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发光组件、发光装置及车辆。导光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收光面、分光面、偏折反射面和出光面。导光结构本体外部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收光面准直形成准直光线,准直光线在结构本体内沿近似平行的方向向分光面传输,被主分光面接收并反射形成主分光,同时被侧分光面接收并反射形成侧分光;侧分光继而被传输路径上的偏折反射面接收并进一步反射形成侧发光,侧发光与主分光从出光面穿过并向结构本体外部发出形成光照。经导光结构准直导光后能够全部从预设的出光面发出形成造型,光线不会向外自由散射,利用单个光源可以均匀照亮30mm‑40mm的发光区域,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光源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结构、发光组件、发光装置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照明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导光结构、发光组件、发光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信号灯中,需要利用导光结构对光线进行准直。常用的厚壁导光结构主要包括直射式、反射式,以及直射和反射相结合的厚壁导光结构。如图1所示是直射和反射相结合的厚壁导光结构1,其主要利用作为收光面的直接耦合面1-1和间接耦合面1-2两个区间进行光线的准直作用:其中,光源O发出光线,射向直接耦合面1-1所在区域的光线经直接耦合面1-1折射改变方向后发出,对该区域的光线进行准直;射向间接耦合面1-2所在区域的光线经间接耦合面1-2全反射改变方向后发出,对该区域的光线进行准直。在上述过程中利用直接耦合面1-1和间接耦合面1-2改变光路以达到准直的效果。信号灯需要设置连续的点灯区域,以及需要对应连续设置多个光源以及图1所示的导光结构。为了满足造型的需求,需要对导光结构进行连续裁切以形成连续的光学花纹区域,即每个聚光器都要切掉一部分有效收光面,对应的会有一部分光线向外发射散失,最终经过导光结构导出的光的光效和能量会有明显的下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降低相邻光源的间距、同时增加信号灯中的光源数量以保证光照强度和光照效果,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和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灯具中需要增加光源数量以补偿裁切导光结构导致光效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发光组件、发光装置及车辆。一种导光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收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一侧表面,用于收集并准直自所述结构本体外部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形成准直光线;分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并设于所述准直光线的传输路径上,所述分光面包括主分光面及分别设于所述主分光面两侧的侧分光面,所述主分光面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所述准直光线以形成主分光,所述侧分光面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所述准直光线以形成侧分光;偏折反射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所述偏折反射面设于所述侧分光的传输路径上,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侧分光以形成侧发光;出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用于供所述主分光及所述侧发光穿过并向远离所述结构本体的方向发出。上述导光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充分利用了传统直射式聚光器为了满足造型而裁切掉的收光面所损失的能量,将光源的能量尽可能多的收集,之后通过全反射将能量分为多束进行偏折。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导光结构表面后,经导光结构准直导光后能够全部从预设的出光面发出形成造型,光线不会向外自由散射,利用单个光源可以均匀照亮30mm-40mm的发光区域,相较于传统裁切的聚光器单个光源仅能照亮10mm-20mm的发光区域来说有明显的进步,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光源能量。由于可以控制光线发出的方向,当多个导光结构并列布置时能够匹配造型,不需要为了造型裁切掉各导光结构上的收光面,从而避免了裁切收光面导致光线向外发射出现的能量散失现象,充分利用了光源的能量,保证从导光结构发出的光具有较大的能量强度。在导光结构的作用下光源的能量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多个导光结构和光源组合布置时,不需要通过降低固定区域内相邻光源之间的间距或者增加光源数量的方式保证光照强度和光照效果,在宽间距的光源条件下即可实现较高的光效和点灯效果,减少了同样范围内所需要的光源数量,直接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能源消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分光面包括多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主分光分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分光面包括多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侧分光分面,所述偏折反射面包括多个不在同一平面的偏折反射分面;各所述偏折反射分面分别对应设于被各所述侧分光分面反射的所述侧分光的传输路径上,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各所述偏折反射分面的侧分光以形成侧发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分光面对称设置于所述主分光面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光面、所述分光面、所述偏折反射面和所述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设有光学花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花纹包括条状花纹、交错花纹、点状花纹、磨砂皮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光面与所述准直光线之间的夹角为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分光的传输方向与所述出光面平行,并且所述偏折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光面包括折射收光面及环绕所述折射收光面设置的反射收光面;所述折射收光面用于收集并通过折射准直自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反射收光面用于收集并通过反射准直自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收光面通过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表面的断差面收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断差面设于所述折射收光面与所述反射收光面之间。