设置与上罩体组合的卡榫;轮子中央具一轴孔,借由枢轴与轮座的接合孔组合,使得轮子的轴孔及枢杆可组设在轮座及下罩体内,轮子的底端凸出下罩体的槽孔外。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轮子的轴孔及枢轴组设在轮座及下罩体内,可大幅减少灰尘、异物渗入,并使轮体具有较佳滚动顺畅性。2、本技术组合后只有轮子底端凸出于下罩体外,使组合成品具有较佳隐藏整体性的质感,并可防止儿童手指、脚趾伸入以增进使用安全性。3、本技术借由下罩体提供行进时挡止,具有较佳安全性,并因使用较低障碍物以减少行走跨越不便。4、下罩体与上罩体借定位孔、定位柱及卡榫、固接元件稳固组合,使得组合成品具有较佳稳固性,并可避免下罩体的槽孔偏移而抵靠轮子侧缘情形。5、本技术可调整组合时轮子底端凸出下罩体槽孔的不同高度位置,调整轮子较凸出槽孔外时可使轮体适于户外崎岖不平路面使用,并增进本技术的适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A-A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B-B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轮体挡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轮体挡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5结构剖视示意图;图10是习用品1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是习用品1实施例行进示意图;图12是习用品1组合示意图;图13是习用品2产品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由轮座1、接合柱2、接合体3、下罩体4、轮子5、枢轴6组成,其中轮座1顶部成型与接合柱2组接凸柱11,在接合柱2上套设接合体3,该接合体3与学步车或各式幼儿用车的主体接合,在凸柱11下方成型宽度大于轮子5直径,并可包覆轮子5上半部的上罩体12,上罩体12内部中央成型组设轮子5的接合槽13,接合槽13两侧设置与枢轴6两端组合的接合孔14,接合孔14具有直径略小于枢轴6直径的缺口141;上罩体12内缘适当处设置与下罩体4组合的组接孔15,适当处设置若干定位孔16、补强肋17,在端缘设置与下罩体4扣合的卡榫18;下罩体4为成型宽度大于轮子5直径,底端成型略大于轮子5宽度且可使轮子5底端凸伸在下罩体4底端的槽孔41,内部对应轮座1上罩体12的组接孔15位置设置由固接元件与上罩体12组合的组接孔42,对应前述定位孔16位置设置定位柱43,适当处设置若干补强肋44,端缘设置与上罩体12扣合的卡榫45,在外缘适当处设置挡缘46;轮子5中央具一轴孔51,借枢轴6与轮座1的接合孔14组合,使轮子5组设在轮座1的接合槽13间及下罩体4的槽孔41位置。本技术组合时令轮子5的轴孔51穿插枢轴6组合,并使枢轴6两端借接合孔14的挠性由缺口141嵌入接合孔14内,使得轮子5及枢轴6可组设在轮座1上;下罩体4组设于上罩体12底部,令定位孔16与定位柱43互相嵌合,令卡榫18、45互相扣合,固接元件穿插组接孔42、15固接,使轮子5的底端可凸出槽孔41外侧以接触地面滑动,使组合后令轮子5的轴孔51及枢轴6由上罩体12及下罩体4包覆,以防止灰尘、异物渗入轴孔51或枢轴6位置以增进轮子5转动顺畅性,且整体组合具较佳隐藏整体性质感,并可防止儿童手指、脚趾伸入轮体内而发生危险。如图5所示,当本技术组设在学步车(图中未标示)上进行滑动时,由于轮子5仅底端露出下罩体4外侧与地面接触滚动,使得大人可轻易取得大于前述轮子5外露高度的障碍物7置于楼梯口或其他危险位置,即可借下罩体4与障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学步车、幼儿用车轮体,主要由轮座、下罩体、轮子、枢轴组成,其中轮座顶部成型凸柱,该凸柱可组设适当接合元件与学步车、幼儿用车主体接合,轮子中央设置轴孔,在轴孔上穿插组设枢轴,其特征在于:轮座于凸柱下方成型宽度大于轮子直径,并可包覆轮子上半部的上罩体,上罩体内部中央成型组设轮子的接合槽,在接合槽两侧设置与枢轴两端组合的接合孔;下罩体成型宽度大于轮子直径,并于底端成型略大于轮子宽度供轮子底端凸出于下罩体底端的槽孔,下罩体与上罩体固接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再美
申请(专利权)人:吴再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