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43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包括导轨本体及连接板,导轨本体包括导向部、连接部及支撑部,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导向部、支撑部的中线,连接部平行于导向部,导向部垂直于支撑部,导向部、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凸筋、用于连接凸筋的凹槽;当相邻导轨本体通过端部对接时,凸筋连接凹槽,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于两个端部对接的导轨本体,连接板连接于连接部;支撑部的宽度是63.5‑66.5mm,导向部的宽度是20.0‑20.3mm,导向部的厚度是7.9‑8.0mm,导向部的边沿与支撑部底部的距离是53.9‑54.1mm;连接部的厚度小于导向部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邻导轨本体之间通过凸筋卡接凹槽的方式进行定位,能够保证相邻导向部之间的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导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导轨,属于电梯零部件

技术介绍
电梯导轨通常是由多根一根根较短的导轨拼接而成的,在拼接处采用连接板进行连接。由于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并且通常用于载人,因此对其安全性、可靠性具有较大的要求,这就使得其精度、强度及刚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电梯导轨设置在电梯井,在进行装配时,还需要方便导轨之间的连接、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导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本体及连接板,所述导轨本体包括导向部、连接部及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导向部、支撑部的中线,所述连接部平行于导向部,导向部垂直于支撑部,所述导向部、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凸筋、用于连接凸筋的凹槽;当相邻导轨本体通过端部对接时,所述凸筋连接凹槽,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于两个端部对接的导轨本体,所述连接板连接于连接部;所述支撑部的宽度是63.5-66.5mm,所述导向部的宽度是20.0-20.3mm,导向部的厚度是7.9-8.0mm,所述导向部的边沿与支撑部底部的距离是53.9-54.1mm;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导向部的宽度。优选,前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等于5mm。优选,前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设有若干安装孔。优选,前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还设有螺母连接台,所述螺母连接台垂直于安装孔的轴线,所述螺母连接台设置于支撑部的连接部连接面。优选,前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宽度是1.94-1.95mm,所述凹槽的宽度是2.00-2.06mm。优选,前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有连接孔二,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一、连接孔二通过螺栓连接。优选,前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连接部、支撑部、凸筋、凹槽是一体式结构。优选,前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的材质是Q235A。优选,前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孔二有八个。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相邻导轨本体之间通过凸筋卡接凹槽的方式进行定位,能够保证相邻导向部之间的精确定位。导轨本体是一体式结构,有利于保证强度及刚性。再者,本技术还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空心导轨做为辅轨,能够满足特定载重梯的使用需求,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安全性、可靠性也得到了保证。同时节约了材料及成本及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导轨本体端部视图;图2是本技术导轨本体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板主视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导向部;2-连接部;3-支撑部;4-凸筋;5-凹槽;6-安装孔;61-螺母连接台;7-连接板;21-连接孔一;71-连接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包括导轨本体及连接板7,导轨本体包括导向部1、连接部2及支撑部3,连接部2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导向部1、支撑部3的中线,连接部2平行于导向部1,导向部1垂直于支撑部3,导向部1、支撑部3的两端分别设有凸筋4、用于连接凸筋4的凹槽5。