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28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涉及环保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传输仪本体、保护壳、盖体和防水组件,传输仪本体一侧设有若干接口,传输仪本体固定在保护壳内底面,保护壳一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接口位置上相对,防水组件包括定位件、夹持件和一组蝶形螺栓,定位件包括若干定位套,若干定位套依次固定,位于定位件两端的定位套一侧面均固定有一U形板,U形板一表面固定有一螺纹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保护壳和盖体,能够将传输仪本体收纳至保护壳内部,能够对传输仪本体进行防护,通过设有防水组件能够进行防水处理,解决了现有的数据采集传输仪防水防护效果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
本技术属于环保
,特别是涉及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的接口与外接线之间的连接采用螺纹套的方式安装,然而会出现防水效果不足的情况,而防水效果不足则影响采集传输仪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而在采集传输仪外部安装保护壳进行防护和防水时候,由于采集传输仪需要连接外部的设备或检测元件,需要使用的外接线需要贯穿保护壳,然而外接线与保护壳之间的间隙不易进行密封处理,同时不易外接线上接头移入保护壳内,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通过设有保护壳和盖体,能够将传输仪本体收纳至保护壳内部,能够对传输仪本体进行防护,通过设有防水组件能够进行防水处理,解决了现有的数据采集传输仪防水防护效果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传输仪本体、保护壳、盖体和防水组件,所述传输仪本体一侧设有若干接口,所述传输仪本体固定在保护壳内底面;所述保护壳一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接口位置上相对;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定位件、夹持件和一组蝶形螺栓;所述定位件包括若干定位套,若干所述定位套依次固定,位于所述定位件两端的定位套一侧面均固定有一U形板,所述U形板一表面固定有一螺纹套,若干所述定位套固定在保护壳一侧面,所述定位套与通孔同心分布;所述夹持件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的结构特征相同;>所述上盖体由若干弧形套组成,若干所述弧形套依次固定,所述弧形套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弧形套一端固定有插接套,所述插接套的外径与通孔的内径相同,所述弧形套和插接套内壁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壁固定有橡胶垫,所述上盖体一相对侧均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和U形板上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上的横板组成的矩形板与U形板间隙配合,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通过横板、U形板和蝶形螺栓与定位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输仪本体一相对侧均固定有支耳,所述保护壳内固定有若干固定套,所述传输仪本体通过支耳、固定套和螺钉与保护壳内底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一侧通过合页与保护壳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盖体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锁头,所述盖体通过锁头与保护壳另一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外接线,所述外接线一端设有插口,所述插口与接口相匹配,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上橡胶垫组成密封槽,所述外接线与密封槽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封杆,所述封杆与密封槽过盈配合,所述封杆一端固定有一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一表面固定有拉板。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内底面固定有若干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高度与固定套的高度相同。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有保护壳和盖体,能够将传输仪本体收纳至保护壳内部,能够对传输仪本体进行防护,通过设有防水组件,能够避免水分通过传输仪本体与外接线连接部位进入传输仪本体内的情况,能够起到高效的防水作用,从而间接的提高了传输仪本体的使用寿命。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去除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保护壳和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封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传输仪本体,2-保护壳,3-盖体,4-防水组件,5-定位件,6-夹持件,7-蝶形螺栓,8-外接线,9-封杆,101-接口,201-通孔,202-固定套,203-第一垫板,301-把手,302-锁头,501-定位套,502-U形板,503-螺纹套,601-上盖体,602-下盖体,603-弧形套,604-插接套,605-插接槽,606-橡胶垫,607-横板,608-螺纹孔,609-密封槽,801-插口,901-第二垫板,902-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传输仪本体1、保护壳2、盖体3和防水组件4,传输仪本体1一侧设有若干接口101,传输仪本体1固定在保护壳2内底面;保护壳2一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201,通孔201与接口101位置上相对;防水组件4包括定位件5、夹持件6和一组蝶形螺栓7;定位件5包括若干定位套501,若干定位套501依次固定,位于定位件5两端的定位套501一侧面均固定有一U形板502,U形板502一表面固定有一螺纹套503,若干定位套501固定在保护壳2一侧面,定位套501与通孔201同心分布;夹持件6包括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上盖体601与下盖体602的结构特征相同;上盖体601由若干弧形套603组成,若干弧形套603依次固定,弧形套603为半圆形结构,弧形套603一端固定有插接套604,插接套604的外径与通孔201的内径相同,弧形套603和插接套604内壁开设有插接槽605,插接槽605内壁固定有橡胶垫606,上盖体601一相对侧均固定有横板607;横板607上和U形板502上均开设有螺纹孔608,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上的横板607组成的矩形板与U形板502间隙配合,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通过横板607、U形板502和蝶形螺栓7与定位件5固定连接。其中如图2-3所示,传输仪本体1一相对侧均固定有支耳,保护壳2内固定有若干固定套202,传输仪本体1通过支耳、固定套202和螺钉与保护壳2内底面固定连接。其中如图1所示,盖体3一侧通过合页与保护壳2一侧转动连接,盖体3上设有把手301,把手301上设有锁头302,盖体3通过锁头302与保护壳2另一侧固定连接。其中如图1-2所示,还包括若干外接线8,外接线8一端设有插口801,插口801与接口101相匹配,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上橡胶垫606组成密封槽609,外接线8与密封槽609间隙配合。其中如图1-2和图5所示,防水组件4还包括封杆9,封杆9与密封槽609过盈配合,封杆9一端固定有一垫板第二901,垫板第二901一表面固定有拉板902,在不使用连接外接线8的位置采用封杆9密封。...