一种发光组件,包括光源及上述的导光结构,所述光源靠近所述导光结构的收光面设置。发光组件充分利用了传统直射式聚光器为了满足造型而裁切掉的收光面所损失的能量,将光源的能量尽可能多的收集,之后通过全反射将能量分为多束进行偏折。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导光结构表面后,经过导光结构的准直导光能够全部从预设的出光面发出形成造型,光线不会向外自由散射,利用单个光源可以均匀照亮30mm-40mm的发光区域,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光源能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正对所述收光面,且所述光源的发光光轴与准直光线平行。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的发光组件,多个所述发光组件依次并列布置。由于发光组件的导光结构能够控制光线发出的方向,当多个导光结构并列布置时能够匹配造型,不需要为了造型裁切各导光结构上的收光面,进而避免了裁切收光面导致光线向外发射出现的能量散失现象,充分利用了每个光源的能量,保证从导光结构发出的光具有较大的能量强度。在导光结构的作用下光源的能量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多个导光结构和光源组合布置时,不需要通过降低固定区域内相邻光源之间的间距或者增加光源数量的方式保证光照强度和光照效果,在宽间距的光源条件下即可实现较高的光效和点灯效果,减少了同样范围内所需要的光源数量,直接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能源消耗。一种车辆,括车辆本体及上述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设于所述车辆本体前部。车辆中的发光装置在宽间距的光源条件下可实现较高的光效和点灯效果,减少了发光装置中所需要的光源数量,直接降低了发光装置及车辆的制造成本和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厚壁导光结构的导光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在图2的导光结构中形成主分光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5为在图2的导光结构中形成侧发光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图7为不在同一平面的主分光分面组成主分光面的示意图;图8为不在同一平面的侧分光分面组成侧分光面的示意图;图9为反射收光面的占比为零时的导光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结构本体;/n收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一侧表面,用于收集并准直自所述结构本体外部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形成准直光线;/n分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并设于所述准直光线的传输路径上,所述分光面包括主分光面及分别设于所述主分光面两侧的侧分光面,所述主分光面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所述准直光线以形成主分光,所述侧分光面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所述准直光线以形成侧分光;/n偏折反射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所述偏折反射面设于所述侧分光的传输路径上,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侧分光以形成侧发光;/n出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用于供所述主分光及所述侧发光穿过并向远离所述结构本体的方向发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本体;
收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一侧表面,用于收集并准直自所述结构本体外部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形成准直光线;
分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并设于所述准直光线的传输路径上,所述分光面包括主分光面及分别设于所述主分光面两侧的侧分光面,所述主分光面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所述准直光线以形成主分光,所述侧分光面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所述准直光线以形成侧分光;
偏折反射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所述偏折反射面设于所述侧分光的传输路径上,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其表面的侧分光以形成侧发光;
出光面,形成于所述结构本体的表面,用于供所述主分光及所述侧发光穿过并向远离所述结构本体的方向发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光面包括多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主分光分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分光面包括多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侧分光分面,所述偏折反射面包括多个不在同一平面的偏折反射分面;各所述偏折反射分面分别对应设于被各所述侧分光分面反射的所述侧分光的传输路径上,用于接收并反射传输至各所述偏折反射分面的侧分光以形成侧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分光面对称设置于所述主分光面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光面、所述分光面、所述偏折反射面和所述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设有光学花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震,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