当相邻导轨本体通过端部对接时,凸筋4插入至凹槽5的内部,连接板7通过螺栓连接于两个端部对接的导轨本体,并且连接板7是连接于连接部2的。本实施例支撑部3的宽度L1是63.5-66.5mm,导向部1的宽度H2是20.0-20.3mm,导向部1的厚度D2是7.9-8.0mm,导向部1的边沿与支撑部3底部的距离H1是53.9-54.1mm;连接部2太厚会对电梯轿厢的导向轮造成影响,并且连接部2还用于连接连接板7,因此其厚度小于导向部1的宽度,本实施例连接部2的厚度D3等于5mm。支撑部3用于将导轨本体安装在电梯井,也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在支撑部3还设有若干安装孔6,由于支撑部3的连接部2连接面是中间凸起的对称结构,也就是说支撑部3在连接部2连接处的厚度是最厚的,从连接部2向支撑部3的边沿厚度依次减小,这样就使安装孔6并非垂直于支撑部3的连接部2连接面,当螺栓穿在安装孔6的内部时,螺母就会仅仅与支撑部3的相对于较高处接触,而并非全部贴合于支撑部3,这样就会使螺栓产生弯矩,鉴于此,本实施例安装孔6还设有螺母连接台61,螺母连接台61垂直于安装孔6的轴线,螺母连接台61设置于支撑部3的连接部2连接面,连接台6的截面最好是圆形,并且与安装孔6截面是同心圆结构。本实施例凸筋4的宽度是1.94-1.95mm,凹槽5的宽度是2.00-2.06mm。具体的,本实施例连接板7通过螺栓连接于两个端部对接的导轨本体的具体结构是:连接板7设有连接孔二71,连接部2设有连接孔一21,连接孔一21、连接孔二71通过螺栓连接。如图3所示,连接板7的连接孔二71有八个,其中四个用于连接一个导轨本体。本实施例的导轨本体是一体式结构,所谓一体式结构,就是整个导轨本体(包括导向部1、连接部2、支撑部3、凸筋4、凹槽5)并非是焊接或其他连接方式组装而成的,而是通过同一根毛坯料加工而成的。本实施例导轨本体的材质优选Q235A,Q235A属于现有技术。使用时,将多根导轨本体通过首尾依次串接的方式组合,并且保证所有导轨本体共线,相邻的导轨本体之间通过凸筋4插入至凹槽5的方式进行配合,然后将连接板7放置到连接部2的内部,使连接孔二71对准连接孔一21,在两个连接孔内穿过螺栓并紧固,在紧固的过程中,由于螺栓不可避免的与连接孔之间存在间隙,因此需要使相邻导轨本体之间凸筋4、凹槽5的滑动方向导向部1的齐平。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相邻导轨本体之间通过凸筋4卡接凹槽5的方式进行定位,能够保证相邻导向部1之间的精确定位。本技术还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空心导轨做为辅轨,能够满足特定载重梯的使用需求,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安全性、可靠性也得到了保证。同时节约了材料及成本及能源消耗。导轨本体是一体式结构,有利于保证强度及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本体及连接板(7),所述导轨本体包括导向部(1)、连接部(2)及支撑部(3),所述连接部(2)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导向部(1)、支撑部(3)的中线,所述连接部(2)平行于导向部(1),导向部(1)垂直于支撑部(3),所述导向部(1)、支撑部(3)的两端分别设有凸筋(4)、用于连接凸筋(4)的凹槽(5);/n当相邻导轨本体通过端部对接时,所述凸筋(4)连接凹槽(5),所述连接板(7)通过螺栓连接于两个端部对接的导轨本体,所述连接板(7)连接于连接部(2);/n所述支撑部(3)的宽度是63.5-66.5mm,所述导向部(1)的宽度是20.0-20.3mm,导向部(1)的厚度是7.9-8.0mm,所述导向部(1)的边沿与支撑部(3)底部的距离是53.9-54.1mm;所述连接部(2)的厚度小于导向部(1)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本体及连接板(7),所述导轨本体包括导向部(1)、连接部(2)及支撑部(3),所述连接部(2)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导向部(1)、支撑部(3)的中线,所述连接部(2)平行于导向部(1),导向部(1)垂直于支撑部(3),所述导向部(1)、支撑部(3)的两端分别设有凸筋(4)、用于连接凸筋(4)的凹槽(5);
当相邻导轨本体通过端部对接时,所述凸筋(4)连接凹槽(5),所述连接板(7)通过螺栓连接于两个端部对接的导轨本体,所述连接板(7)连接于连接部(2);
所述支撑部(3)的宽度是63.5-66.5mm,所述导向部(1)的宽度是20.0-20.3mm,导向部(1)的厚度是7.9-8.0mm,所述导向部(1)的边沿与支撑部(3)底部的距离是53.9-54.1mm;所述连接部(2)的厚度小于导向部(1)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的厚度等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还设有若干安装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春华王锋邱江伟蒋铁虎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润发张家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