【技术保护点】
1.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传输仪本体(1),所述传输仪本体(1)一侧设有若干接口(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2)、盖体(3)和防水组件(4),所述传输仪本体(1)固定在保护壳(2)内底面;/n所述保护壳(2)一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201),所述通孔(201)与接口(101)位置上相对;/n所述防水组件(4)包括定位件(5)、夹持件(6)和一组蝶形螺栓(7);/n所述定位件(5)包括若干定位套(501),若干所述定位套(501)依次固定,位于所述定位件(5)两端的定位套(501)一侧面均固定有一U形板(502),所述U形板(502)一表面固定有一螺纹套(503),若干所述定位套(501)固定在保护壳(2)一侧面,所述定位套(501)与通孔(201)同心分布;/n所述夹持件(6)包括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所述上盖体(601)与下盖体(602)的结构特征相同;/n所述上盖体(601)由若干弧形套(603)组成,若干所述弧形套(603)依次固定,所述弧形套(603)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弧形套(603)一端固定有插接套(604),所述插接套(604)的外径与通孔(201)的内径相同,所述弧形套(603)和插接套(604)内壁开设有插接槽(605),所述插接槽(605)内壁固定有橡胶垫(606),所述上盖体(601)一相对侧均固定有横板(607);/n所述横板(607)上和U形板(502)上均开设有螺纹孔(608),所述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上的横板(607)组成的矩形板与U形板(502) 间隙配合,所述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通过横板(607)、U形板(502)和蝶形螺栓(7)与定位件(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染源在线数据采集传输仪,包括传输仪本体(1),所述传输仪本体(1)一侧设有若干接口(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2)、盖体(3)和防水组件(4),所述传输仪本体(1)固定在保护壳(2)内底面;
所述保护壳(2)一侧面开设有若干通孔(201),所述通孔(201)与接口(101)位置上相对;
所述防水组件(4)包括定位件(5)、夹持件(6)和一组蝶形螺栓(7);
所述定位件(5)包括若干定位套(501),若干所述定位套(501)依次固定,位于所述定位件(5)两端的定位套(501)一侧面均固定有一U形板(502),所述U形板(502)一表面固定有一螺纹套(503),若干所述定位套(501)固定在保护壳(2)一侧面,所述定位套(501)与通孔(201)同心分布;
所述夹持件(6)包括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所述上盖体(601)与下盖体(602)的结构特征相同;
所述上盖体(601)由若干弧形套(603)组成,若干所述弧形套(603)依次固定,所述弧形套(603)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弧形套(603)一端固定有插接套(604),所述插接套(604)的外径与通孔(201)的内径相同,所述弧形套(603)和插接套(604)内壁开设有插接槽(605),所述插接槽(605)内壁固定有橡胶垫(606),所述上盖体(601)一相对侧均固定有横板(607);
所述横板(607)上和U形板(502)上均开设有螺纹孔(608),所述上盖体(601)和下盖体(602)上的横板(607)组成的矩形板与U形板(502)间隙配合,所述上盖体(60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道龙政民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立瞻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