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上支座、汽车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97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上支座、汽车减振器,所述减振器上支座包括:支座本体、缓冲体、内芯以及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顶部,与所述支座本体形成一空腔;所述缓冲体嵌入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支座本体、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内芯嵌入于所述缓冲体中;在垂直于所述顶盖的方向上,所述空腔的内壁、所述内芯的外壁呈椭圆形,所述缓冲体呈椭圆环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避免内芯与缓冲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提高了减振器上支座的耐久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上支座、汽车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器上支座和一种汽车减振器。
技术介绍
为了减缓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抖动,一般会在汽车中设置一个减振器。减振器上支座是减振器的组成部分之一。减振器上支座中,一般会设置有相互嵌套的外壳、缓冲体、内芯,内芯与活塞杆连接。由于缓冲体与内芯、外壳之间没有粘接力,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在活塞杆运动的情况下,导致内芯与缓冲体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影响减振器上支座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以及一种汽车减振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上支座,包括:支座本体、缓冲体、内芯以及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顶部,与所述支座本体形成一空腔;所述缓冲体嵌入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支座本体、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内芯嵌入于所述缓冲体中;在垂直于所述顶盖的方向上,所述空腔的内壁、所述内芯的外壁呈椭圆形,所述缓冲体呈椭圆环形。优选地,所述内芯与预置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透过所述缓冲体,沿着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支座本体外部。优选地,所述缓冲体的外壁与所述空腔内壁贴合连接。优选地,所述内芯位于所述缓冲体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内芯的外壁嵌入于所述缓冲体的内壁。优选地,所述缓冲体为聚氨酯、橡胶、有机硅弹性体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顶盖与所述支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支座本体的顶面;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低于所述支座本体的顶面。优选地,所述顶盖为圆环形结构。优选地,所述支座本体中与所述顶盖同一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柱状结构。优选地,所述支座本体为铸铝或者铸铁材质。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减振器,所述减振器上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由于顶盖设置于支座本体顶部,与支座本体形成一空腔,缓冲体嵌入在空腔内,与支座本体、顶盖连接,并且内芯嵌入于缓冲体中。使得缓冲体和内芯能够稳定地处于空腔内。并且由于空腔的内壁、内芯的外壁呈椭圆形,缓冲体呈椭圆环形,使得内芯无法在所述空腔内发生转动,减少内芯与缓冲体之间的相对转动,提高了减振器上支座的耐久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的内芯的受力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的外观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的爆炸图,参照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的剖视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减振器上支座具体可以包括:支座本体1、缓冲体2、内芯3以及顶盖4;所述顶盖4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1顶部,与所述支座本体1形成一空腔;所述缓冲体2嵌入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支座本体1、所述顶盖4连接;所述内芯3嵌入于所述缓冲体2中;在垂直于所述顶盖4的方向上,所述空腔的内壁、所述内芯3的外壁呈椭圆形,所述缓冲体2呈椭圆环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顶盖4设置于支座本体1顶部,与支座本体1形成一空腔,缓冲体2嵌入在空腔内,与支座本体1、顶盖4连接,并且内芯3嵌入于缓冲体2中。使得缓冲体2和内芯3能够稳定地处于空腔内。并且由于空腔的内壁、内芯3的外壁呈椭圆形,缓冲体2呈椭圆环形,使得内芯3无法在所述空腔内发生转动,减少内芯3与缓冲体2之间的相对转动,提高了减振器上支座的耐久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芯3与预置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透过所述缓冲体2,沿着远离所述顶盖4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支座本体1外部。内芯3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并沿着远离顶盖4的方向从空腔内延伸至支座本体1外部。本技术可以应用于汽车上,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活塞杆会在沿着远离顶盖4的方向进行往返运动,以减缓汽车的行驶过程中的抖动。参照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器上支座的内芯3的受力示意图,在活塞杆受力情况下,活塞杆可能会受到对其造成旋转趋势的动力,由于所述空腔的内壁、所述内芯3的外壁呈椭圆形,所述缓冲体2呈椭圆环形,使得缓冲体2能够给予内芯3一个与该动力方向相反的阻力,从而避免内芯3与缓冲体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了缓冲体2的使用寿命以及耐磨性能。在一种实际应用中,减振器上支座可以是电控减震器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电控减振器中,通常会有一根线束从活塞杆端部伸出,与整车电气系统连接,活塞杆和内芯3的转动会导致线束绕活塞杆缠绕,严重时可能扯断线束,通过由于所述空腔的内壁、所述内芯3的外壁呈椭圆形,所述缓冲体2呈椭圆环形,能够有效防止线束被折断或者磨损。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体2的外壁与所述空腔内壁贴合连接。缓冲体2的外壁与空腔内壁之间紧密贴合,防止缓冲体2在空腔内发生松动的状态,影响活塞杆与内芯3的运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芯3位于所述缓冲体2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内芯3的外壁嵌入于所述缓冲体2的内壁。由于内芯3设置在缓冲体2的中部位置,使得内芯3在活塞杆带动下沿着顶盖4方向往返运动时,两个运动方向的减震效果近似,同时,避免了内芯3与空腔直接接触,提高了内芯3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体2为聚氨酯、橡胶、有机硅弹性体中的一种。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顶盖4与所述支座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顶盖4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支座本体1的顶面;所述顶盖4的下表面低于所述支座本体1的顶面。顶盖4固定于支座本体1的顶部位置,防止缓冲体2脱离于空腔之外。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顶盖4为圆环形结构。顶盖4为圆环形结构,内芯3作往返运动时,可以气体可以通过顶盖4进出空腔。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支座本体1中与所述顶盖4同一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柱状结构。支座本体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安装部(例如:三个)。安装部用于与汽车(例如:汽车底盘)连接,使得将支座本体1固定在汽车上。在实际应用中,安装部表面可以刻有螺纹,通过螺纹增加与汽车的连接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支座本体1为铸铝或者铸铁材质。支座本体1可以采用铸铝或者铸铁材料,使得在保证支座本体1硬度的同时,避免支座本体1过重影响支座本体1与汽车之间的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还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上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缓冲体、内芯以及顶盖;/n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顶部,与所述支座本体形成一空腔;/n所述缓冲体嵌入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支座本体、所述顶盖连接;/n所述内芯嵌入于所述缓冲体中;/n在垂直于所述顶盖的方向上,所述空腔的内壁、所述内芯的外壁呈椭圆形,所述缓冲体呈椭圆环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上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缓冲体、内芯以及顶盖;
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顶部,与所述支座本体形成一空腔;
所述缓冲体嵌入在所述空腔内,与所述支座本体、所述顶盖连接;
所述内芯嵌入于所述缓冲体中;
在垂直于所述顶盖的方向上,所述空腔的内壁、所述内芯的外壁呈椭圆形,所述缓冲体呈椭圆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芯与预置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所述活塞杆透过所述缓冲体,沿着远离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支座本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体的外壁与所述空腔内壁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上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芯位于所述缓冲体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中部位置;
所述内芯的外壁嵌入于所述缓冲体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跃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